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豐子愷《竹影》

豐子愷《竹影》

簡介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桐鄉石門鎮人,名仁,又名嬰行。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壹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壹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壹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其後,他的畫在《文學周報》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壹名稱。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鋒、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壹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景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壹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余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壹個意境,比如《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壹卷簾櫳,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妳給我削瓜,我給妳打扇》和《會議》。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麽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壹些欺詐,少壹些執著,多壹些自然,多壹些淡泊。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壹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豐子愷小傳 豐華瞻(子)

父親於壹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十壹月九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祖上在石門鎮開壹家小染坊。祖父名豐

璜(字斛泉),長於詩文,於壹九零二年鄉試時中「舉人」。父親是祖父的第七個孩子,是長子;父親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親八歲時,

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親九歲時進私塾讀書,十二歲入石門灣西溪小學。壹九壹四年他十六歲時,到杭州浙江省立第壹師範學校讀書。浙江第壹師範的教師李叔同先生(後出家,法號「弘壹法師」)教他圖畫、音樂,發現他的才能,鼓勵他向繪畫方面發展。李先生不但精於圖畫、音樂,也擅長戲劇、文學、書法,對父親的壹生有很大的影響。

壹九壹九年父親畢業於浙江第壹師範後,在上海專科師範任教。壹九二壹年初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參加洋畫研究會與音樂研究會。年底由日本返國。

壹九二二年,父親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這時開始作漫畫。有幾幅畫發表於《我們》雜誌上。壹九二四年父親辭去春暉中學職到

上海創辦立達學園。壹九二五年父親的漫畫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上連續發表,稱為〖子愷漫畫〗。壹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學周報社出版《子愷漫畫》,內收畫六十幅,這是父親的第壹本畫集,也是中國的第壹本漫畫集。

從壹九二六年到壹九三七年間陸續出版的畫集有《子愷畫集》、《護生畫集》、《學生漫畫》、《兒童漫畫》、《都會之音》、《雲霓》、

《人間相》等。其中除描寫詩詞意境、兒童生活與學生生活的畫外,有大量的畫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所受的苦難。同壹時期中父親出版了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車廂社會》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樂書與藝術理論書,如《音樂入書》、《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樂家》、《西洋畫派十二講》、《藝術趣味》、《藝術漫談》等。

壹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十壹月,父親率全家逃難。從故鄉出發,經江西,到達湖南長沙。後遷廣西桂林。壹九三九年春,父親受浙江大學

之聘,到廣西宜山浙大任教。後隨浙大遷往貴州遵義。壹九四二年秋,父親到達四川重慶,任教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壹年後辭職,在家著述為生。

抗戰期間父親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畫集有《漫畫阿Q正傳》、《大樹畫冊》、《客窗漫畫》、《畫中有詩》等。壹九四壹年在遵義繪成《子凱漫畫全集》,至壹九四五年十二月由開明書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分六冊,收畫四百二十四幅。

壹九四五年抗戰結束,次年父親回到杭州。壹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間出版的畫集有《又生畫集》與彩色版《子愷漫畫選》等。

建國後父親壹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與政協委員,又任全國政協委員。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壹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大部分時間在家著述。

建國以後父親主要從事翻譯俄文與日文的文學作品。譯有《獵人筆記》、《夏目漱石選集》、《源氏物語》等。畫集方面出版的有《繪畫魯迅小說》、《子愷漫畫選》(壹九五五年)、《豐子愷兒童漫選》英文本與印尼文本(壹九五六年)、彩色的《豐子愷畫集》(壹

九六三年)。

父親壹生著作豐富,***有壹百五十多種。他在繪畫、文學、音樂、書法、藝術理論與翻譯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貢獻。他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

影響。

十年浩劫期間,父親被林彪、‘四人幫’加上莫須有罪名,遭到殘酷迫害,身心備受摧殘。壹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臥病半年。病愈後,他不顧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並從事翻譯。但由於長期受折磨,患了肺癌。壹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親在陰霾蔽日的情況下含恨長逝。

壹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龍華公墓大廳舉行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上海市領導同誌在骨灰安放儀式悼詞中指出:父親痛恨舊社會

