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生於漢光和四年(公元181),瑯邪縣楊度(今山東沂南縣)的壹個官員家庭。諸葛家族是瑯邪的名門望族,諸葛的祖先諸葛豐是西漢元初的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玨名叫龔俊,東漢末年在泰山做縣官。諸葛亮3歲母親張病死,父親8歲去世(9歲母親,12歲父親)。諸葛亮和他的妹妹、弟弟諸葛均跟隨他的叔叔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張羽太守)到張羽任職。東漢時,諸葛玄被朱浩取代,諸葛玄去他的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死。諸葛亮和他的弟弟妹妹失去了生計,所以他們搬到了南陽。65,438+07歲時,諸葛亮和他的朋友徐庶壹起師從水鏡司馬徽先生。他看出劉表無能,不是天下之主,於是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裏的隆中山,建造宅院。這是在公元197年。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了十年。結交了江南名士,“每次都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愛唱《傅亮之歌》,結交了龐德公、龐統、、黃、、崔、徐庶等名士。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他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他密切關註時局的發展,因此對世界形勢了如指掌。號稱“臥龍”。娶黃的女兒。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劉備到草堂,與諸葛亮會面,詢問統壹天下的計劃。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先奪取荊、夷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安撫夷嶽,西伺機出兵北上,從而統壹全國的戰略構想。這段話就是著名的“龍”聽了諸葛亮精辟透徹的分析後,劉備的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的才能不可多得,就懇切地請求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復興漢朝的大業。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形成三國之勢,奪取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然後他打敗了曹駿,贏得了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但並未開府主持國事。
彰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料理後事,說:“妳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終能安天下,成大事。繼承人能補的,就補;如果是無能的,可以自己拿。”諸葛亮趕緊哭道:“我壹定盡力相得益彰,忠節至死!”皇後即位。
蜀漢末年的統治者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統領益州為牧。建立總理辦公室處理日常事務。當時整個國家的軍事、政治、財政,無論大小,都由諸葛亮決定,獎懲嚴明。對外與東吳結盟,改善與西南各民族的關系,開荒,加強戰備。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尚書(即模範)在劉禪,率軍出漢中。他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大都帶著糧食。十二年後,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前軍,將後事托付姜維。
諸葛亮是維護封建法律,提倡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然而,諸葛亮並沒有拘泥於儒家的教條。他尊敬國王,但不騷擾外國人。他入南巡,安撫洋人,實行三國中最好的民族政策。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人的楷模。
