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諸葛亮的簡介及他的名言名句

諸葛亮的簡介及他的名言名句

諸葛亮生平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漢族,字孔明,號臥龍居士。出生在山東沂南縣,中國三國時期蜀漢傑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書記載其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醜、丁巳.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壹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8歲喪父(壹說是9歲喪母,12歲喪父),與姐姐以及弟弟諸葛均壹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17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冰鏡先生司馬徽。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不是命世之主,於是結廬襄陽城西二十裏的隆中山中,隱居待時,這是公元197年的事。諸葛亮在隆中已隱居了十年,他廣交江南名士,“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有匡天下之誌。他密切註意時局的發展,所以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壹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壹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劉備聽了諸葛亮這壹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托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

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賞罰嚴明。對外與東吳聯盟,對內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托付姜維。

諸葛亮是壹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世的楷模。

中國千百年來將諸葛亮描繪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10箭;制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發明“孔明燈”。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史、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壹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註雲: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要辦的第壹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系。劉備死後,東吳壹方面繼續向魏稱臣,壹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樣對蜀,仍陳大軍於蜀的邊境。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系。

當時,南中諸郡在劉備東伐之時,受東吳策動而叛亂,嚴重威脅[蜀漢]後庭。諸葛亮執政後,與東吳恢復邦交,切斷了南中的外援。經過兩年調養,諸葛亮上書後主,決心平定南中叛亂。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諸葛亮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征調南中“青羌”萬餘家入蜀,以其青壯組成騎兵五部,號稱“飛軍”:設立降都督,掌管南中軍政。該年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回到成都。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準備北伐。他先在漢中練兵約壹年,然後北攻。魏南安(治甘肅隴西)、天水、安定(治甘肅濟川)三郡當即降蜀。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以曹真督關右諸軍,采用以防守為主的戰略。蜀軍先揚言要由斜谷道攻取縣,並使趙雲、鄧芝率壹軍據箕谷(今陜西褒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參軍馬謖領壹軍為先鋒,駐街亭。馬謖指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正史並無“空城計”退司馬懿軍之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份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在這壹時期,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為引人關註的焦點。本來,他們兩人同受劉備托孤,***為輔臣。直到建興四年(公元226年),兩人關系還比較好,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還稱贊李嚴。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爵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幹好處。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壹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壹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建興八年(公元230年),曹軍欲三路攻蜀,諸葛亮再次要李嚴帶二萬軍隊到漢中坐鎮,李嚴又討價還價。諸葛亮即做讓步,任命其子為江州都督督軍,接替李嚴調走後的工作,李嚴這才執行調動命令。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嚴在漢中負責後勤供應,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皇上命令退兵。諸葛亮退軍後,他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當諸葛亮回來後,他又故作驚問:“軍糧已經夠用,為何突然退兵?”於是,諸葛亮在上朝時拿出李嚴的書信為據,與許多將士壹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陜西岐山縣南四十裏)。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孫權才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漢囗),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率大軍圍合肥新城。對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東吳。他親率水軍東征,讓西守的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盡自退。但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在西線。諸葛亮鑒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蜀軍全線撤軍。諸葛亮在生前留下遺囑:“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壹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

諸葛亮詩歌

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誌吞鹹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壹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誌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裏,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遊。

壹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臥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對聯

淡泊以明誌;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於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並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壹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風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帶水;

雲霄如在,寓公為集草堂資。

——陳宗濂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駐馬此重經,莫問渠天發殘碑,臨硎斷闕;

臥龍如何作,願為我翦除他族,開濟清時。

——馮夢華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慕綸巾羽扇風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

冠鐘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顧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雲歸大漠隨舒卷;

門對寒流自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臥想羲皇。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誌;

出師表見老臣心。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敘;

名士青山臥武侯。

——陶澍典諸葛亮題湖南省南陽城樓

旨尋六家,業窺五際;

內學七緯,旁通三微。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器學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吳慶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庵垂兩千年,問吳宮魏闕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語備當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德深於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於世,聲震寰宇,日月經天。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並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黃劍三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縱論三分天下,審勢通策佐先主;

長懷壹統江山,輔國連治啟後人。

——胡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氣周瑜、屏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張煥然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燒博望、平南蠻、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馬、罵王朗、氣周瑜,名振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將相本全才,陳壽何人,也評論先生長短;

帝王誰正統,文公特筆,為表明當日懷忠。

——清·顧嘉蘅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抱膝此安居,覺異日桑種成都,殊非本念;

長吟誰與和,問當年曲賡梁父,可有遺音。

——清·顧嘉蘅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隱;

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歸耕未慰老臣心。

——金國鈞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心縣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仰神明傳將略;

目擊三分鼎,東聯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耕。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立品於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勛業驚司馬;

結廬在紫峰白水壹側,曲吟梁父,千載風雲起臥龍。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裏之命,君子人歟?君子人也;

隱居以求其誌,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吾見其人。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溯尼山鄒嶧而還,五百年必生名世;

為壹不義、殺壹不辜,雖千駟萬鍾弗受,三代下猶見斯人。

——劉鎮華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負天下奇才,若定指揮,獨惜賫誌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嘆風塵末吏,未遑竊比,追溯鞠躬盡瘁,心香壹瓣學鄉賢。

——曹慕時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此地藉臥龍以傳,看丹江西抱、白水東環,只許長留名士隱;

斯人超雛鳳而上,即莘野幣交、渭濱車載,何如親見使君來。

——清·顧嘉蘅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亮俗語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

相關歇後語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吊孝---假的

諸葛亮耍撣帚---出計不出面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擺八卦陣---內有奇文

諸葛亮過長江---胸有成竹

諸葛亮六出祁山---圖謀大業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借東風---神機妙算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亮彈琴---臨危不亂

諸葛亮下東吳---心裏有數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對降曹的議論---嗤之以鼻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諸葛亮丟了荷包---沒有計了

諸葛亮借雕翎---少箭(見)

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虛

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諸葛亮玩狗---聰明壹世,糊塗壹時

諸葛亮對魏延---見不得離不得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孔明拜北鬥---自知要死

孔明練琵琶---老生常彈(談)

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孔明會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