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降調把位圖如下:
拓展內容:1、基本構造
(1)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壹般用紫檀木或紅木制作。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2)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壹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級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3)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壹定的影響。。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制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壹定光亮度等。
(4)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
(5)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壹,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壹。琴弦有兩種:壹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壹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
(6)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壹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馬尾毛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齊,與魚尾連接處捆紮要牢固;最後要註意弓桿的節應少而小,粗細適中。全長76~85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制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系上馬尾,竹子粗的壹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制的。
(7)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壹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8)琴碼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碼、楓木碼。木松節碼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碼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碼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9)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2、二胡曲代表
(1)賽馬
黃懷海先生從這首民歌中得到創作靈感,並憑借自己嫻熟的二胡演奏技巧,匠心獨運,把壹首僅有四句十六小節的民歌,升華為壹首風靡全國,響徹海內外的傳世之作。
(2)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國著名的民間盲藝人阿炳(華彥鈞)的傳世之作。 這首樂曲從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構成完整的作品,經過了很長的年代,是阿炳在舊社會流浪賣藝的過程中,通過長年累月的反復演奏、加工創造而成的。
(3)江河水
原是流傳東北地區的壹首民間樂曲,經原旅大歌舞團王石路等同誌加工整理成為壹首完整的雙管獨奏曲,後由湖北藝術學院黃懷海同誌把它移植成二胡獨奏曲。樂曲傳說:從前,有壹對美滿的夫妻,不幸丈夫被官吏們拉去服勞役,因遭受百般虐待,慘死在異鄉。妻子聞訊後,來到送別丈夫的江邊,對著滔滔的江水,遙祭亡魂,號啕痛哭,傾訴了對萬惡的統治階級的仇恨,並引出對往事的無盡思念…………
(4)拉駱駝
作曲家曾尋根據內蒙民歌《拉駱駝》改編而成,它的旋律深沈而優美,帶著淒涼——舊社會的烙印,又充滿期望——勞動人民的本色,給人很深的感染。表達了草原的遼闊,牧人的吟唱、沈思、憧憬(慢板)和新生活的歡樂(快板)。
(5)戰馬奔騰
陳耀星是中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在他幾十年的演奏生涯中,對這門傳統拉弦樂器的演奏技巧大膽地進行了革新,獨創了壹些彈撥琴弦的新指法,他還借鑒了西洋小提琴的右手運弓手法,發展了二胡右手演奏技巧,大大地豐富了二胡的音樂表現力。在這首《戰馬奔騰》中,他就運用了自己獨特的高難演奏技巧,成功地表現了守衛在邊疆的騎兵戰士的軍營生活,樂曲開創了用二胡表現軍事題材的先例。?
(6)江南春色
江南春色》是朱昌耀和馬熙林根據江蘇民歌音調創作的壹首著名南派二胡曲,她以優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調生動地描寫了江南水鄉那賞心悅目的秀麗風光,和人們對生活的無限贊美之情。朱昌耀的演奏細膩柔和,快板處張馳有度,實為二胡現代創作作品中的精品。?
(7)空山鳥語
壹首標題音樂。這首曲子是劉天華先生十大名曲裏技巧最難的壹首。劉天華先生把古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改為“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
參考資料:
二胡_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