中國千百年來壹直把諸葛亮描繪成智慧的化身,他的傳奇故事被世人傳誦。諸葛亮運籌帷幄,足智多謀,心思縝密。“連弩”進行了創新,可以連續發射10支箭;制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區軍事運輸;他還演繹了兵法,做了“八陣圖”,發明了“孔明燈”。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是當時的名人。諸葛亮的弟弟諸葛進士當時在吳,拜大將軍兼左都護,統領豫州牧。梁的弟弟諸葛誕在魏國做官,在吏部做官。他調任揚州刺史、鎮東將軍和司空。三兄弟都很有名,各自在壹個國家。我當時就想,“蜀為龍,吳為虎,魏為狗”(《世說新語·品藻》註狗為“功勛狗”,雖不能與龍虎相提並論,但也很有功勛,所以有名。
生活紀事
年份、年齡、生活和事跡
光和4年181年1歲諸葛亮於公元181年農歷四月十四日出生於瑯邪(今山東沂南縣)楊度。
在第六年,189,9歲的時候,諸葛亮的母親張去世了。
初平3年192 12歲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玨去世。
興平元年194歲,諸葛亮和哥哥諸葛均、妹妹被叔叔諸葛玄收養,哥哥諸葛瑾隨繼母去了江東。
初平二年,195,15歲,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被任命為太守,他和弟妹隨叔父到了(今南昌)。
諸葛玄卒於建安二年,享年197。諸葛亮和他的弟弟妹妹搬到了南陽。
建安四年,199,19歲的諸葛亮和他的朋友徐庶壹起跟水鏡司馬徽先生學習。
建安12 2007年,27歲的劉備參觀草堂,諸葛亮告訴劉北辰,天下有三分計,就是著名的“草堂對”。立刻出去援助劉備。
建安13諸葛亮說服孫權28歲時與劉備結盟,參加赤壁之戰取得勝利。
建安14,2009年,29歲的諸葛亮擔任中郎將。
建安16 211年31歲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 214 34歲的諸葛亮離開關羽鎮守荊州,與張飛、趙雲會師劉備。劉備入成都,主政巴蜀。諸葛亮擔任蜀軍軍事家左將軍,兼任府衙。
建安20年,265438+2005年,35歲的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265438+2008),36歲的諸葛亮留守巴蜀,為正在漢中作戰的劉備籌集口糧。
蜀國彰武元年,劉備221歲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
蜀建興元年,43歲的劉備白帝城信任諸葛亮。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諸葛亮44歲,在蜀國建興二年,調整巴蜀內政,穩定了因劉備戰敗而迷茫的民心。
225年45歲,舒建興率軍南下,穩定了南方四郡。
蜀建興4年,226年,46歲,諸葛亮準備開創壹番事業來討魏。
蜀國建興227年,47歲的諸葛亮向提交了北伐的“範本”。
48歲,蜀中建興六年,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做丞相。
49歲,蜀建興七年,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和尹平,恢復丞相之位。
50歲時,諸葛亮在蜀建興八年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231年51歲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司馬懿,擊敗魏將張合。
蜀建興11 233年,53歲的諸葛亮在顧頡建府收糧。
蜀建興12,234,54歲的諸葛亮在再次北伐中死於五丈原。
五次北伐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諸葛亮帶著模型去見先主,率軍到漢中準備北伐。他先在漢中練兵壹年左右,然後北攻。衛南安(甘肅隴西)、天水、安定(甘肅濟川)隨即淪陷於蜀。魏明帝赴長安督戰,曹真督右軍,采取防禦為主的策略。蜀軍先以顧頡路攻占縣城為要挾,令趙雲、鄧騭領兵據(今陜西寶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領兵主力西攻祁山。參軍的馬謖率領壹支軍隊作為先鋒,駐紮在街亭。馬謖無方,敗於魏軍,失守街亭。蜀軍失去據點,不得不退回漢中(正史上並沒有撤退司馬懿軍的“空城計”)。諸葛亮含淚斬了馬謖,三次上書貶謫自己,以右將軍的身份當上了丞相。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這次出了大三關,圍困陳倉二十多天,糧食全沒了。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諸葛亮率軍第三次北伐。蜀軍向西進發,占領了魏武都和尹平兩縣,然後返回。諸葛亮復職為丞相。
