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壹次天空授課,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1

  天宮課堂觀後感 1

 60多年前,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起步,每壹次航天發射任務的成功,都是中國航天不斷努力奮鬥的真實體現。未來,隨著新壹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發展,我國運載火箭能力將再壹次實現新跨越: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壹代中型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研制,以實現運載火箭整體的“更新換代”;長征五號火箭將先後執行多個重要發射任務,支撐我國探月三期月球采樣返回、2020年火星探測器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穩步實施;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30年實現首飛,使我國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壹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由單壹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不難想見,隨著中國航天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必將承載著中國的航天夢,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奮鬥精神,壹次次飛向太空,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的“新長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發射,僅僅是中國航天事業“萬裏長征”的第壹步,還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著我們去不懈奮鬥。

 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能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跡,實現新的更大的“航天夢”,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天宮課堂觀後感 2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是日拂曉,喜訊傳來,國人振奮,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將對接天宮,開啟半年征程。中國航天事業,又上壹層。

 毛主席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不再是夢。航天事業,科技巔峰,群體作戰,眾誌成城彰顯國力,引領未來,造化蒼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財力甚巨,然著眼未來,乃深遠之計,關系國計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夢。若夫拘於小家之見,則航天與我有何幹系,則漠不關心,反怪勞民傷財,真乃愚見。非也,航天事業,人民與***。壹者,其事關人類大局,發展之高度,彰顯國力,引人尊敬。二者,其於太空探索,科學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關國家安全之大計,搶占科技制高點,方能不受制於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對內可科學研究,以成果來造福國民,以榮譽來增強民族自信。對外可服務大家,提高安全,促進人類***贏。如是者,方是航天事業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無止境,上天入地,國之英雄。 時代呼喚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復興。航天英雄,寄托億萬人之夢,敢於擔當,勇作先鋒,時代之楷模,國人之春風。民族復興,始於兒童。航天熏陶,點燃夢想,去娛樂之浮躁,還高尚之信仰;樹高遠之誌向,去物欲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夢,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蟲,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樹新風,利蒼生,如是者,乃長征精神之延續,兩彈壹星精神之傳承,民族有望,中華復興。 範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曾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詩雲: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諸如此類,方是民族文化浩氣之風。

  航天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人有關,人人受益也。 故可知,光陰逆旅,點燃夢想,不負使命,造福蒼生,是為航天事業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助力民族復興。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攬月,遨遊太空。著眼人類未來,是為格局;立足國家實力,是為務實;弘揚探索問天之精神,是為信仰;以太空為舞臺,科研豐收,造福人民,是為果實。如此者,既有戰略之高度,復有高尚之使命,則知人人有責,國家與***。

 故可知,宇宙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無畏,大愛利蒼生。重塑信仰,民族復興。誠所謂:心無國膽人無根,人有擔當國有夢。

  天宮課堂觀後感 3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6日淩晨發射。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表示,不到壹個月前,中國歡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勝利凱旋,16日淩晨,中國將再次懷著激動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號飛向太空。“這不僅生動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也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太空敢於追夢、勇於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趙立堅稱,15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介紹了相關情況,神舟13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6次飛行任務是該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

 “我想說的是,這次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了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壹人類***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方將繼續加大載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他表示。

 趙立堅稱,可以註意到這壹次神舟十三號任務與神舟十二號相比,在成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並實施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員們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壹次在太空中過春節。“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壹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讓我們***同祝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天宮課堂觀後感 4

 “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壹番話。每壹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壹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壹種信念、壹種意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壹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煉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2

  天宮課堂觀後感 1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壹節目,這使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壹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壹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著輕松。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麽?答案是根發散紮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並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遊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並且水會在短時間內遊壹段時間,壹會之後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壹口手拿小鋼球,壹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壹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後,了解了壹些航天的壹些精彩瞬間。之後,又參觀了壹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了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設備。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沈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壹個水膜,並在水膜中加入水後,將壹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壹樣。在水膜中繼續註水後,水膜會變成壹個水球。在水球中註入壹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壹正壹反兩像。將顏料註入到水球當中,之後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後水球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後,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天宮課堂觀後感 2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壹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13號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壹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壹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壹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說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壹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壹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壹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壹正壹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泄。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壹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誌不渝,砥礪前行,在壹次又壹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壹場又壹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天宮課堂觀後感 3

