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星族的提出

星族的提出

星族這壹概念,最早是1927年布魯根克特在《星團》壹書中提出來的。

1944年巴德觀測星系M31和M33的核心部分,繪成亮星的赫羅圖,發現這種赫羅圖與銀河系球狀星團的赫羅圖十分類似;星系外圍部分的亮星的赫羅圖與銀河星團赫羅圖比較接近。在此基礎上,巴德重新提出了星族的概念。

巴德認為,銀河系以及其他旋渦星系的恒星可以分成兩大類,稱為“星族Ⅰ”和“星族Ⅱ”。兩個星族的差別,明顯反映在赫羅圖的形狀以及最亮恒星的顏色和光度上。對於星族Ⅰ,最亮的恒星是早型白色超巨星;對於星族Ⅱ,最亮的恒星是K型紅橙色超巨星。此外,星族Ⅰ和星族Ⅱ在空間分布和運動特性方面也有不同:星族Ⅰ的恒星集中於星系外圍旋臂區域內,銀面聚度大;星族Ⅱ的恒星則主要集中在星系核心部分,銀面聚度小。後來研究表明,把所有的恒星劃分為兩個星族過於簡單。1957年,在梵蒂岡舉行的星族討論會上,將銀河系裏的恒星劃分為五個星族。這種劃分方法現已為各國天文學家普遍接受。與星族概念平行的,是子系和次系這兩個概念(見銀河系子系、銀河系次系)。星族概念是從赫羅圖和物理特性上著眼的,而子系、次系概念則著重於空間分布和空間運動的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物理特性與空間分布、空間運動是密切相關的,它們都取決於銀河系起源和演化的過程。因此,星族概念和子系、次系概念本質上是壹致的;在大多數場合可以統壹起來。目前,星族概念被更多地采用。星族概念在研究銀河系的起源和演化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已成為星系天文學和天體演化學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