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披頭士的專輯有哪些?

披頭士的專輯有哪些?

(1963) Please Please Me

(1963) With the Beatles

(1964) Beatles for Sale

(1964) Hard Day's Night [UK]

(1965) Help! [UK]

(1965) Rubber Soul [UK]

(1966) Revolver [UK]

(1967) Magical Mystery Tour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8) The Beatles [White Album]

(1969) Abbey Road

(1969) Yellow Submarine

(1970) Let It Be

(1973) 1962-1966 [Red Album]

(1973) 1967-1970 [Blue Album]

(1988) Past Masters

(1994) Live at the BBC

(1995) Free As A Bird (US Single)

(1995) Anthology 1

(1996) Anthology 2

(1996) Anthology 3

(1999) Turn Me on Dead Man - The John Barrett Tapes

(2000) 1

(2003) Let It Be...Naked

(2004) The Capitol Albums, Vol. 1

(2006) Love

《橡膠靈魂》(Rubber Soul)

《橡膠靈魂》 首先從封面上看就與前不同。"披頭士"四個人的面孔都有點變形,這種多多少少的超現實手法暗示了後來被稱作"迷幻搖滾"的音樂。專輯中包括了《單字》(The word)、《米歇爾》(Michelle)、《在我的生活中》(In my life)等歌曲,其中另壹首歌曲《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中運用了印度的西塔爾琴(Sitar)而獨具特色。

《昨天和今天》(Yesterday and Today)

僅在美國發行。其中《哪裏都不去的人》(Nowhere man)的歌詞受民謠搖滾的影響,顯示了更多的社會評論的性質。

《左輪手槍》(Revolver)

《左輪手槍》中,《埃莉諾·裏格比》(Eleanor Rigby)使用了弦樂八重奏形式,這種歌曲從很多方面預示了後來發表的《佩伯軍士的孤心俱樂部樂隊》的風格

《佩伯軍士的孤心俱樂部樂隊》(Sergean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7年,最經典的壹張專輯由"披頭士"與管弦樂隊合作,在制作人馬丁的監制下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制作而成。它不僅是"披頭士"長時間藝術探索的鼎盛之作,同時在搖滾樂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佩伯軍士》是壹套組歌,***12首歌曲。標題曲《佩伯軍士》不僅是組歌的開始曲,也作為統壹全曲的主題反復出現。這裏的佩伯軍士實際上就是代表"披頭士"樂隊自己,他們在壹種迷幻音樂會的氣氛中進行壹系列的演唱。比如《綴滿鉆石的天空中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歌名幾個單詞的開頭字母LSD即明顯暗示了此曲與麻醉藥有關,歌詞中又出現了各種迷幻景象,但是列農辯白說,這是從他4歲大的兒子的繪畫中獲得的靈感。音樂上每段節歌都是從三拍子轉到四拍子的疊歌,在搖滾樂中是首次出現拍子的轉換,這使歌曲不再具有通常搖滾樂的舞蹈性質。錄音效果上運用了加大混響和正常人聲的對比等等。《擁有妳,失去妳》(within you without you)則顯得缺少規整,樂句長短不勻;從整體上看,迷幻成分較濃,給人帶來壹種類似催眠的效果。《當我64歲的時候》(when I'm sixty-four)是麥卡特尼為他剛過64歲的父親而寫的,歌曲把人們帶回到30年代類似拉格泰姆的風格中。《生活中的壹天》(A day in the life)是最後壹首曲子,歌詞明顯地涉及吸毒,內容比較消極,表現了對日常生活的厭倦,因此引起了聽眾的爭議。

《佩伯軍士》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壹項空前的創舉,此專輯榮獲1967年格萊美最佳唱片獎,但這也成了"披頭士"樂隊走向散夥的轉折點。

