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細聽了這首神曲,歌詞如下:老板,每天加班好辛苦。妳是不是沒有家庭,沒有生活?能不能收起工匠情懷和餡餅,把下班時間還給我?
可能是我的員工在轉發的時候屏蔽了我,可能是被太多的消息淹沒了,也可能是我們公司的環境還不錯(笑)。不管是哪種,我覺得跟上年輕人的步伐,知道他們想什麽,玩什麽,喜歡什麽就好。真的沒有必要反應過度,也沒有什麽好擔心抱怨的。
作為公司的領導,我認為員工的朋友圈和口碑是公司的寶貴資源,但我認為不屬於公司。朋友圈是員工的私人空間。尊重對方發布任何東西的權利,不幹涉員工生活。而且,這只是職場中的正常現象。有句話叫“再好的婚姻,這輩子也會有200個離婚的念頭和50個掐死對方的沖動”,企業也是壹樣。即使是最忠誠的員工,對企業價值觀認同度最高的員工,也有無數次想過“我不幹了”或者有掐死上司和老板的沖動。
另外,如果我是小明的情況,我覺得是好事。這種現象的存在證明妳的企業文化是開放的,包容的,允許員工自由表達的。這種文化氛圍對於85後、90後可能尤為重要。
有壹個最直觀的例子:在最近的奧運會上火了壹把的遊泳運動員傅,雖然沒有拿金牌,卻因為他不按常理出牌的直言不諱的回答贏得了很多好評和喜愛。尤其是當我們習慣了壹些記者的標準提問和很多運動員的官方模板回答的時候,傅這種自我肯定,自我欣賞,不矯飾,不狂妄,不悲涼,讓體育回歸體育的精神顯得尤為真實,可愛,可貴。
對於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許多人來說,這種自發的自我表達是壹種奇怪的經歷。曾經我們受過教育,有奉獻精神,我們的文化壓抑了我們內心的感受和天性,每個人都需要戴上統壹的面具來適應違背我們內心的口號和倡議。於是,在壓抑已久的中國人面前,突然出現了傅的幽默率真,突然聽到“感覺身體被掏空了”這樣誇張有力的表述,無異於給枯燥的生活打了壹劑興奮劑。開放、包容、崇尚自由表達是時下流行的壹種新審美,也是新職場環境下企業文化的新方向。
所以,如果我看到我的員工在轉發這種神曲或者文章,我的態度是:
首先是允許它的存在和發生,不要blx,不要反應過度,沒什麽大不了的。
第二,要尊重人性,發現事物的意義。
天主教認為,人有七宗罪,其中之壹就是“懶惰”。趨利避害是所有動物的本能。我們只是天生不喜歡工作。我們的天性是渴望舒適,逃避痛苦。經歷痛苦的後果是“感覺被掏空”。把自己從床上拖起來工作很痛苦,住地鐵北很痛苦,跑步減肥也很痛苦...既然痛苦,為什麽還要做這些事?因為這壹切痛苦背後的意義遠遠大於痛苦本身。因為我們想生存,因為我們想留在北京,因為我們想改變自己...
當壹件事的意義大於痛苦時,我們就會去做。我們稱之為“痛並快樂著”。有人說,有道理就不疼。不對啊!有意義的事也會痛。有意義的事情也會陪著我們去和我們人性的另壹面戰鬥。我們感受到的痛苦,我們應該克服的困難,壹點也不會減少。不同的是,這個意義會讓妳覺得妳的付出和痛苦都是值得的。
第三,以人為鏡,曲線救國。
這種容易引起廣泛認知和* * * *的表述,其實是我們在管理中應該研究的課題,因為它代表了大多數人的觀念和認同感。作為管理者,我們應該允許人性的釋放和員工的自由表達,因為壓抑解決不了問題。管理者要以人為鏡,在洞察人性的基礎上,因勢利導,探索怎樣做才能讓員工更主動?如何讓他們有更輕松的氛圍?不就是加班嗎?不是只要戴個口罩就行了嗎?我不這麽認為。通常我會走曲線救國,從側面解決問題:
■?不要讓妳的員工為妳工作,要讓他們為自己的夢想而工作。
當我擔心我的員工會離開我的時候,我會選擇給他壹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工作,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提高他的工資,從積極的角度解決問題。小明說,他創業時“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他覺得精神飽滿,因為他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工作,而不是為別人。他創業背後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他當時感受到的痛苦。
■?讓員工看到自己的影響力和價值。
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別人,妳會感到快樂;當妳的工作對他人有價值時,妳會感到快樂。所以,帶員工去傾聽客戶的聲音,讓他看到自己帶來的價值。帶他去看同行的地位,帶他去看其他的企業文化,讓他去比較。原來我們並不差。
在員工管理中,所有的制度和措施都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回歸到:什麽能給員工帶來真正的快樂!最重要的是幫助員工找到除了錢以外對員工有意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