建興九年(公元231),諸葛亮第四次伐魏,用木牛流馬圍住祁山運糧。司馬懿拒為統帥兼督軍。諸葛亮率領主力對抗司馬懿。司馬懿知道蜀軍遠道而來,糧食後勤有限,就冒險堅持拒絕參戰。諸葛亮命李延負責漢中的後勤供應。李嚴沒能及時籌到糧草,於是上書諸葛亮,皇帝下令撤退。諸葛亮退兵後,向朝廷謊稱退兵是為了誘敵。諸葛亮回來,假裝驚訝地問:“軍糧夠嗎?怎麽突然退了?”於是,諸葛亮在法庭上拿出李嚴的書信作為證據,和許多士兵壹起簽名,彈劾李嚴,把他調離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率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陜西岐山縣南四十裏)。這壹次,我和約好了同時進攻魏。然而,吳棟遲遲沒有派兵。直到五月,孫派盧循、在江夏、棉口(今湖北韓鎮)紮營,攻打襄陽,而孫權自己則率軍圍合淝新城。在這方面,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打敗吳棟。他親自率領水軍東進,讓鎮守西部的司馬懿堅持不戰,讓蜀軍糧退。然而,當孫權得知朱未的意圖時,他認為自己壹方已經成為主戰場,並遭受了損失,即下令所有的部隊撤回。在西線。鑒於前車之鑒,諸葛亮分兵屯田,打算長期駐紮。這年八月,諸葛亮突然生病,突然在前線去世,享年54歲。蜀軍全線撤退。諸葛亮生前留下遺囑:“如果葬在漢中定軍山,只要在山坡上挖個墳,棺材就可以放在墳裏了。穿普通衣服,不埋物件。”
遺產作品
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誌》中有《諸葛集目錄》,24篇,104112字。
阿清張澍編纂的《諸葛仲武侯集》是壹部比較完整的著作。
諸葛亮著名的主要著作有:《師表前》、《師表後》(或後人托諸葛之名為偽,真實性存疑)和《誡書》。
請宣漢帝宣布聖旨形式。
付偉,大帝賣命樹德,無涯,天不懸,病危。本月24日,他當選,突然高升,臣妾嚎叫。然而,盡管有遺詔,事情只有太宗,動人損益;廖白喪三日,除衣,葬期後,似禮;三天之內,太守項、太師和縣令都投降了。我敬畏神明,不敢違逆。請宣布妳的承諾。○三國誌(卷三十二)舒舒傳。
南鄭彪
起初,據說高定失去了洞穴,得到了妻子,他已經山窮水盡了。當歸以命為先。而苗的心思卻不同,更是以殺人為盟,整頓其他兩千多人,謀求殊死壹戰。○《北唐書鈔》卷158。
教師模型
大臣閆亮說:始皇帝的事業還沒有完成壹半,中道就垮了。今天接下來的三分會讓益州疲憊不堪,這是壹個關鍵的秋天。但禁衛大臣們在家裏不知疲倦地工作,忠於自己誌向的人忘了在外面,把前朝皇帝的特殊經歷蓋起來,想報告陛下。真心實意,宜開聖庭,以先帝之榮,以大民之靈。妄自菲薄,引用錯誤的話,堵塞忠臣勸諫之路,都是不可取的。
在宮中,萬物是壹個有機的整體,不宜懲罰和否定。如有犯罪之人,忠厚善良,應由部賞以刑,以示陛下平實之治,而不應偏袒他人,以致內外法不同。
石忠、侍郎郭有誌、費祎、董雲等。,都是老實誠懇的,都是根據始皇帝的建議離開陛下的。愚者以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要商議,然後實行,必可補缺,獲利甚廣。
向寵,壹位將軍,有著良好的個性和流暢的軍人風格。他過去試過,先帝稱之為能,是基於大眾的議論和贊成。愚者以為營中之事,無論大小,必可使行和諧,得其利弊。
親賢者,遠小人,此先漢所以盛;各位小人,遠非賢臣,從此漢朝如此蕭條。先帝在的時候,我每次和大臣說起這件事,總會嘆息,痛恨於歡和淩。石忠,尚書,常侍,參軍。我知道我是振良死祭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自相信,漢朝壹定會繁榮昌盛。
我是壹介平民,為南陽鞠躬盡瘁,在亂世甘冒生命危險,也不希望文達成為諸侯。始皇帝不以賤待臣,其指控不攻自破。他在草堂裏照顧群臣,對現世發生的事情心存感激,於是答應先帝趕走他。後值翻船已經20年了,他被任命為敗軍,受命於危難。
始皇帝知道我謹小慎微,所以萬壹崩了就派我去當大臣。自從被任命後,我整夜都在擔心,怕囑托不起作用,傷害先帝的理解。所以五月渡瀘州河,壹片荒蕪。今天南方已定,甲胄充足。三軍壹賞,北方定中原,好竭其鈍,除漢奸殺人犯,復興漢室,重返故都。(北)【這個】大臣因此向始皇帝報告,對陛下效忠的職責也是分的。至於盈虧的考慮,如果妳守信,妳會願意這麽做的。
願陛下托付我起死回生盜賊的功效;如果沒用,我會被懲罰去告訴先帝的靈魂。如果沒有宣揚德行的話,就應該怪妳、易、雲反應慢,以示責備。陛下也要為自己求援,以請教善道,考雅言。我非常感謝妳追尋先帝的遺詔。
今天遠離它,哭著臉不知道說什麽。
戒律之書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不冷漠,不清醒,不安靜,不遙遠。如果妳安靜地學習,妳必須學習。不學習,學不廣。如果妳沒有野心,妳不可能成功。慢了就不能有活力,危險了就不能根治性。歲月隨著時代流逝,意義隨著日子流逝,然後變得枯萎,不與世界相遇,難過的待在窮房子裏。會發生什麽?
歷史記錄
詳見倒影。第35卷?舒舒諸葛亮傳。晉代陳壽寫的。
點評:諸葛亮也是宰相,慰勞百姓,示禮儀,任用官員,從屬於權力,真誠公正;雖然忠於時代的人會因仇得報,違法失職的人會因親受懲,認罪失情的人會被釋放,能言善辯的人會被屠戮。善無酬,惡無纖無墮落;平凡的東西是提煉出來的,物理是基礎,名譽和責任是真實的,虛偽是輕蔑的;最後,在國家版圖內又怕又愛的人,雖然刑政嚴酷,毫無怨言,卻用心規勸明。可以說他是壹個懂得治國的人才,是蕭的壹匹馬。但是經過多年的動員,還是失敗了,掩護應變會稍微,這不是它的強項!
