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曹操,劉備,孫權,因為他們是主公.主公有主公的做法,這世界的領導人太少了,但是好的臣子確實是很難得的.劉備死後,有諸葛亮和他的後繼者蔣琬.費,姜維等輔佐,劉禪這昏庸的主子才安坐帝位41年.而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篡漢,魏立國45年,但是17年以前司馬懿就發動政變奪取曹爽的兵權,魏國早就是司馬的天下.魏國實際上就存在了28年.孫權死後,內部不和,國勢日弱,也只存在了27年之久.三個國家中,蜀漢政權較穩固,基本上沒有爭權奪利之事,這是因為有德才賢臣輔佐之故.
而諸葛亮自己不但文才武略都是很好的,但重要的是自己的修身和推薦人也都是不錯的.諸葛亮的祖籍是在瑯邪陽都.這裏是壹個學術發達的地方,學者很多人才輩出.諸葛亮的祖先是當官的人.家庭影響和環境的熏陶對諸葛亮的成長都是有重要的影響的.他自幼父母雙亡,跟隨叔父,但是命運確實坎坷,叔父又早逝.慢慢的養成了堅毅的性格,傳說他換了老師學習了道德經濟,兵學陣法韜略,天文地理道法.
後來,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壹鳴驚人,功勛卓著.他出來之後,劉備沒有存身之地,軍隊又少,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舌辯群儒,取得了孫權的力量支持.兩家聯合起來大敗曹軍,西取益州,取得漢中.等劉備死後,事無巨小,親自處理,平定南越,制定法度,整訓軍隊,制造器械,連接孫吳.社會風俗良好,教化清凈,
他不但自己盡忠漢室而且為了後繼有人,選擇了有德有才的人來接班. 蔣琬. 費, 姜維等都是他精心選擇出來的理政,治軍的人.當亮死了之後, 琬執政,大公無私,團結人,國治民安.後來的費,明斷事,善理事.魏軍不敢來犯.姜維繼諸葛亮後屢次北伐,雖無大勝,但是魏兵也不敢來侵.後來大軍伐蜀,劉撣不聽建議,鄧艾得以直搗成都,.後來姜維假降,待機殺鐘會,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人也是十分忠烈..
諸葛亮自己德才兼備,又搜集有用得人,艱苦奮鬥,是我心中的楷模.
諸葛亮的誌向是囊括四海,統壹天下,討伐叛逆使天下具驚.雖然到死的時候也沒有踏上中原的土地.我認為那不是他的錯,與他相敵的人是人中的英雄,眾寡不壹,所以壹直沒有取得勝利,他的才能在於政治和管理.而當時的西蜀到了最後沒有幾個勇將,所以功業衰落,願望不能實現.這是歷史的原因,不是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實現的事情.
從他的壹生所做可以看出他有很高的自我修養水平.他在勤奮,毅力,膽量,學識上的修養是他壹生成就的基本.這也就是為什麽企業社會要得是德才兼備的人,我們確實應該要先學會做人.
我們來回故意壹下諸葛亮的身平: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請的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在隆中提出隆中對,奪荊州,站益州,等待時機命壹上將出荊州之兵壹***皖、洛,親自率軍出祁山,漢室可復。
諸葛亮火燒博望,有壹把火燒新野。之後是劉備棄樊城,敗當陽,投夏口。諸葛亮出使東吳。借東風火燒赤壁,看似傳奇的經歷。但是想想,火燒赤壁看似諸葛亮的功勞,因為他借了東風,其實不然,諸葛亮只是識點天文而已,壹切都是周瑜的功勞。赤壁之戰之後,諸葛亮用計奪取荊州,攻占益州。這些是他的勝利所在。但是以後就顯示出他的的不足。
首先在用誰守荊州的問題上他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他明知道關羽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不可當此大任,可是因為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他妥協了,放棄了自己的原則。這是他的第壹敗筆。
其次關羽死後,劉備起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為關羽報仇,作為軍師他不力柬劉備,即使不行,也不該讓劉備率軍前去報仇而自己留守成都。此壹失策導致屬國七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第三,第壹次出師北伐不該用馬謖守街亭。劉備在死的時候說過馬謖詞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作為托孤大臣,我想諸葛亮不應該忘記這些話吧?可是他為什麽還用馬謖?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在諸葛亮南征的時候馬謖提過壹個和他不謀而合的建議:攻心為上。從此諸葛亮把馬謖帶在身邊作為壹個謀士終究導致此敗。
第四朝中整頓不好,宦官當道。記不清是哪壹次北伐,蜀軍攻過渭水,眼看可以直至長安,可是由於宦官進饞,後主下昭召回,功虧壹簣。
第五事事躬親,過於操勞,導致過早喪命,而且抑制了其他人的才能的發展,以至於諸葛亮死後,蜀國後繼無人。
第六錯誤的殺掉魏延,在蜀國的後期國中已無大將,魏延可以說是第壹大獎,可是諸葛亮錯誤的估計他要謀反,用即將他殺掉,這壹做法的後果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