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黎
滾滾長江東流去,巍巍秦嶺從西來。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秦嶺則是中華兒女的父親山。
層巒疊嶂的秦嶺,盤踞陜西中部,橫跨華夏南北,它呈現著帝王般不可壹世的霸氣,也映現著壹位父親的寬厚與慈祥。
秦嶺姿態萬千,雄奇壯美。在它恢弘律動的篇章裏,最為燦爛的典章,最為奇崛的“畫龍點睛”之筆,則是位於鎮安縣境內的塔雲山。
鎮安位於長江上遊,坐落秦嶺南麓,山川秀美,人傑地靈。從古都西安啟程,僅用壹小時,就到了風景如畫的鎮安縣城。站立縣城之巔,塔雲山的雄姿在飄忽的雲霧裏,捉迷藏壹般地若隱若現。
塔雲山從秦嶺的千萬座山峰裏脫穎而出,金雞獨立,它有著“壹覽眾山小”的孤傲,有著“直插雲霄”的挺拔,有著大力士的矯健和雄闊,又有著大家閨秀的嫵媚和多姿。它的特質,可以用5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險、奇、秀、峻、神”。
秦楚壹柱,絕頂道觀。塔雲山的金頂觀音殿,翹首於萬仞絕壁之上,三面懸於萬丈深淵,仰望壁巖,宛如刀削斧劈;俯視溝壑,仿佛深不見底。站在金頂之巔,恍惚的雲輕拂面龐,迷亂的風時而晃動松林,人仿佛置身於虛無飄渺的仙境。
“金頂刺青天,松海雲霧間”。塔雲山如同壹支刺向天宇的利劍,劃破重重雲層,而南翅峰、北翅峰和香爐峰等諸多山峰,簇擁而立;它們相互牽連,又彼此獨立,各展風姿,競相以自己的奇特招人眼目,形成了千峰爭奇,萬嶺逶迤的磅礴氣勢。
金頂兩翼的南北二峰,猶如金頂的兩個翅膀,呈現著搏擊蒼穹的氣勢。南翅峰兩側的山脈,壹座之上9座小山峰逶迤而去,仿佛9條巨龍正騰空飛躍;另壹座則形若壹只龐然之虎,虎視眈眈。龍騰虎嘯,威震八方。氤氳著塔雲山這塊神聖寶地藏龍臥虎的地脈人氣。
古松在石縫裏茁壯,山花在山崖間綻放,鳥兒在枝頭翩躚歌唱,清泉在峽谷裏潺潺流淌。滴水崖常年滴水如註,在生生不息的傳說裏,顯得格外楚楚動人。
千奇百怪的石頭,造型各異,神態可掬。蠟燭石不但形神兼備,更凝結著壹個感人的勵誌故事。傳說鎮安籍進士晏安瀾在這裏刻苦學習,不覺夜幕降臨。正在他起身尋找光亮之時,忽見壹根巨型蠟燭在山上熠熠生輝。他在蠟燭之下捧書閱讀,至天亮才發現,原來這根蠟燭是壹根石柱。晏安瀾後來中榜,官至京城鹽政官,後人因此稱這塊石頭為“蠟燭石”。
塔雲山的樹木古老而蔥蘢,綠如波濤,隨山的起伏而起伏,隨山的幽深而幽深,隨季節的輪回而變化,隨天氣的陰晴而轉換表情。奇妙的樹木,或筆直如崗哨,或散漫如懶漢,或如困乏者躺臥在地,或似偷情者急不可待旁若無人的相擁相抱。
奔流不息、逝者如斯的旬河、乾佑河,在塔雲山腳下迂回曲折,潺潺流淌。喜怒無常的雲霧,更使這座被傳說籠罩的奇山詩意朦朧。雲彌漫山中,山坐擁雲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塔雲山的雲,比之廬山,更濃郁,更壯闊,更富於變幻莫測。雲霧時而將整個山體吞噬,山脈頃刻間失去了蹤影;時而宛若壹條輕盈的紗帶,纏繞在山腰,時而仿佛壹團蓬松的棉花,飄蕩在山的頭頂。
雲霧忽然而來,忽然而退,仿佛調皮的情侶,與山捉迷藏。那些雲霧,仿佛白色的海洋,仿佛洶湧的波濤,浩浩蕩蕩,起起伏伏,壹望無際。壹座壹座的山峰,形似島嶼,孤立無援。
