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祖”和“高祖”都可以指稱“開國皇帝”,兩者的區別在於:“太祖”是廟號,“高祖”是謚號+廟號。
“太祖”是廟號,只有功勞很大的皇帝才享有,比如劉邦的廟號就是“太祖”,壹般來說“太祖”就是開國皇帝。
《史記》、《漢書》都記述了給劉邦確定廟號和謚號的過程:“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顯然,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謚號是高皇帝。
而“高祖”最早也是稱呼劉邦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就稱呼劉邦為漢高祖,而漢高祖則是“漢高皇帝太祖”的簡稱。所以這個“高祖”是謚號+廟號。
但是在當時“高祖”和“太祖”混用,人們也不大區分二者,所以可以說從漢代開始,兩者並沒有什麽明顯的區別。如唐代,李淵雖然是開國皇帝,但是為了追封李淵的爺爺李虎為太祖,就只能稱呼李淵為“高祖”了。
從宋遼開始,趙匡胤、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爾哈赤都是始受封+始受命,全部為“太祖”,不再使用“高祖”,才結束了這種混用。
2、“太祖”和“高祖”在表示親屬稱謂上也有所不同,“太祖”指的是烈祖的父親,而“高祖”則指曾祖的父親。
如在《爾雅·釋親》中,“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說的就是生自己的人稱為父母,父親的父親稱為祖父,祖父的父親稱為曾祖,曾祖的父親稱為高祖,高祖的父親稱為天祖,天祖的父親稱為烈祖,烈祖的父親稱為太祖,太祖的父親稱為遠祖,遠祖的父親稱為鼻祖。
3、“太祖”還可指事物的原始,而“高祖”並沒有這個意思。
如《文子·道原》:“夫無形者,物之太祖。”(意思是那沒有形狀的東西就是太祖。)
擴展資料:在宗廟制度裏,“太祖”是有特殊含義的,所謂天子七廟,最流行的學說就是“壹祖二宗四親廟”。這個“壹祖”,指的是始祖,即所謂始受封者,即第壹個接受分封的人,在商為契,在周為後稷。所謂“二宗”,即指太祖和太宗,其中太祖是始受命者,即第壹個接受天命的人,在周即為周文王。對漢朝而言,劉邦既是始受封者,又是始受命者,所以按照宗廟制度,他被稱為太祖是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太祖 ?百度百科_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