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的天氣現象。[2] 沙塵暴是風蝕荒漠化中的壹種天氣現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的***同影響。自然因素包括大風、降水減少及其沙源。人類活動因素是指人類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對植被的破壞以後,導致沙塵暴爆發頻數增加。
沙塵暴天氣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這是由於冬春季半幹旱和幹旱區降水甚少,地表極其幹燥松散,抗風蝕能力很弱,當有大風刮過時,就會有大量沙塵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塵暴天氣。
有利於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於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卷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幹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團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並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壹。
物理因素
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幹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後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後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防治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壹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壹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壹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壹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6.在沙漠地區種植適宜沙漠幹旱地區生長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層,從而改善地被環境,固定土壤,降低風速,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小氣候環境。
7.在沙漠邊緣種植鄉土品種的低矮灌木和小喬木,改善植被分布。
個人防護要點:
1.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2.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註意交通安全。
3.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註意路況,謹慎駕駛。
4.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