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天津市中醫醫院的歷史沿革

天津市中醫醫院的歷史沿革

1、1954年10月28日,天津市中醫門診部成立開診,門診部由陸觀虎任主任、趙寄凡任副主任、李子峰任政治協理員,設男內科、女內科、兒科、正骨科、針灸科。

2、1955年12月18日,天津市中醫醫院成立,郭沫若為醫院題寫“天津市立中醫醫院”院名,副市長周叔弢剪彩。醫院由陸觀虎任院長,趙寄凡任副院長、李子峰任政治協理員,全院***有職工146人。男內科主任董曉初、副主任王為仁、女內科主任顧小癡、針灸科主任王文錦、正骨科主任葉希賢、兒科主任李少川、傅金茹為營養室負責人。

3、1956年,醫院成立黨支部,張洪波任黨支部書記。

4、1956年,醫院招收了第壹期中醫徒弟班23人(大徒弟班)。

5、1957年,醫院成立腫瘤科,王文翰為學術帶頭人。

6、1958年8月31日,我院正式更名為天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7、1958年,我院承擔了天津中醫學院創建後的“西醫學習中醫班”的教學和臨床工作。

8、1958年,我院成立“科研辦公室”,由顧小癡、李少川、阮士怡組成。

9、1959年,醫院正式成立護理部,沈珊君任護理部主任,下設內科、綜合科、骨外眼兒科、建設路門診部四個護理部。

10、1960年,醫院成立眼科,老中醫王文錦、楊偉璋、李恩生先後為科室負責人。1 962年,蔡玉友調入眼科,任科主任。

11、1960年,我院再次招收了第二期半工半讀中醫徒弟班24人(二徒弟班)。

12、1960年,我院受天津市公***衛生局委托組建王串場中醫院。

13、1961年,外科成立,以治療瘡瘍為主,由骨科專家葉希賢兼任主任。

14、1962年,醫院開設便民門診,增設竹管療法,並在和平區成都道106號建立芒針按摩門診部,開設60張簡易病床,郝建國任行政主任,由芒針專家沈金山、按摩專家胡秀璋主持醫療工作。

15、1963年,我院承接衛生部中醫中藥治療潰瘍病、中醫中藥治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絞痛、中醫中藥治療小兒慢性腎炎、中醫中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金針撥內障術的研究等五項科研項目。

16、1963年,院長陸觀虎病逝,將家中所藏珍善本醫書近萬冊及全套紅木書櫃捐獻給醫院。

17、1965年,為貫徹毛主席“6.26指示”精神,醫院派出醫療隊赴河北邢臺、臨城等地開展醫療工作。

18、1965年,醫院成立制劑室,生產出第壹個院內制劑壹651膏。

19、1968年,我院派遣近20名醫務人員赴內蒙古落戶,支援邊遠農村醫療衛生工作。

20、1968年,衛生部組建援外醫療隊赴阿爾及利亞,我院石學敏被派出,因其工作業績突出,贏得衛生部、外交部聯合表彰,被譽為“針灸大使”。

21、1969年,天津市成為中央直轄市,因天津中醫學院隸屬河北省教育廳,天津中醫學院遷往石家莊市,我院更名為天津市中醫醫院。

22、1970年,天津市幹部療養院與我院合並,韓勇任醫院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將幹部療養院院址與27l醫院院址對調,多倫道205號(原27l醫院院址)成為我院住院部。

23、1970年8月,韓景獻、張庚揚、何福山、郭慶常、陳誌遠、曹克光、趙汝菊、劉寶山、劉殿奎、楊素榮等10名醫學院醫療系畢業生分配來院。

24、1972年,醫院開辦了中醫護士班、中醫班,1974年在院辦校的基礎上組建天津中醫學校(今天津市衛生職工醫學院),劉紹臣任校長,王玉任書記,教師隊伍主要由我院醫藥骨幹組成,同時還承辦了兩期“西醫脫產學習中醫班”,培養學員234人。

25、1973年,我院針灸科在全國中醫醫院率先設立電生理室。

26、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我市,醫院房屋倒塌,住院病床銳減,病人住院困難,我院在進行緊張的醫療救助工作外,還先後派出兩支醫療隊赴寧河縣、寶坻區抗震救災。

