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躍抃舞,意思是形容極度歡樂而手舞足蹈的情狀。
列子·湯問介紹如下:
喜躍撲舞,弗能自禁的意思是歡天喜地鼓掌舞蹈,不能自已。出自《列子·湯問》:“娥還復為曼聲長歌,壹裏老幼喜躍撲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列子·湯問》是列子所輯註,包含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的書籍。《湯問》-篇,筆鋒橫掃天下,天地至理,萬物奧妙,以饗博物君子。
文中載有諸多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極言天地之廣闊無垠,萬物之繁榮駁雜,以期突破世人囿於視聽的淺陋常識,消除種種流於表象的巨細、修短、同異分歧。
列子先借由殷湯與夏革的對話,暢談時空的無極無盡,並且難能可貴地表達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觀,再通過大禹和夏革的兩段言論,說明自然界的生息變幻以及人世間的壽天禍福都是無所待而成,無所待而滅,即使博學多識的聖人也未必能夠通曉其的規律與奧秘。
《列子湯問》作者是列子(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禦寇,又名寇,字雲,亦作圄寇。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約與鄭繻公同時。先秦天下十豪之壹,道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壹位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歸同於老莊,被道家尊為前輩。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或為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全書***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