歷史評價
陳壽:①諸葛亮也是宰相,慰民,顯禮儀,任官,從制取權,真誠公正;忠於時代的人雖然會得到回報,但違法失職的人會受到懲罰,認罪失情的人會被釋放,能言善辯的人會被屠戮。善無酬,惡無纖無墮落;平凡之事言簡意賅,物理為基礎,名利責任實實在在,虛偽輕蔑;最後,在國家版圖內又怕又愛的人,雖然刑政嚴酷,毫無怨言,卻用心規勸明。可以說他是壹個懂得治國的人才,是蕭的壹匹馬。但是經過多年的動員,還是失敗了,掩護應變會稍微,這不是它的強項!(2)且無準備,繼承人幼弱,萬事精明。因此,吳棟與外部世界是聯系在壹起的,而南越則處於內心的平靜之中。立法適用,軍旅整理,機械工具技藝研究到極致,科教嚴明,賞罰有信,無惡不罰,無善不顯。至於官員,不準被強奸,人自甘墮落,不撿痕跡。強者不侵弱者,風化厲害。③李殊認為,彈藥不足。時至今日,梁、夷之民,與亮者對話,其言猶在耳。雖然甘棠唱的是歌,鄭人唱的是歌,但是沒法比較。蒙克說:“讓百姓用道逃避,雖不怨;以生殺人,雖不怒而威。”相信它!評論者可能會責怪光明文風不高明,而是太丁寧化了。我傻傻的以為怪的是大聖,周公也是聖人。考史的結果,責備簡單而優雅,周公懊惱而有學問。這是什麽?怪與舜、禹* * *談,周公與群臣誓不兩立。亮言,盡凡凡人,故其文指遠方。但他的遺言都是事,誠之心是用筆墨塑造的,足以知其人之意,補其當下。(4)然聰明的人才,長於治戎,短於用兵,長於治民。而與敵,或顏值出眾者,增人,攻守之異型,故雖年動,未能有克。昨天蕭何推薦韓信,管仲封他為太子城之父。兩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長處,沒能兼得的原因。明儀能治政,克制和控制,小也是馬。當時沒有城父和韓信,所以工作較晚,義無反顧。智力上不能比。⑤人才少,容易逃避,英語霸權的工具。⑥諸葛丞相弘毅忠心耿耿,剛強有力,憂國憂民。
陽戲:忠吳,獻計河畔,攀吳,賦我以真天下。被阿衡留下,改良武功散文,施陳德教,管事改風,賢能愚拙,忘乎所以。幽州四代夷遂,屢臨敵國朝廷,顯威,學大國,恨之入骨。
張:公賞遠,刑不近,貴族不勞而獲,刑不可免的情況。此賢愚忘身之故也。
賈詡:諸葛亮善於治國。
柳椰:諸葛亮善於待人接物。
傅甘:諸葛亮知變,有理有據。
劉備:(1)妳只有曹丕十倍的才華,壹定能安天下,最終成大事。(2)孤中有孔明,魚中有水。
曹睿:有野心但不抓住機會,多計劃但少決策,做壹個沒有權力的好兵!
司馬懿:天下奇才!
周瑜:自瑜出生,何生亮!
