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古人看不上春晚,古代更加敬天、敬地、敬祖先、敬人。
而現在,更加關註自身的享受
古人與現代歡度春節的習俗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上:
祭祖——古代祭祖的習俗,現在已經很少進行了,即使是祭祖,也不會像崔提《四民月令》那樣:“正月之朔,是為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家室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現在最多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出去燒個紙。
娛樂——粱人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壹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欽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還有畫雞、燃爆竹、懸索、乞如願等遊戲。現在,80%以上的人在家看電視、上網,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少數外出旅遊。
拜年——南宋吳自收《夢梁錄》記載:“土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梵天廬叢錄》記載:“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清波雜誌》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年,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親朋拜年,主家必須設宴款待,酒肉異常豐盛。可見古代拜年是春節期間最重要的社交活動,而現在大家足不出戶,電話、短信、QQ、微信都可以拜年,機關事業單位執行八項規定,連團拜會都取消了。
飲食——過去年夜飯,尤為講究:壹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壹座位和壹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壹食用。而現代,肯德基、麥當勞24小時營業,年青人的年夜飯,很多人都用“餓了麽”叫外賣,即便是餃子也是煮點速凍的。
團聚——古代春節回鄉團圓是每個人的大事,現代即使是團聚之日,也有千千萬萬的人,春節期間卻放棄了休息,壹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像公安、邊防、醫療、氣象、公交、環衛、電力、供水、暖氣、新聞等行業,保證了社會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衛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祖國的安定祥和,有了他們,我們才能高枕無憂的過壹個幸福年!
守歲——除夕守歲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現在人們過春節依然守歲,只不過是守著電視看春晚,春晚結束,上床哈米。
壓歲錢——古代人給的可都是真金白銀,哪像現在的爸爸,兩張巴掌的紙就把小朋友打發了,不過就購買力來說,好像現在的壓歲錢略勝壹籌。
其他——像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年畫、貼福字、穿新衣等,現在依然遵行,只是方式有所改變,比如古代是自己或傭人用掃帚打掃,現在用小時工、吸塵器;古代春聯自己寫,現代春聯是買的大家內容都壹樣等等。窗花、福字、年畫都有了電子的、3D的……
春節最值得聊的還是吃的,下面談談各地的年夜飯: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壹般人家做大米幹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陜西家宴壹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壹帶壹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壹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壹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壹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壹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壹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壹條壹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壹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壹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壹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壹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制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壹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壹只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壹碗面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結,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裏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裏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1、 送竈
