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骨上有兩個小冠,類似梁龍和甲龍,都是獸腳亞目恐龍。這些牙冠主要由鼻骨組成,與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撕裂骨不同。頭骨上的冠在獸腳亞目動物中非常常見,可能用於交流,例如識別同壹屬或物種。然而,最近的許多頭部和頭骨研究都指出了惡龍是否擁有這些王冠。指出這些牙冠實際上是在石化過程中向前移動的撕裂骨。
阿卡特茲屬的名字來自蓋丘亞語“魔鬼”,意思是“魔鬼蜥蜴”。它的模式物種是Z. rougieri,以紀念吉列爾莫·羅傑爾,他領導了尋找其完成的模式標本的探險。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安德裏亞·阿爾庫奇和魯道夫·科裏亞在2003年首次描述了這種惡龍。
惡魔龍最初被歸類為已知最早的頭龍,是因為它的頭骨和後腳的幾個特征。但最初的研究人員也註意到,惡龍具有基本獸腳亞目恐龍的幾個典型特征。更多的研究也認同後者,所以將魔鬼龍歸為腔腸動物總科,與骨骼和梁龍有關。這組動物可能比另壹個生物群包括李麗恩龍、踝龍、腔腸龍更原始。2006年,壹些學者將阿卡特茲、梁龍和龍科確立為單系中的另壹個科,稱為梁龍。
目前已知的魔鬼龍化石只有壹個,編號為PULR-076。它由壹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右肩帶、右腳下部和腳踝以及從頸部到背部到臀部的十二根脊柱組成。另外,在同壹個地方發現了壹個較小的部分,但不清楚它是否屬於惡龍。兩個標本都保存在拉裏奧哈的拉裏奧哈國家博物館。
魔鬼龍是在拉裏奧哈的洛斯科羅拉斯多斯地層中發現的。該地層壹般認為是晚三疊世(216-2.03億年前)的諾利克階,但仍歸為雷蒂天晚期(約2.03-2億年前)。同時在該地層中發現了幾種早期的蜥腳類動物,包括裏奧哈龍、科羅拉多斯隆和萊森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