英美民間早有壹種不成文的哲理,評論社會人生。這些話語雖然
沒有被人筆之成書,但口頭的流傳比學者的著作更為廣泛而持久,那
就是所謂的"莫非定律"(Murphy's Law)。到某些日常瑣事,或者遭
受某種無所謂的挫折,人們會自我解嘲說:"有什麽辦法?這是莫非定
律嘛!"莫非先生,不知何許人也,看他的姓氏,想必祖籍愛爾蘭。愛
爾蘭裔的美國人具有壹些民族特征:多情善感,足智多謀,並且能言
善道,富有處世經驗,懂得做人的道理。難怪美語形容美好生活叫做
the life of Riley(賴理的生活)。Riley和Murphy壹樣,是典型的
愛爾蘭姓氏,仿佛英國人的Smith、Jones,中國人的張王李趙。
"莫非定律"雖然沒有專書記載,但偶爾也會在小吃店、理發攤等
類場會見到非正式、也不壹定正確的版本。我就有這麽壹次,在壹家
小本生意的印刷所裏發現,在五光十色的印刷品樣張裏,有壹張題為
《Murphy's Laws And Other Truths》(莫非定律及其他真理)。
現在把這幾條"定律"逐壹翻譯出來,並加以詮釋如下。
TO know yourself is the ultimate aggression(知道自己,是
好勇鬥狠的最終方式。)古人有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戰勝
別人容易,知道自己,認識自己,才是大勇。能夠面對現實,敢於跟
自己過不去,就會克服自身的弱點。
Friends come and go,but enemies accumulate(朋友有來有去,
仇人則有增無減。)交友不易,能夠持久的朋友更為難得。我個人的
經驗是,跟美國人做朋友好合好散,有時今天親如手足,明天可以對
面不相識。至於仇人容易累積起來,也許莫非先生的話很對。我自問
平生沒有仇人,因此不敢贊壹詞。
If you're feeling good, don't worry, you'll soon get over
it(如果妳自己覺得很得意,別忙,妳的感覺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這句話不需要註釋,大家肚裏有數。
A short cut is the long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抄近路是兩點之間最長的距離。)這不是什麽幾何學原理。在美國駕
車,從某處到某處,我習慣走大路、走熟路-壹但不是老年人應該避
免的高速公路。看人家喜歡抄近路、走小路,省不了多少時間,有時
在比較陌生的地方,反會迷路,繞來繞去走許多冤枉路。
Don't mess with Mrs Murphy(別跟莫非太太找麻煩!)在女權伸
張的時代,往往先生好說話,太太卻不是好惹的。不知道莫非的夫人
是否悍婦之流,還是小心為上,記取另壹句"莫非式"的格言:Men and
women are equal, but women are more equal(男女平等,但女人
更為平等。)
Never eat prunes when you are famished(肚餓的時候千萬別
吃梅幹。)梅子(臺灣叫黑棗梅)有通腸功用,但吃多了也容易肚瀉,
挨餓時更不宜吃,這條定律可能是告誡人不要采取有害的方法救急,
而得到反效果。此外,美俚Prune也含有貶義,例如罵人pruneface(
梅幹臉);又如說You're full of prune juice(意謂"妳這人壹肚子
的鬼"、"妳簡直胡說八道"。)
When in doubt numble,when in trouble delegate(遇有疑難
的時候,說話可以含糊;遇有困難的時候,盡管授權別人。)這是做
官的秘訣,中外壹理,大可收入'他金森定律"之內。
Never argue with artist(絕對別跟藝術家爭論。)我無緣跟齊
白石或畢加索討論他們作品的得失,因此也無從探索這句話裏的奧妙。
An ounce of image is worth a pound of performance(壹盎司
的形象勝過壹磅重的表現。)所有參加過競選的政客,都會相信這句
箴言。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凡是可能出錯的
事,準會出錯。)這是"莫非定律"的典型,最常被人引用的壹條。
It is morally wrong to allow suckers to keep their money
(讓那些冤大頭守住他們的錢財,是不義的舉動。)從澳門到拉斯維
加斯,開賭場的無不以此為座右銘。1920年,遠在"莫非定律'發明之
前,紐約夜總會壹位老板娘有壹句蜚聲壹時的口號:"never give a
sucker an even break"(對付洋盤,晤啥客氣。)
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ugly goes to the bone(美只是膚
淺,醜可以醜到骨子裏去。)這句話的前半是英文裏的老生常談,早
年palm-olive soap(棕欖香皂)廣告有句標語:a skin you love to
touch 似乎暗示"肌膚之親",大可以用來抑制"美只是膚淺"之說。
In case of doubt, make it sound convincing(猶疑不決的時
候,說話要有說服力。)此語和上文"說話含糊"條似乎抵觸,可見"莫
非定律"的運用要靈活,不可壹概而論。
The other line always move faster(擺起長龍來,另壹條永遠
走得快些。)朋友,妳有沒有擺長龍的經驗…去郵局寄信,在機場等
過境,或是在超級市場付賬?妳挑了最短的壹條,偏偏打頭的那位慢
條斯理,折騰了半天,毫不動彈。妳看準隔壁那條動得爽快,於是壹
個箭步。遷地為良。想不到等妳附上隊尾,那壹條又是寸步難移!
All warranties expire upon payment of invoice(等到貨品的
價錢付清,所有保單的期限也正好屆滿。)妳買過貴重的東西嗎--電
視機、電子計算機、汽車?分期付款,好不容易付清,機件忽然出了
毛病,偏偏正在這個時候各種保單的期限也過了,妳只好另外出錢找
人修理。
You will always find something in the last place you lock
(妳丟了什麽東西,到處找遍,總要找到最後壹個地方才找得著。)
上了年紀的人,動不動就丟東西--眼鏡、帽子、雨傘等等。東找西找,
無論什麽地方都找不著,非等到最後意想不到的地方才找到。
究竟莫非先生是否是壹個子虛烏有的角色,抑或具有其人。多少
年來,我同壹般人壹樣,只知有"凡是可能出錯。…"那句話,而不知
它的原著者及其出處。直等到寫這篇稿子,才想到請我的壹位"網友"
代作壹下"電腦搜尋"。
不大的工大,我的朋友傑瑞發電子郵件回來,供給我下面的資料。
"莫非"確有其人,他的全名是Edward A.murphy,生於1917年,職
業航空工程師。他在1949年參與美國空軍壹項火箭發射計劃,測驗壹
個人的身體對速度增加能有多大容限。測驗之壹,是用壹套16個"加速
表"裝在被驗者身體的各部分。這些儀器有對與不對兩種裝法,果不其
然,負責裝配的那位員工,把16件儀器統統都裝錯了。於是愛德華·
莫非就悟到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準會出錯。"
不出幾個月,這句話傳遍了航空工程學界,成為科技文化裏的至
理名言,後來自然而然普及成美國人的日常話語。1958年"莫非定律"
的條目,被收入《韋氏大字典》。
另有壹說,"凡是可能出錯……"壹語,有個更早的版本是這樣說
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方法去做壹件事,其中之壹會導致
大禍的,管保有人會那樣做。)
科學定律往往有其"推論","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準會出錯"這條
定律,也有推論。是這樣說的:了left to themselves, things tend
to go from bad to worse(大凡事物,聽其自然,就會每況愈下。)
/viewtopic.php?p=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