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全詩是什麽?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全詩是什麽?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作品:夜雨寄北

內容: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壹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李商隱對妻子的愛很真摯,他們結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於詩人到處飄泊,也不能和妻子經常團聚。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李商隱與妻子的分別卻常常是久別,因而對夫妻恩愛、相思情長就體會的更深、更強烈。在其筆下就呈現出“春蠶吐絲”、“蠟炬成灰”般的摯著熱烈,顯示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於質樸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壹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親愛的妻啊,妳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何日是歸期,那麽,現在我告訴妳,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於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自己設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並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含蓄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過設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君問歸期未有期”壹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註入到了每壹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壹個特定的環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對這個環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壹個氣氛:周遭壹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壹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淒涼。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煩,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滿,自然作者的內心情感也洶湧難平。那麽,“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境,但絕不單單是環境,字裏行間流露著壹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成了壹種藝術境界。

如果說前兩句是實寫當前景的話,那麽後兩句則是虛寫未來情。詩人在秋雨綿綿之夜,觸景生情,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豐富而自然的聯想來表現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壹個是動態“***剪”,壹個是語態“卻話”。“***剪西窗燭”,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壹幅良宵美景圖,壹個“***”字極寫了親昵之情態。而“何當”壹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向往的,至於何時重回溫柔鄉中,壹切都在“未有期”中。這是多麽殘酷的事情,又是多麽無奈的事情。這壹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壹個“情”字,表達非常含蓄。?

傳情莫過於語言,“言為心聲”,詩人想象夫妻二人團聚在壹起,秉燭夜話,進行心靈的交流。“卻話”是回溯追想,詩人此時設想彼時,而彼時正談論此時,談論的是巴山夜雨之時的思念之情。在這首短小的四句詩中兩處出現“巴山夜雨”的字樣,這種情況在壹般的古詩中是絕少見的,這是因為“巴山夜雨”給詩人的感受是非常復雜深沈的,是最凝煉的景語,又是最深切的情語,既寫景,又抒情,是情景交融的詩的意境。在這首詩中如此使用,就非常含蓄,引人聯想,別具壹格。?

這首詩,前兩句寫現實情景,含有離愁別緒;而後兩句寫未來相會時的景況,含有歡聚的情緒。離愁是實,歡聚是虛。虛寫未來的歡聚,正是為了襯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戀之情,對歡聚盼之愈強,當前的思戀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難排遣。兩相對照,更深刻地表達了現實的離愁和深切的思念。?

形象、細膩、含蓄、深刻,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