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港區是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期重點建設項目,她的建設壹直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央和省市領導曾多次視察調研。
1987年12月國家正式開始在麻湧鎮麻二、大盛等村陸續征用土地興建深水碼頭、港務區和公(鐵)路,1992年12月18日竣工投入營運。壹期已建成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0個,其中煤礦泊位2個 、集裝箱泊位3個、雜貨和通用泊位***3個,散裝化肥、散裝糧食泊位各1個,以後發展到20個,采用的機械設備為目前國內、國際最先進的。新沙港區地處珠江三角洲幾何位置中心-東莞市麻湧鎮西南面。它南臨珠江口獅子洋,水路至香港72裏,至澳門 73裏,兩條進港公路連麻湧大道通107國道,距廣深高速公路麻湧立交口10余分鐘車程,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廣州港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新港區。
大步觀音祖廟
觀音祖廟位於麻湧鎮大步村寧坊附近,東臨創興二路,始建於1912年,在1989年重修.觀音祖廟為座西向東、三開二進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頂、擡梁穿鬥混合結構,長20米、寬10米,面積200平方米。首進、二進梁架裝飾精致,正殿供奉觀音菩薩,右殿供奉擡觀音的“龍亭”和觀世音神像。“龍亭”用名貴的紫檀木雕刻而成,工藝精湛,是壹座被村民公認的村寶,至今仍保存在廟內。首進的壁畫、石刻字、磚雕及石碑碑文基本保存完整(另在廟的左側南面與觀音祖廟同期建築的“東壁社學”和北面的“公所”也基本保存完好)。
觀音祖廟是鄉村的道教廟宇,經麻湧文化站多次組織有關人士、專家對觀音祖廟的現場考察、調查、論證,壹致認為該廟在麻湧鎮具有較高的歷史、工藝、科研價值,並得到有效的保護。麻湧鎮人民政府在2000年已公布觀音祖廟為鎮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裝有文物保護單位告示牌和標誌牌。
大步鄉民崇拜,相傳在建國前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九日(觀音誕),村民都舉行菩薩出遊盛會,由青壯年擡著內坐“觀音菩薩”的“龍亭”出來巡遊,民間活動豐富多彩,熱鬧非凡,張、郭、王、寧、趙、蔡、彭七個坊每年輪流做壹次主會,俗稱菩薩過坊。有其門聯為證:座擁蓮花四民***荷慈雲蔭,瓶簪楊柳七約長沾法雨思。平時每逢初壹、十五,都有無數的本地和外地民眾到觀音祖廟進香、參拜。上世紀60年代中,已無擡觀音遊會之舉,但參拜觀音菩薩的習慣猶存。
莫氏宗祠
莫氏為麻湧壹大族群,其先祖發祥於肇慶。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傳至邑三世祖考丕莫東湖始遷入麻湧(古梅)。至四世,支分兩派,號南糖和北糖。南糖分布新基、東埔(含九宅);北糖分布麻湧的東寧(麻三)、西寧、松柏坊、向北(麻壹屬地),遂稱“壹莫三鄉”。莫東湖為“莫氏崇本堂”的鼻祖,傳至七世祖簡庵,建立宗“啟佑莫氏公祠”。其中東湖莫氏宗祠位於麻三村新街基,建於元末明初,座西向東,東臨麻湧河。該祠分前門、中廳、後堂三進,青磚、石腳、穿鬥結構。啟佑莫氏公祠位於麻三村壹坊,建於明代中葉。該祠占地約1000平方米,前留廣場。前門和中廳的建築華貴,壁畫鮮艷奪目逼真。磚石雕像玲瓏浮現,梁柱雕刻精美,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哪咤鬧海”、“八仙過海”、“桃園結義”、“趙子龍催歸”、“貂禪拜月”等等依次連接。啟佑莫氏公祠是當時麻湧祠堂的壹流建築。
文化廣場
西倚東江河畔,南臨長虹臥波,功能齊全,集文娛為壹體,建築總面積為五萬多平方米,內設有中心舞臺、遊泳池、涼亭、鐘樓、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或徜徉茵草花園,或醉臥碧波芳池,享盡今日之繁華,盛景如斯,不亦樂乎。
文化廣場內建有壹座石雕革命紀念碑,紀念中***黨員莫逢灣等壹大批革命前輩的艱辛歷程和豐功偉績。紀念碑高4米,寬26米,於1998年7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