歷史地位
武祠在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出現是在唐代。
1,《新唐書·禮樂五》記載:“開元十九年,太公宓尚殿立,太公尊為武王。禮比文宣王,十哲由歷代良將侍奉。此寺十哲為:春秋時吳國的孫吳,齊國的司馬懿,戰國時魏國的吳起,燕國的樂毅,秦國的白起,西漢的張亮,韓信,的諸葛亮,唐代的李靖,李世基,以太為寺主祭。”
2.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陵王,並賜寺於隆中。
到了宋代,諸葛被祭為忠臣(賜殿和“仁”),以後諸葛仍被祭為名,僅次於獨居首位的張亮,與孫武、韓信、李靖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禮記八:宣和五年,禮部說“武王廟拜七十二將”,於是放在哀悼日,張亮就被封在廟裏。按照不同的取向壹步步來:
第壹檔:張亮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記向西,田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向東。
第三檔:董岱、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波、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晗、馬援、黃富松、鄧艾、張飛、夢露、魯抗、杜宇、陶侃、慕容柯、於文仙、魏小寬、蘇陽、何若。
第四檔:西樵、吳起、田單、趙奢、王建、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府、耿弇、段威、張遼、關羽、周瑜、魯迅、楊虎、王軍、謝玄、王蒙、王軍
金人沿襲了唐朝的舊制度,但降低了管仲和韓信的地位,消滅了王蒙和慕容恪,所以諸葛亮的名將地位不變。而且在金史的觀念裏,誰說“諸葛亮不知兵”,就證明這個人“善於言出必行”。
到了元朝,武廟祭祀淘汰了很多人,但諸葛亮還是和孫武平起平坐。
1,《元史·祭》載:“武城王廟,位於樞密院西,拜孫武子、張亮、管仲、樂毅、諸葛亮等十人。
2.元英宗封諸葛亮為仁王。
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誕生後,《三國演義》在古代民眾中頗為流行。作者神化了諸葛亮,諸葛亮被賦予了發號施令、巧妙算計的奇特能力。為了避免言情小說的巨大影響,以下情況不列。
紀念歷史遺跡
諸葛亮的紀念地很多,全國有幾十處。蜀漢丞相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即今漢中市武鄉鎮),死後被劉禪追封為“忠義武侯侯”,故其廟在歷史上被尊為“武侯祠”。最早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在陜西漢中勉縣。勉縣武侯祠建於景堯六年(公元263年)春。與定軍山武侯墓對峙。勉縣武侯祠是天下第壹武侯祠。勉縣武侯祠所在地,是諸葛亮北伐漢中時“行轅相府”的舊址。目前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岐山武侯祠。此外,還有唐代以前修建的五丈原諸葛廟,明代修建的武侯祠(湖北蒲陰),建安年間修建的黃陵廟(湖北宜昌)。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的後人世代居住於此而得名。丞相祠堂建於明朝萬歷年間。丞相祠有52座古建築,蘊含著諸葛亮的精神陣地。近年來,蘭溪丞相祠逐漸聲名鵲起,影響力與日俱增。
發明創造
中國壹直把重心放在政治和軍事上,對科技不夠重視。諸葛亮在這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但《三國誌》記載了諸葛亮妻子黃月英的三項發明,說“連盈虧都不壹致,都是意料之外”。裴引魏《春秋》:“有得有失,謂之,以鐵為矢,矢長八寸,壹箭十箭。”這是軍事上的重大進步,在與強悍的魏軍對抗時往往能占據上風,即使司馬懿率軍也只能堅守。在面對面的交鋒中,蜀國和魏軍在諸葛亮生命的最後時刻始終是平的。這是交通工具的改進。戰爭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改進生產資料也是壹大成就。
歷史事跡
首先,佤族屈服了。
早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的佤族卡那滿卷部落就與丞相諸葛亮結盟,誓守邊境,永不謀反。1700年來,佤族壹直遵守這個盟約。1934年,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記住了這個盟約。班老王奮起反抗,組織佤族武裝,宣誓效忠他們最尊敬的“阿祖爺爺”——諸葛亮。這就是著名的“班洪事件”。
二是六個少數民族崇拜的“茶祖”。
《普洱府史跡》記載:老傳說中,武侯橫過六座山,在悠樂留下銅鑼,在茫芝放置銅鈸,在滿轉埋鐵磚,在伊邦留下木頭,在戈登埋馬,在滿索放置布袋,使其山名聞遐邇。六大茶山之壹叫孔明山,當地人也稱茶樹為“孔明樹”,尊諸葛亮為“茶祖”。
如今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等村寨,每年在諸葛亮生日這壹天都會舉行壹次大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點燈、祭拜諸葛亮。
其他傳說
五丈原
張武原址位於寶雞市岐山縣,東距Xi 130公裏,西距寶雞56公裏,北距岐山縣城25公裏。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裏。張武的南面是棋盤山,北面是渭河。情況很危險。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五丈原駐軍討伐司馬懿,後來積勞成疾而死,使五丈原名揚天下。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最後的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兵從漢中出發,翻越秦嶺,進入五丈原。我初來乍到,缺吃少草。我先安頓好場地訓練,等魏。魏將軍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妙計,堅守在渭河北岸,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日不戰。諸葛亮只好引誘邴巍到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破谷口,以求出其不意地打敗魏司馬懿,魏軍幸免於難。同年秋,諸葛亮死於軍中,蜀軍大敗。司馬懿進入諸葛亮指揮戰鬥的地方,看到蜀軍陣地的危險,驚呼:“天下之天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裏建了壹座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天上掉下壹顆星,故名。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叫“諸葛天”。當年諸葛亮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留下了半米高的城墻遺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人將這座小城堡命名為“迷失在城市中”。在霍洛城的南邊,有壹塊平坦的石頭,上面有棋盤紋。據說當年諸葛亮就在這裏下棋,所以這座山就取名為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壤中,發現了許多“諸葛壺”,鐵壺上鑄有漢代隸書的字跡。五大平原現在是壹片農田,農田中間有壹條河灣,當地叫羅星灣,灣內的村子叫羅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廟,始建於元初,明清重修。神社裏的紀念館兩側有三國故事的圖片,如古城會,空城計和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呂布。壁畫下嵌有40塊青石,石雕嶽飛書法《師表》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美嶽飛的碑文:“清純不做作,文如其人”。(有說是襄陽隆中,也有說是南陽的。很難確定?)