27、1976年,我院針灸急診科成立。

28、1977年7月,由我院針灸科和內科在國內率先開設家庭病床66張,隨後家庭病床經驗被推廣到全國。

29、1977年,我院受衛生局委托,選派劉嘉企、李光平、李兢、王兆銘具體籌建“天津中醫研究所” (後劃歸天津中醫學院)。

30、1977年11月2日,津黨發74號文件批準,韓勇等籌備恢復重建天津中醫學院。

31、1978年6月,天津中醫學院重建,我院更名為“天津中醫學院第壹附屬醫院”。

32、1979年,天津中醫學院獲得國家中醫碩士研究生培養權,我院阮士怡、柴彭年等成為碩士生導師,內科開始招收碩士生。

33、1979年,為滿足專病科研需要,我院與天津中醫研究所聯合成立病理科,樂俊曼為負責人。

34、1981年,由石學敏主持的“針剌治療中風病(腦梗塞)的臨床研究”和阮士怡主持的“益氣養陰法65l丸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兩項科研成果榮獲天津市科協優秀成果二等獎,這是我院文革後第壹批科研獲獎項目。

35、1982年,我院多倫道93號門診樓震後重建開診。

36、1982年,經天津市衛生局批準,我院營養室升格為營養科,傅金茹為負責人。

37、1983年底,石學敏任院長,張廣慶任黨委書記,提出“艱苦創業,努力拼搏,團結奮鬥,科技興院”的醫院發展思想。

38、1984年,天津中醫學院正式成為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我院又有石學敏、黃文政、李少川、胡慧明、伊永祿等多位專家陸續成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39、1984年,我院進壹步擴大家庭病床床位數,最多時超過1000張床。在全國率先開設了業余門診,方便了患者就醫。

40、1985年,我院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7所中醫附院之壹,遷址重建,鞍山西道新院址建設工程破土動工,工程總投資7000萬元,規劃占地60畝,總建築面積37400余平米。

41、1985年,在國家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醫院正式開辦了中專學校,先後設立了護士、中藥、推拿醫士專業。

42、1985年,醫院成立急診科,由針灸和內科人員組成,孫靜泉任主任。同年,針灸科設立了第—間CCU病房,實現了對危重中風病人的全方位監護。

43、1986年,兒科成為中醫兒科碩土研究生培養點。

44、1986年,為適應新形勢需求,醫院陸續增設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膚科。

45、1987年,石學敏教授成為天津市中醫界第壹位博士研究生導師。

46、1988年4月11日,我院經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驗收,成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

47、1988年5月12日,我院宜興埠分院正式開診。

48、1988年,衛生部授予石學敏“全國醫療行業優秀院長”稱號。

49、1988年,我院成立消化科,王文仲任主任。

50、1989年2月,石學敏院長組織各學科主任***同制定了“內涵建設規劃”,為搬遷到新醫院的進壹步發展確定了方向。

51、1989年3月,醫院引進日本產30型顱腦CT設備,並設立CT室。

52、1989年5月,我院召開了第—屆中國天津針灸臨床學術大會。

53、1990年12月9日,我院遷入南開區鞍山西道新址,設病床701張。

54、1991年,院領導班子提出“五專”的辦院特色,即:專科、專病、專家、專技、專藥。

55、1991年5月15日,中***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田景福等領導出席儀式並為新院正式落成啟用剪彩。

56、1991年,醫院設立了針灸部、內科部、外科部(分別下設二級科室)和急癥部。

57、1991年底,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省級示範中醫醫院”建設單位。

58、1991年,醫院開設專家門診。

59、1992年,國醫心身中心成立,劉鴻璽、邵文虎任主任,開展心理疾病和男科病的診治工作。

60、1992年,醫院實行了中層幹部聘任制,明確了中層幹部的權利、義務,履行的職責。

61、1993年,國際康復中心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朱傑,於生龍及天津市領導聶壁初、劉晉峰為國際康復中心開業剪彩。

62、1993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針灸部成為全國中醫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和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

63、1993年,醫院將原制劑室擴建為杏林制藥廠,地址設在天津市西青區。

64、1993年3月,醫院出臺了“關於加強專科專病建設的實施管理辦法”後,專科病增加至69個。

65、1993年,醫院設立電腦中心,開始實施電腦網絡建設,完成七項軟件的開發,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收到經濟效益。

66、1993年建立全身CT室,建立MR室(全市第二家)解決了其他成像方法解決較為困難的問題。

67、1990年,醫院加大了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改革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制度,實行評聘分開,以聘為主。

68、1992年9月,實行幹部聘任制,打破分配平均主義,向壹線傾斜,設立科研成果獎、特殊貢獻獎、節約獎。

69、1993年,開設外賓、高幹病房。

70、1993年,石學敏教授“開辟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才”的教學成果,榮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國家級壹等優秀教學成果獎,中醫學院壹等獎。

