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草書、曹彰草書和現代草書。
早期的草書與隸書並行,壹般稱為隸書,但實際上混合了壹些篆書的形式。
早期的草書,打破了隸書的嚴格規則,是壹種倉促的書寫。它叫做“曹彰”。曹彰是壹種優雅的草書風格,融合了早期草書和韓立。其波浪分明,筆畫呈波浪形相連,字獨立,字形遍布四方,筆畫橫平。曹彰在漢魏時期是最受歡迎的,但它在元朝復興,並轉變為明朝。
漢末,曹彰被進壹步“草化”,隸書的筆畫被去除。上下字筆畫相連,偏旁部首簡化借用,稱為“現代草”。今草由曹彰演變而來,今草的書法風格自魏晉以來壹直流行。到了唐代,這種草寫得比較放縱,筆畫連續,字形多變,被稱為“狂草”,又稱大草。
在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過了它的實用價值。草書是把字按照壹定的規律用點連接起來,結構簡單,是邊借邊用,不是任意亂塗。草書符號的壹個主要特點是筆畫的勾連,包括上下勾連和左右勾連。李華筆法的橫向傾向,為左右鉤的草化提供了基礎。曹彰的筆法呈“壹”字形,現代曹操的筆法呈“S”字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用筆放縱,畫得淩亂,也叫大草或狂草。
概念劃分
通用草書
指草書的書寫風格。包括兩種情況:壹是在文字不統壹的古代,自然不會有統壹規範的草書,當時出現的草書文字屬於廣義的草書;二是文字統壹後,在緊急情況下,或起草文件、記錄他人談話時,筆畫快捷,筆畫連筆省略,信寫的潦草字不規範。這種潦草的字很難用來交流,甚至時間長了書寫者也很難辨認。這個潦草的字屬於廣義草書。
草書
為了方便書寫,經過漫長的約定俗成的過程,特別是在篆書向隸書轉化的時期,民間流行的草書文字逐漸增多,書寫方法也逐漸統壹。經過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終於產生了有法度的草書,也就是曹彰,再進壹步發展成今天的草書。狹義的草書是指曹彰和今天的草。
自草書的起草方法已基本成型,既定的草書既規範又靈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壹、草書是壹種筆畫省略、結構簡單的文字。二、草書以點畫為基本符號,代替偏旁部首和文字的某壹部分,是最具象征性的壹種風格。第三,草書的筆畫相互聯系,相互呼應,便於快速書寫,表達書寫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