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親愛的小孩》扣上“販賣焦慮”的帽子,確實有點小題大做,不少人說,劇情過於真實,內心“五味雜全”!
這部劇本身是根據獲得過柏林電影節最佳劇本獎的《左右》這部電影改編的,故事講述了壹對已經離異的父母,為了挽救患白血病的女兒所經歷的 情感 糾葛。劇中,方壹諾是壹名老師,在給學生上課期間羊水破了,但是她卻絲毫不慌,這麽大的事情普通人應該會害怕恐懼,可是她卻說出了“老師去生個孩子”這樣的話,可以看的出她很獨立,並且側面能猜想出丈夫不會來身邊陪伴,整部劇講述非常的詳細,懷孕時臉上的妊娠斑、肚皮上的妊娠紋和身體浮腫等懷孕癥狀的全方位細致展現,以及從產前為寶寶準備衣服,備產時立下的flag,到生產時和生產後的焦慮、迷茫和孤獨,同時劇中諸多的角色人生,也提供了壹些可參考的生活案例,讓處於不同階段的女性觀眾有著不同身心感受。《親愛的小孩》並不是壹部講小孩子有多麽可愛的溫馨故事,相反,它真正扒開了多少現代家庭中不可說,又“說不盡”的隱藏問題,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人活成了方壹諾,現實是殘酷的。
劇中“最無語”,方壹諾在臨產時丈夫陪同去醫院的路上,突然接到同事電話,妻子為了不打擾丈夫的工作讓他回去工作,但沒想到丈夫直接回家了。回到家裏的丈夫並沒有工作而是喝的啤酒看球賽,甚至睡著了。與此同時待在醫院的妻子,非常害怕,手術前的簽名還是自己親生母親簽的。在生產過程當中的表情面部猙獰過於真實,隔著屏幕都感覺到害怕,滿屏的絕望!婆婆去醫院的第壹件事確是看自己的孫女,躺在壹旁的方壹諾喝口水都很艱難,果然是應了那句“婆婆不是媽啊”!
這部劇有壹種奇怪的吸引力,追著它看的女性觀眾都沈默了。
如果說“恐婚”是戀愛情侶們對婚後生活的第壹恐懼,那“恐育”則是第二重,這部劇壹切都因孩子而起,可這壹切只關乎孩子嗎? 《親愛的小孩》以現實為底色,以家庭婚姻關系、親子關系為軸,通過壹個孩子兩個家庭的羈絆,向觀眾真實展現懷孕生產、新手父母、 育兒 觀念分歧等多個與當下 社會 息息相關的話題,充滿煙火氣息的感人故事,沒有刻意美化誰,有的僅僅是有缺陷、有瑕疵的普通人,造就這種結果的唯壹原因,就是兩個並不合適的人,陰差陽錯的走到了壹起。
不要懷著各種期待進入婚姻,在對伴侶的選擇上,壹定要清楚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麽樣的人或特質,然後按照設定的條件去找,而不是去改造他,我們尊重不婚主義者,也贊美愛情的美好和崇高,我們尊重不育主義者,也贊美母愛的偉大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