《披頭士》專輯

是壹套雙張唱片,封面是全白的,故又名《白色專輯》(The white album)。《白色專輯》***30首歌曲,風格極不相同,其實這張專輯並不是樂隊的集體創作,只是把個人的作品巧妙的湊到了壹起而已。比如:《回到蘇聯》(Back in the U.S.S.R)是壹首主流搖滾歌曲;《為什麽我們不在路上這麽做》(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采用的是傳統的節奏布魯斯演唱風格和12小節布魯斯曲式結構;《蜂蜜餡餅》(Honey Pie)是壹首古老的波普歌曲復制品;風格最特別的是列農創作並堅持放在其中的《革命之9》(Revolution 9),它的長度超過了8分鐘,由各種各樣的聲音拼接而成;接著同樣是列農創作的《晚安》(Good night),是由管弦樂伴奏的壹首地道的波普歌曲;《無情的浣熊》(Rocky Raccoon)是壹首幽默的敘事歌,由麥卡特尼創作並演唱,用原聲吉他和口琴伴奏。《白色專輯》在音樂上和商業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專輯排行榜上獲第壹名,持續9周。

《修道院路》(Abbey Road)

標題指的是百代公司(EMI)的錄音棚所在地,"披頭士"在那裏錄制了大量的作品。像《白色專輯》壹樣,四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的作品,由整個樂隊演唱並演奏。這張專輯中包括了哈裏森的《某事》(Something)、《太陽出來了》(Here comes the sun);列農的《壹起來》(Come together)、《我需要妳》(I want you);麥卡特尼的《哦,親愛的》(Oh,darling)、《因為》(Beause)等歌曲,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使《修道院路》成為"披頭士"最暢銷的專輯,在排行榜上連續11周奪冠。

《順其自然》(Let It Be)

1970年4月,"披頭士"的又壹部電影《順其自然》(Let it be)上映,同時也發行了同名專輯。這些歌曲實際上都是壹年以前錄制的,"披頭士"成員們誰也沒興趣對它投入精力,最後由美國壹位制片人幫著編輯、混合而成,但是專輯的主打歌曲《順其自然》中以"柱式和弦"為主要伴奏織體的方法被日後的搖滾樂隊普遍采用。 [編輯本段]影視  1964年,披頭士樂隊出演了第壹部電影《A Hard Day's Night》贏得巨大的票房成績和影評界的廣泛好評。在這部電影原聲中,喬治·哈裏森成為第二個拿起電吉他來演奏搖滾歌曲的人,直接推動了搖滾音樂的變革。

1964年到1965年,披頭士樂隊又主演了電影《Help!》。

1967年,自編自導拍攝的第壹部電影《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 [編輯本段]銷量.榮譽  這支誕生於英國利物浦的傳奇樂隊,其唱片銷量在世界擁有壓倒性的數字,擁有著世界上各種唱片銷量統計的最高紀錄,全球擁有數以億計的唱片銷量,並且至今每年仍有數百萬張的增幅,大大領先於“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關於其銷量,1967年5月EMI公布Beatles唱片全球***賣出二十億張。

21世紀初維基百科考察1999年的多方資料估計其全球銷量為10億張。

另據美國唱片工會統計,The Beatles 僅在美國就至少擁有約1.7億張的銷量,是擁有美國唱片銷量最多的藝人,遙遙領先第2名近4500萬張。

以上這些數據中和起來會更客觀。

作為樂隊整體,披頭士樂隊還曾經獲得過八次格萊美獎。第壹次是在1964年度第七屆格萊美頒獎中,披頭士樂隊憑借單曲《A Hard Day's Night》獲得了最佳樂隊獎(Best Performance By A Vocal Group),在兩年後的第九屆格萊美頒獎中,披頭士樂隊由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創作的單曲《Michelle》獲得了年度最佳歌曲獎(Song Of The Year),專輯《Revolver》同時還獲得了壹個技術類獎項——最佳唱片封面獎(Best Album Cover, Graphic Arts)。

1965年6月,The Beatles (“披頭士”)獲得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發的不列顛帝國勛章。

1967年度第十屆格萊美頒獎上,披頭士樂隊憑借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收獲了年度最佳專輯(Album Of The Year)和最佳當代專輯(Best Contemporary Album)兩項大獎,同時這張專輯又獲得了兩個技術性獎項——最佳非古典類錄音工程獎(Best Engineered Recording - Non-Classical),以及蟬聯了最佳唱片封面獎。