的反動統治,用美術創作來表示他的正義感和鬥爭精神;建國後他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忘我地進行勞動,熱情歌頌了中國***產黨,歌頌了

社會主義。宣讀了中***上海市委為父親徹底平反的決定。

豐子愷作品

著有:《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著作書目:

《子愷漫畫》1926,開明

《子愷畫集》1927,開明

《西洋美術史》1928,開明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1931,開明;增訂本,1957,人文

《子愷小品集》1933,上海開華書局

《隨筆二十篇》1934,天馬

《藝術趣味》(散文集)1934,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1934,開明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1934,中華

《車廂社會》(散文集)1935,良友

《藝術叢話》(論文集)1935,良友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書店

《藝術漫談》1936,上海人間書屋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1937,開明

《漫畫阿Q正傳》1939,開明

《子愷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圖書館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畫中有詩》(詩配畫)1943,桂林文光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1944,重慶崇德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1944.1,桂林民友書店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壹)1945,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l945,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1945,開明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1945,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1945,開明

《戰時相》(於愷漫畫全集之六)1945,開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1947,上海萬葉書店

《子愷漫畫選》1955.11,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1962.11,香港嶺南出版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明川編,1979,香港問學社

《豐子愷散文選集》1982,上海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1983,浙江文藝

翻譯書目:

《苦悶的象征》(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1925,商務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1928,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31,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1932,開明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子愷漫畫選》自序

我作這些畫的時候,是壹個已有兩三個孩子的二十七八歲的青年。我同壹般青年父親壹樣,疼愛我的孩子。我真心地愛他們:他們笑了,我覺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們哭了,我覺得比我自己哭更悲傷;他們吃東西,我覺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們跌壹交,我覺得比我自己跌壹交更痛……。我當時對於我的孩子們,可說是"熱愛"。這熱愛便是作這些畫的最初的動機。

我家孩子產得密,家裏幫手少,因此我須得在教課之外幫助照管孩子,就像我那時壹幅漫畫中的《兼母之父》壹樣。

我常常抱孩子,餵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覺,描圖畫引孩子笑樂;有時和孩子們壹起用積木搭汽車,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車"。我非常親近他們,常常和他們***同生活。這"親近"也是這些畫材所由來。由於"熱愛"和"親近",我深深地體會了孩子們的心理,發見了壹個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兒童富有感情,卻缺乏理智;兒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兒童世界非常廣大自由,在這裏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出壹切願望和要求:房子的屋頂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飛機;眠床裏可以要求生花草,飛蝴蝶,以便遊玩;凳子的腳可以給穿鞋子;房間裏可以築鐵路和火車站;親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來……。成人們笑他們"傻",稱他們的生活為"兒戲",常常罵他們"淘氣",禁止他們"吵鬧"。這是成人的主觀主義看法,是不理解兒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態度。我能熱愛他們,親近他們,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心理,而確信他們這種行為是出於真誠的,值得註意的,因此興奮而認真地作這些畫。

進壹步說,我常常"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生活;換壹句話說,我常常自己變了兒童而觀察兒童。我記得曾經作過這樣的壹幅畫:房間裏有異常高大的桌子、椅子和床鋪。壹個成人正在想爬上椅子去坐,但椅子的座位比他的胸膊更高,他努力攀躋,顯然不容易爬上椅子;如果他要爬到床上去睡,也顯然不容易爬上,因為床同椅子壹樣高;如果他想拿桌上的茶杯來喝茶,也顯然不可能,因為桌子面同他的頭差不多高,茶杯放在桌子中央,而且比他的手大得多。這幅畫的題目叫做《設身處地做了兒童》。這是我當時的感想的表現:我看見成人們大都認為兒童是準備做成人的,就壹心希望他們變為成人,而忽視了他們這準備期的生活。因此家具器雜都以成人的身體尺寸為標準,以成人的生活便利為目的,因此兒童在成人的家庭裏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同樣,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為標準,以成人觀感為本位,因此兒童在成人的家庭裏精神生活很苦痛。過去我曾經看見:六七歲的男孩子被父母親穿上小長袍和小馬褂,戴上小銅盆帽,教他學父親走路;六七歲的女孩子被父母親帶到理發店去燙頭發,在臉上敷脂粉,嘴上塗口紅,教他學母親交際。我也曾替他們作壹幅畫,題目叫做《小大人》。現在想象那兩個孩子的模樣,還覺得可怕,這簡直是畸形發育的怪人!我當時認為由兒童變為成人,好比由青蟲變為蝴蝶。青蟲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上述的成人們是在青蟲身上裝翅膀而教它同蝴蝶壹同飛翔,而我是蝴蝶斂住翅膀而同青蟲壹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兒童的心情和生活,而興奮地認真地描寫這些畫。