吃瓜留籽。
襄陽地區曾經有這樣壹個規定:進了西瓜園,瓜可以吃夠,但不能帶走。傳說這個“規則”也被葛亮要求留下來。
傳說諸葛亮種的西瓜又大又甜又酸。凡是來隆中做客,路過的都要去瓜園吃個飽。身邊的老農民都來跟他學習種瓜的經驗,他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種瓜要種在沙土上,抹上芝麻餅或香油。很多人來找他要瓜子,因為之前沒有註意保管瓜子,所以很多人只好失望的回家了。第二年,西瓜園又開張了。他在地裏放了壹塊牌子,上面寫著:“把瓜吃好,把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洗幹凈曬幹,分發給附近的瓜農。目前,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胡佳佳、長豐、小復州的西瓜仍很有名,個頭大、皮薄、味甜。有些地方還恪守著“吃瓜留籽”的老規矩。
諸葛亮七擒孟獲。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辦公室位於雲南省沾益縣。諸葛亮南征北戰,七擒孟獲,平定南方。
夷陵之戰後,劉備憤而死。強大的漢族宜州郡(今雲南東部)乘此機會,勇敢附蜀於吳,煽動宜州郡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及周邊郡縣造反。為了穩定後方,諸葛亮做了充分的準備。公元225年春,兵分三路,向南中(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屬巴蜀以南,故稱南中)進軍。諸葛亮采用了參軍的馬謖“攻城為上,攻城為下;殺死其他叛軍首領後,於五月渡過瀘水(今四川攀枝花市至金沙江金陽段),在盤東(今雲南曲靖、瀘西)活捉孟獲。
孟獲在當地少數民族和漢人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如果他能被說服,南方將被穩定,舒的憂慮將被解除。所以諸葛亮不僅沒有殺孟獲,還帶他去參觀蜀軍的營地。而孟獲卻狂言:“我只恨之前不知道妳的虛實,所以才戰敗。謝謝妳帶我參觀妳的營地。如果是這樣,我要打敗妳。”諸葛亮聽了孟獲的話,知道他不服氣,馬上讓他回去再戰。經過這樣壹場戰鬥,他被重新奪回並俘虜,第七次被俘時,他仍然讓孟獲重整旗鼓,壹戰到底。這時,孟獲撲到諸葛亮面前說:“先生,真是厲害,我們再也不造反了。”諸葛亮見孟獲終於被說服,推薦他到成都做官。
奉節白蒂城-劉備孤兒水八陣圖。
白帝城位於長江三峽第壹峽——瞿塘峽的入海口。位於夔門之北,川鄂咽喉,作為要把守的軍事重鎮,地域廣闊,歷史悠久。那是公元壹世紀(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稱自己為“白帝”,在此築城。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打敗吳冰,退守白帝城,死在永安宮。臨終前把國家大事(半壁江山)、家事(只有孤兒健在)托付給丞相諸葛亮。這就是中國著名的“劉備托孤”。現存的白蒂寺為清代建築,如梁明堂、武侯祠、拖骨堂、星宿亭等。,多方面宣揚與“托孤”有關的歷史名人。
這八個水陣位於長江北岸,四川省奉節縣以東約六英裏。相傳諸葛亮曾在壩上築起壹塊石頭,形成八陣圖,俗稱“八水陣”。陣圖上,石壘縱橫八排,排壘相隔兩尺,有* * *六十四壘。
諸葛亮與空城計
諸葛亮的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章“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
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並不是出現在明清以後的《三國演義》中,而是出現在正史陳壽寫的《三國誌筆記》(郭沖《三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