1969年度第12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上,披頭士樂隊的專輯《Abbey Road》第二次獲得了技術類的最佳非古典類錄音工程獎。

1970年度第十三屆格萊美頒獎上,披頭士樂隊憑借《Let It Be》獲得了最佳原創電影電視音樂獎(Best Original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A Television Special)。

此後由於披頭士樂隊的解散壹直未能再次獲獎,直到1996年度第39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上,已經解散近三十年的披頭士樂隊包攬了格萊美三項大獎,憑借單曲《Free As A Bird》,披頭士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流行樂隊獎(Best Pop Performance By A Duo Or Group With Vocal),而《Free As A Bird》的音樂錄影帶,以及音樂錄影帶《The Beatles Anthology》分別獲得了格萊美最佳音樂錄影帶短片獎(Best Music Video, Short Form)和最佳音樂錄影帶長片獎(Best Music Video, Long Form),再次書寫了披頭士不老的傳奇 。

保羅麥卡特尼個人在樂壇上的卓越貢獻也讓他在1990年獲得格萊美獎終身成就獎。

1997年,麥卡特尼被Elizabeth女皇二世冊封為爵士。 [編輯本段]軼事  翻唱版本之最

1965年,麥卡特尼完成了壹首歌曲《昨天》(Yesterday),並采納喬治·馬丁的建議,用弦樂四重奏形式來伴奏。很快這首歌就登上了排行榜榜首,而且據統計,至今它的翻唱版本已超過了2500多種,創歷史之最。

最貴的簽名專輯

披頭士樂隊當年的壹張自己推出的個人專輯因帶有所有樂隊成員親筆簽名,如今價格已經達到92萬英鎊,折合壹千三,四百萬港幣。

最貴的簽名封面

壹張帶有披頭士樂隊所有四名成員簽名的專輯封面,2007年,以超過11.5萬美元的高價被拍賣,這張簽名專輯是披頭士樂隊送給喬治·哈裏森(樂隊主吉他手)妹妹的禮物。簽名時間是1964年,當時樂隊四人正乘坐火車趕往在華盛頓舉行的壹場演唱會。

最貴的手紙

壹卷披頭士當年拒絕使用的衛生紙,現如今拿出拍賣,底價至少也要4萬英鎊。 [編輯本段]評價  搖滾樂的興起把原來的流行音樂和流行音樂產業鬧得天翻地覆。壹些著名的波普歌手的聲音被普萊斯利、小理查德和劉易斯等人的搖滾歌聲所替代,五大唱片公司統治的唱片工業遭到了幾百家小唱片公司的侵襲。壹個面向成年白人的市場變成了面向青少年的市場,這些青少年對黑人文化越來越感興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搖滾樂確實迎來了壹場革命。但是,這場革命在1964年當它即將進入第二個十年的時候,卻失去了當初的鋒芒。主流搖滾讓位於溫和搖滾、波普、沖浪音樂等,壹時間,圍繞60年代的搖滾樂將如何發展引來眾說紛紜。而這個時候的美國社會也正處於混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原來屬於美國人的搖滾樂卻讓英國人闖了進來。在"披頭士"( The Beatles)樂隊的影響下,美國正趨消散的搖滾樂開始重獲生機,由此掀起了搖滾樂歷史上的壹次新的高潮。

他們繼承了搖滾樂頭十年的成果,以自己的創造和革新,豐富和發展了搖滾樂,把搖滾樂帶到了壹個新的歷史階段。從此,搖滾樂不再只是壹種單純的娛樂音樂,它有了更多的讓人思考的東西,更多的隱藏在音樂背後的東西。60年代成長起來的英美兩國的年輕人,很少不與他們的歌聲發生聯系。可以說他們的歌聲影響了壹代人的藝術趣味、服裝發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披頭士"的出現使更多的學者開始研究搖滾樂現象,以及搖滾樂的音樂和歌詞,以致後來大學裏也開設了搖滾樂課程(這在60年代初還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