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臨終之前下詔廢止殉葬制:
明英宗“遺詔罷宮妃殉葬”,囑咐“以下諸妃,皆任其年終,次第陪葬。其後惠妃仍葬桃山,諸妃皆別葬金山,然竟無殉者。”
明英宗這輩子荒唐之事做了不少,尤其是“土木堡之變”,到了臨死時總算做了壹件足以讓後人稱為仁義之舉的事情;此舉原因如下:
-----明英宗幼齡登極,曾與為他父親明宣宗殉葬的宮人訣別,這應該給他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深深的刺激和可怕的回憶;
-----周憲王朱有燉,他曾經下旨,“周王在日,嘗奏身後務從儉約,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但沒能阻止憲王後妃的殉葬,對其打擊也頗大;
-----保護好自己心愛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後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
妻子錢皇後為了明英宗,曾經“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壹股。以哭泣復損壹目。英宗在南宮,不自得,後曲為慰解。”“聞英宗為太上時,錢後至手作女紅賣,以供玉食。”這些都是飽經磨難的明英宗無法忘記的。
錢皇後盡管得到明英宗的厚愛,可是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在錯綜復雜的內宮鬥爭中無疑處於極為不利的下風。
當時,“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母以子貴,而周貴妃和錢皇後又是敵對的。明英宗沒死的時候,就有太監建議廢後,這對於他來說記憶猶新,也就必然清楚這件事的背後隱藏著什麽。
明英宗臨終時,意識到再也無法將自己心愛的妻子壹直保護在身邊了,可又不忍心讓妻子被逼殉葬,於是就“口占遺命,定後妃名分,勿以嬪禦殉葬,凡四事,付閣臣潤色。”“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這裏,明英宗事先規定好錢皇後的名分,並且讓錢皇後死後同葬。
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廢止宮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然感動到流淚,“時讀竟,涕下,悲愴不自勝。中官復命,帝亦為隕涕。”
這壹方面說明宮妃殉葬制度是如何不得人心,另壹方面更說明了明英宗對自己妻子的保護使人深受感動。
明英宗死後,周貴妃果然對錢皇後發起進攻,“言錢後久病,不當稱太後”
“不欲後(指錢皇後)合葬。”
幸虧得到壹些大臣根據遺詔和情理進行力爭,才使得周貴妃的意圖沒有得逞。除開錢皇後之外,其他曾經與英宗***患難的妃嬪,應該也是英宗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