71、1993年,針灸部“針灸教學基地”項目獲天津中醫學院二等優秀教學成果獎。耳鼻喉科劉紹武副教授的“電化教學”獲天津中醫學院三等優秀教學成果獎。

72、1993年,李平博士、王化良碩士獲全國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

73、1993年,我院在西青開發區建立壹所擁有100張床的合作醫院。在深圳成立“中深國際中醫門診部”。

74、1993年12月,我院通過天津市中醫醫院分級管理評審委員會驗收,成為天津市第壹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75、1993年,針灸部開設老年病研究室,以後陸續增設了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形態學、神經內分泌等實驗室。

76、1993年6月,韓景獻從日本京都大學成功引進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實現國內此類模型零的突破,為國內老年病病因學、治療學的研究提供了優良的實驗材料。

77、1994年,腦外科成立,主要開展腦出血的微創手術,拓寬了腦中風的治療手段。

78、1994年3月,我院通過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的評審驗收,成為10家“全國省級示範中醫院”之壹。

79、1994年,外事部門牽線無償引進四臺腎透析裝置(價值—百多萬),與日本白十字株式會社於94年5月正式建立投資工廠。

80、1994年,醫院開始實行“全員合同制”,為向“聘用制”、“臨時合同制”等三種用工形式過渡打下基礎。

81、1995年,石學敏教授主持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的臨床與實踐研究”獲建國以來中醫臨床研究的最高獎勵項目——“國家科學進步三等獎”。

82、1995年,兒科成為衛生部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兒科臨床藥理基地,李少川為衛生部新藥評審委員,1999年馬融教授接任衛生部新藥評審委員。

83、1996年,實行院內浮動工資發放管理,除國家規定每兩年壹次滾動漲級,院內在空檔年進行院內升級,對有突出貢獻的獎勵漲級。實行醫療質量曝光制。

84、1996年,高幹外賓病房連續三年被評為“天津市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

85、1996年,急癥部成為“全國中醫急癥專科醫療中心”建設單位。

86、1996年,針灸部成為天津市衛生系統重點學科,兒科、內科成為重點發展學科。

87、1996年,在天津市衛生系統第四界科技工作會議上石學敏、黃文政、張軍平被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阮士怡獲伯樂獎,陳大權被評為科技管理先進工作者。

88、1996年,外事部門無償引進國外先進儀器:人工透析機2臺、中心監護儀8臺、床旁監護儀20臺、非觀血壓監護儀3臺、配帶彩色電視監視機的電子內窺鏡l臺、中心自動視野設備1臺、輪椅10把,價值636.7萬元。三次無償引進儀器總價值l 535.9萬元。

89、1996年,醫院中專學校恢復招生。

90.1996年,成立“臨床藥學研究室”,並通過壹級實驗室驗收。

91、1996年,針灸部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

92、1997年,石學敏獲天津市第壹屆“十佳醫務工作者”稱號。

93、1997年,韓景獻當選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94.1997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兒科成為“全國中醫兒科專科醫療中心”建設單位。

95、1997年,兒科在全國中醫醫院中率先開設新生兒病房和壹日病房,既擴大了治療病種,又方便了患者。

96、1997年,財務管理實行院內銀行制,實行劃價、收費壹體電算化管理。完成門診收費櫃員制管理系統,填補天津市衛生系統空白。

97、1997年,醫院被評為“天津市十佳醫院”。

98、1997年,醫院在婦科增設產科成立婦產科。

99、1998年,內科成為國家中醫內科博士生培養點,黃文政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

344.2014年12月12日,我院召開中國***產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第壹次黨員代表大會,天津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李慶和、黨委副書記楊清海、紀委書記李永強,市委教育工委組織處處長唐勇,我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等領導同誌出席了大會開幕式。大會黨員代表***計123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選舉出中***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第壹屆委員會委員7名:吳寶新(書記)、馬融(副書記)、劉玉珍(副書記)、張軍平、王舒、毛靜遠、劉新橋;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5名:劉玉珍(紀委書記)、王洪東、常虹、高淑紅、王晶。

345.2014年12月28日,為慶祝我院建院六十周年,我院在南院區隆重召開了“2014醫院改革與發展論壇暨第二屆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阮士怡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天津市副市長曹小紅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天津市相關委辦局、天津中醫藥大學和全國部分中醫醫院領導、專家、學者***計450余人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