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莞香?——莞香的由來
因具樹木的汁液凝固而成的結塊呈黑褐色,堅實而重,入水即沈,故稱沈香。又因種植沈香以東莞最盛,故稱莞香。 莞香生於黃泥沙石相雜的土地中,葉似黃楊,其籽如連翹,落地即生,種至四五年把樹身斬掉,只留尺許用泥土掩蓋,讓它抽旁枝兩三年即可開土鑿香頭,每年十月鑿幾片。老香頭堅硬如石,即使受到雨水侵蝕也不容易腐爛。有些老香頭由於日月之光所射,霜露之華所滯,生出壹些香脂結塊,此稱為生結。壹些香樹經數百年後,木本腐朽,用手揉之如爛泥,則士中必有光黑如漆質地堅硬的結塊,此稱為熟結。清代督學李調元所著的《粵東筆記》稱,香結的價值比黃金還貴。此外,莞香的樹皮色白質細,纖維柔韌,自古以來就是制造高級紙張的原料,用莞香樹作原料制成的紙統稱蜜香紙、香皮紙。莞香是古代很多香料制品的原料,占人“薰衣靜坐”,所燒的就是這種香。 莞香樹在東莞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留著東莞縣進貢的莞香。據史書記載:唐代時,莞香由國外傳入。宋代吋,廣東各地已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甚。清末史學家陳伯陶編著的《東莞縣誌》記載: “莞香至明代始重於世。”因東莞壹帶的:土質特別適合莞香樹的生長,因此出土的香料品質最好,聞名全國,是上貢的佳品。莞香自明朝直至清朝中葉,都是當地壹大名特產。 據《東莞縣誌》記載:“莞香、先辨士宜,土宜正者。白石嶺、雞翅嶺、百花洞、牛眠石諸處不失為正,若烏石坑、寮步則斯下矣。”寮步也是莞香的產地之壹,雖不以產香著稱,卻因其依寒溪河為商埠,在當時形成了最大的莞香集散地。那時外銷的莞香多數先在寮步集中,再運到九龍的尖沙咀,通過專供運香的碼頭,用小船運往廣州,遠銷當時的蘇杭和京師壹帶,甚至遠銷到南洋及阿拉伯等國。明清時期,寮步曾形成十三條專業街,其中壹條名叫牙香街,是當時莞香的集市所在地,這個名字仍沿用至今。 《廣東新語》記載莞香盛時遠銷至北方的情形道: “莞香度嶺而北,雖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氣沾焉故也。當莞香盛行時,歲售逾數萬金,蘇松壹帶,每歲中秋夕,以黃熟徹旦焚燒,號為薰月,莞香之積閶門者,壹夕而盡,故莞人多以香起家。”可想而知,當時寮步的莞香貿易何其繁榮。 解放前後,莞香遭濫砍濫伐,致使東莞曾經滿山披綠的盛況不再,並瀕臨絕跡。目前在東莞,莞香這種標誌性植物已難覓其蹤,除在個別村落風水林和原始次生林中尚有少量野生莞香外,就連許多土生土長的東莞人都是只聞其名,而無法壹睹其芳容。2005年末,壹株上百年樹齡的莞香樹在虎門鎮懷德雅瑤村被發現,它是目前該鎮發現的唯壹壹株土生土長的百年莞香。 二十壹世紀的今天,東莞確立了建設現代制造業名城、生態綠城、文化新城的戰略目標,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沈寂多年的莞香樹又逢生機。目前,莞香的育種、培植等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東莞市植物園內特設了壹個莞香園,專門進行莞香育種培植,目前已成功育種培植4000 多株莞香苗,並有意向與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聯合進行莞香的有關科研課題研究, “綠色世界”植物公園附近大量種植了莞香樹作為行道樹。為盡快解決莞香大批量快速培植技術問題,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已經開始組織科研力量對莞香進行組織培養的研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手植莞香樹、鎮區的文化廣場、城市道路、綠化小區紛紛種植莞香樹。被譽為東莞特色和驕傲的“莞香”,不久將再度香飄莞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