 盼望著,期待著,《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壹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壹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說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壹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壹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壹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壹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天宮課堂觀後感 4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也使我們倍感親切。

 在太空裏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適應失重感,像壹條魚兒壹樣四處遊走。吃的飯菜原來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飛行任務中的壹項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雖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沖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發都沒有問題。科研人員專門研制了分解洗發液——不僅可以把頭發洗得很幹凈,還十分節約水。空間站的水非常寶貴,所以要盡可能地節約用水。

 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壹個睡袋就可以,睡袋壹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妳願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間站也有許多休閑活動,可以和家人打視頻電話,可以從舷窗邊欣賞日落時美麗的地球,還可以進行晨練,晨練項目是中國傳統健身項目——太極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出艙活動了。穿好“飛天”服,通過氣閘艙來到艙外,通過地面調度人員和艙內同伴的***同努力,成功地在艙外完成相關任務。

 在太空也有許多喜事:種植的水稻抽穗了,迎來了太空快遞員,也迎來了新夥伴來進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駐留了三個月,很快就要告別“天宮”空間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見到地球上的親人,非常激動。

 太空本身已經非常迷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現帶有五星紅旗的壹切,都愈發使每壹位中華兒女倍感親切與自豪!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作文12篇3

  天宮課堂觀後感 1

 振奮人心的那壹刻,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射成功,5G互聯網研究與產業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壹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湧現,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去年7月23日,天問壹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壹號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5]。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壹號”探測器總飛行裏程已超過4.5億公裏,距地球約1.7億公裏。

 我們正站在“兩個壹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壹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壹起配合進壹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又壹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天宮課堂觀後感 2

 古時候,人們總是想把壹些探測器送上太空。不過,功能單壹,並不能完成人們對太空的探索。於是,人們開始想辦法:怎麽讓人上天!我們這次采用的是“長征二號火箭”和“神舟十二號飛船”組成。

 上壹次太空,要花費很多錢,如果只上去三四個小時又覺得不劃算,我們想建壹個像酒店壹樣能讓宇航員住的地方,就是空間站。

 按照計劃,空間站壹***由五個部分組成:第壹個是“載人飛船”,主要接送宇航員;第二個是“問天實驗艙”,是用來做壹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實驗;第三個是“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差不多,也是用來做實驗的;第四個是“天和核心艙”,我們國家的宇航員就是住在這裏面;第五個就是“貨運飛船”,主要是負責運送各種物資的。不過,這個計劃還沒完全完成,現在的空間站只有兩個部分:“天和核心艙”和“運貨飛船”。據說,在2022年的時候,空間站就能補齊了。

 傳說有個廣寒宮,是在月球上的,而咱們的'空間站是飄在太空裏的。太陽每天都會朝地球放射“能量”,不過我們在地球上曬太陽時,太陽離我們較遠,危險不大。宇航員在太空中曬多了太陽可能會得癌癥,所以規定空間站不能高於地球1000千米。科學家們在考慮到經費、實驗效果等各種因素,最終,把空間站定在了離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妳扔的東西都會掉到地上,這就是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如果,我們站在平地上扔東西,就會下落;那要是我們把飛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丟”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壹致,那飛船就可以沿著地球飛了。空間站飛得很快,壹個半小時就能轉地球壹圈。

 從古至今,人來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從空間站上就看的壹清二楚,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太空環境下能做壹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實驗,比如說找出壹些比手機芯片更緊密的芯片,或是壹些環境下能變色的東西。

 這次的宇航員上太空主要有幾個小目標:住上三個月左右;調試壹下各種設備;做壹些不可思議的實驗;出艙看太空和空間站的全貌。

 中國的空間站,讓我們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觀後感 3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壹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壹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為了壹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註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壹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壹只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說,水球壹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註入墨水,而水球卻“毫發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壹個奇跡!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壹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壹句話:我的壹小步,人類的壹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裏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壹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 4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誇父逐日……遠古的傳說,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向往,卻印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聯想與智慧。回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壹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壹躍”,將不斷指引我們去“擊破萬裏蒼穹、目標星辰大海”,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凝集著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著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 載人航天工程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於加強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的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就是壹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造”突破了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奮鬥。

  自強不息、勇攀高峰。 放眼當今的世界,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壹。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性的領域之壹,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壹定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獨特的制度優勢,無數航天人前赴後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新、追求卓越。 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壹動力”,“自主創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壹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於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壹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雲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又有了新的裏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