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壹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這句話有些時候也比喻只看到事物的部分特征,片面的,局部的分析問題,沒有認識到事物的全貌。
2、出處:《周易·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3、原文:壹陰壹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4、翻譯:陰陽的交替變化就叫做道。相繼不斷就是善,成就萬物的是性。仁者從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從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觸陰陽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擴展資料: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包含的現實哲學哲理:
1、物質決定意識。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說對同壹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角度受其自身條件的制約。而且每個人的世界觀不壹樣,而世界觀決定了方法論,由於人的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
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壹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但真理只有壹個。因此,人的正確認識不僅具有客觀性,而且具有主觀性和差別性。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所謂客觀真理是指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人的認識的差別性,而這些具有差別的認識是否是真理應由實踐來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