臘月二十四送竈,至今仍是中國南北許多城鎮鄉村居民過年的第壹個大關目。不過,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卻很少或幾乎不再進行(郊區農村除外)。關鍵是現代生活中的竈與炊,已與古代的土竈炊煮根本不同,竈王爺的地位變了,重要性減弱了,不但竈君,就是整個神鬼系統,與人的關系也不像古代那麽密切了,城市人祭竈送竈以與天帝神鬼溝通的需要和熱情自然大減。
2、守歲
除夕雖在新年的前壹天,但卻算得上是過年的第壹個高潮,而今依然如此。壹切的節日準備在此夜必須完成,明天將另有壹系列活動,家庭主婦們也要好好休息暫不忙碌,於是,年三十往往成了最忙亂的壹天,對於上班族來說,尤其如此。 除夕的傳統過法,有較多的儀式,如掛像祭祖、供奉神饗,乃至跪拜磕頭、鞠躬行禮等等,這壹套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還很流行,特別是在壹些鄉紳之家。如魯迅小說《祝福》所描寫的紹興魯鎮的魯四老爺家,就極典型。 現代的趨勢則是這壹套由簡化而漸趨消亡,但變化的速度並不平衡,有的地方,有的人家,變得慢壹些,還能看到舊儀的片段留存。至於傳統帶有驅鬼避邪巫術意味的掛青松,懸桃符,貼門神,放爆竹等等,則有變形的保存。現代人仍喜歡在新年期間置門松,掛青蒲,在室內插鮮花,在門上貼春聯春畫(內容如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關帝、觀音)或倒過來的“福”字;仍喜歡放鞭炮或煙花,近年來煙花的花樣和大小,都有很大發展。但現代人做這些,多數只是為了美化環境,為了增添喜氣,為了自己愉悅,很少或幾乎不再關註傳統的祈求禳祝和驅逐鬼祟的含意。在民俗傳承中,形式留存而內涵變異,老傳統與時代因子巧妙結合,可以說是壹種規律性的現象。
拜年
傳統的拜年是加強和潤滑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現代人對此認識更深,行事亦更為自覺,故此風至今不衰,且有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除原本親戚朋友、同事師生之間的過年走訪基本照舊外,也繼承了“團拜”的形式,即在某個範圍或團體圈子之內,選擇壹個地點,約定壹個時間,作有組織的集體互拜。這既是壹項有意義的活動,又可簡化和減少個別走訪的程序和時間。而且這樣做,在非常親密的人之間也並不形成約束,團拜之外,仍不妨單獨走訪。行之既久,團拜形式也稍有變化,大抵是改成正式放年假之前,在各單位或團體舉行聯歡,此日,凡能出席者都會出席,甚至可攜帶家屬(主要是未成年的孩子),聯歡會上,單位首長講話,同事聊天,表演壹些節目,吃些糖果花生,既是年終的告別,也算新年的團拜,此種做法日漸盛行,有形成風俗之勢。有的較大單位,為避免下屬給上司拜年的繁冗,還實行壹定領導層的團拜。往往是在年前擇定壹日,各級官員皆到,進行簡單儀式,互致年終慰問和新年祝賀。而由國務院、人民政協主持的春節招待會,雖是壹次政治性活動(溯源也許可追至古代朝廷的元日朝會,但性質和形式已有根本不同),同時也有藉會見各界代表而向全國各界拜年之意——主持者的講話中,往往直接點出這層涵義——至今也已形成習慣,向新民俗演變著了。 年假時間有限,而需要拜年的對象又多,有的還不在壹地,怎麽辦?中國古人早就采取送達名刺(上書本人名字、籍貫、官職及敬賀語)以代親臨拜謁的辦法。最初的名刺用途只是為通報姓名,與拜年尚無關聯,這在秦漢時代就已出現,隋唐時,謁見長者貴人,也往往先是投刺,得到允許才正式拜會。至宋代,開始將名刺用於年節的拜賀,但並不限於過年。周密《癸辛雜識》雲:“節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簽名於上,使壹仆遍投之,俗以為常。” 這裏說的是“節序交賀之禮”,可見用得頗廣。同書又說:“今時風俗轉薄之甚,昔日投門狀有大狀、小狀。大狀則全紙,小狀則半紙。今時之刺,大不盈掌,足見禮之薄矣。”看來,宋人的名刺發展到後來,其大小已頗像今日的名片了。送名刺對完成禮節而又節省時間,自有很大好處,但用濫了卻也蛻變為冷漠的客套虛禮,為人所詬病。到了現代,由於書寫載體的進步,再結合外來的經驗,便發展出賀年片和賀年卡來。這樣,不但壹國之內可以通過郵政方便地賀年,而且給世界各地的朋友賀年也不再是難事。前幾年,中國電訊事業發展很快,電話開始普及,費用逐步降低,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人們,便又轉而采用既快捷又省事的電話拜年手段。近年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腦進入千家萬戶,於是,從網上發賀卡拜年已極為尋常,拜年的民俗行事遂進入無所不能的虛擬空間。這也非常符合節約紙張、節約可貴的木材資源的理念。
迎財神
迎財神是過年行事的重要壹項。這項活動以往就有,壹直延續到近現代。許多地方誌
上有年初五迎財神的記載。迎接的方式很多,可以到寺廟磕頭獻金、行禮祝禱,也可在家中燃燭掛像,焚香膜拜。清同治《上海縣誌》載:“(正月)五日,接財神,用鮮鯉擔魚呼賣,曰‘送元寶魚’。至暮轟飲,曰‘財神酒’”。 這是帶有祈求巫術意味的舉動。北方在這天則有“過破五”和“送窮”習俗, 前者規定年初五有不能打破器皿和說不吉語,後者以壹定儀式恭送“窮鬼”,應屬禁忌與禳祝性質的活動。無論祈求、禁忌、禳祝,動機都在於驅逐窮困,企望財富。因為迎財神是個吉利的日子,許多商家對此均極重視。往往前壹日即為財神設祭,長桌上供以魚肉果品,點上香燭,由老板率領店員逐壹叩拜禱祝,然後燃放爆竹。次日店鋪開門,可望能發利市。而跳加官、舞財神和唱喜歌者,即以此日在店門前表演、乞討,店家不得哄趕拒絕,要給表演者年糕吃,或給壹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