以上是我三十年前作這些畫時的瑣事和偶感,也可說是我的創作動機與創作經驗。然而這都不外乎"舐犢情深"的表現,對讀者有什麽益處呢?哪裏有供讀者參考的價值呢?怎麽能幫助他們在生活中發見畫材呢?

無疑,這些畫的本身是瑣屑卑微,不足道的。只是有壹句話可以告訴讀者:我對於我的描畫對象是"熱愛"的,是"親近"的,是深入"理解"的,是"設身處地"地體驗的。

畫家倘能用這樣的態度來對付更可愛的、更有價值的、更偉大的對象而創作繪畫,我想他也許可以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今日新中國的生氣蓬勃的生活中--發見更多的畫材,而作出更美的繪畫。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麽這些畫總算具有間接幫助讀者的功能,就讓它們出版吧。

豐子愷放生趣聞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有名的漫畫家,他去世已多年,遺留給後人以豐富的藝術遺產。豐子愷的漫畫可謂別具風格,他有著國畫的深厚根基,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特別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間的辛酸事,為勞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畫深受人們所喜愛。

人道是豐子愷有壹副菩薩心腸,這話可不假。豐子愷是篤信佛教的,他是壹位虔誠的居士,壹生都苦口婆心地勸人們護生戒殺。他也因放生而鬧出了壹則趣聞。

抗日戰爭之前,在蘇州緣緣堂期間,有壹次,豐子愷先生從石門灣攜帶壹只雞,要到杭州雲棲放生。但是他對雞也起了惻隱之心,不忍心像常人壹般在雞腳的部位捆縛起來把雞倒提著,於是撩起自己的長袍把雞放在裏面,外面用手兜著。由石門灣乘船經崇德,到長安鎮轉乘火車。因為他用手兜著的布長袍裹面鼓起了壹團東西,看過去這個怪模樣很可疑,因此在長安鎮火車站引起了壹個便衣偵探的懷疑,便壹直追蹤著,同車到達杭州,壹出站門便衣偵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侯豐子愷,於是彼此說明原委,偵探才知跟錯了人。豐子愷捧著要放生的母雞,引得在場眾人大笑不已。

豐子愷為什麽篤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壹法師的影響,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親的薰陶。他父親豐斛泉在壹九二零年中了舉人,但是因故未去北京趕上最後壹科的科舉會試,眼看清朝已在風雨飄搖,仕途無望,只好在家設塾授徒,維持生計。豐斛泉為人平易可親,熱心助入。鄰裏親朋故凡有婚喪之事,都請他撰聯題書。他也為人代筆書信,或代書契約等,都從不計較酬金。

豐斛泉壹次為漁人代筆,知道漁人窮苦,沒有接受酬金。壹天,漁人送來大小水魚七只,水魚亦即是鱉。豐斛泉平素誠心信佛,好為善舉。當夜,他夢見有七位穿著裙子的女人向他跪拜求救,大呼“老爺救救,老爺救救—”豐斛泉猛地醒來,深感夢境奇怪,反覆思量,不得其解。檢點平日自己所作所為,也沒有見愧於心之事,但是夢境使他整日坐立不安。忽然悟到水魚四周有壹圈軟皮,俗稱作“裙”,因此相信是七只水魚托夢向他求救,便立即全數放生。

豐子愷幼承家教,在作為佛教居士之後,更加愛好放生。他繪有《護生畫集》六集,流傳於世。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誕生日,佛教徒習慣在這壹天放生。豐子愷在每年這壹天,買來螺獅蜆蚌魚蝦,帶領子女壹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時親自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