奇崛的風光美不勝收,但塔雲山更為引人入勝的,是它綿延千年的道教淵源。北有華山,南有武當山,中有塔雲山,3座道教名山鼎足而立,遙相呼應。塔雲山與道教的情愫,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老子騎牛東來,在秦嶺腳下創作出不朽的名篇《道德經》,於是秦嶺,就成了《道德經》的孕育與萌芽之地,而塔雲山有著“秦嶺第壹仙山,世間無雙福地”的美譽。這樣的稱謂 ,昭示著塔雲山在中國道教界身份之尊貴與地位之顯赫。
明代皇帝朱棣把道教樹為國教,於是在全國各地,道教呈現出了蓬勃的燎原之勢。當朝廷舉官府之力,大肆修建武當山的時候,鎮安周邊多省民間百姓也在傾心竭力修建塔雲山。到了清代,鎮安籍京官晏安瀾爭取到了朝廷與地方官府的支持,並會同眾多的社會賢達,對塔雲山進行了大規模地修葺,建起了供遠路香客居住的“塔雲仙館”,並親筆題寫了館名;道士成明達為塔雲山的興盛殫精竭慮,最終坐化於山上,致使塔雲山蜚聲海內外。四川、河南、湖北以及陜西境內的遊客與香客川流不息,紛至沓來,燒香祈福。
晏安瀾的身影已尋覓不見,道士成明達親和的面容已凝固成後人為他制作的石塑。但晏安瀾的遺存,卻清晰可見;成明達的魂魄,似乎還在山間徜徉。這副長達36字的對聯,即為晏安瀾親筆所寫。對聯落筆不凡,氣貫長虹。晏安瀾為了紀念成明達的善德善行,特意為他樹立了“念功碑”,與成明達的坐化塔,與那些落滿歷史塵埃的大小碑石比肩而立,給塔雲山,註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歷史的煙雲漸漸散去,但民間的傳說卻生生不息。這種傳說,本身就是道教文化的壹部分。塔雲山上雲霧繚繞,而更多的傳說,也像壹團團的迷霧,更使這座山充滿了濃郁的神秘色彩。歷史遺存、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籠罩著整個山巒,附著於這裏的壹石壹木,從而使這裏的壹切,都似乎有了神性與靈氣。天池裏,7個仙女沐浴的景象隱約浮現;老子的塑像端莊慈祥,壹種悟透人生之後的超然與淡然濃縮在臉上;舍身廟,百年流傳著旬河畔壹位村婦因奉祀貢米,被親子溺汙而狠心將兒子拋下,而返回家裏孩子卻安然無恙。打兒窩,據說是壹對戀人長相廝守的活化石,世世代代的百姓都在朝它的頂端扔著石子,祈求生子,祈求平安。飛天崖生滿古藤,香客拽藤攀越,心誠者不懼危險,心虛者望而卻步。轎頂山、雞叨崖、駝背梁、惠風亭等等,林林總總,不壹而足。每壹個景點,就有壹個神奇的傳說;每走幾步路,總會與壹個美麗的故事相遇;每壹塊石碑,都凝刻著歲月豐富的表情,每壹尊古典雕像,都在傳遞著楚楚動人的吟唱。
“壹館、壹塔、壹廟、壹堂、九殿”的建築群,體現著道家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的風格。攀上“倚天門”,金頂近在咫尺。高高聳立的金頂,懸空於峭壁之上,似乎搖搖欲墜,又仿佛安之若素。金頂僅用四根石條支撐,創造了中國建築史上令人驚嘆的奇跡。金頂的每壹個部分,每壹個細節,都美輪美奐,巧奪天工,達到了驚人的藝術高度。從建築學的角度仰望金頂,金頂的構造無與倫比,堪稱中國古典建築的典範。從藝術的層面審視金頂,金頂集繪畫、雕塑、書法等多種美學元素於壹身,實為藝術之瑰寶,千古之絕唱。
金頂金雞獨立,奇絕天下;它的神奇與奇妙,堪比埃及的金字塔。金頂支架在4根巨大人鑿青石之上,但4個支撐金頂的長青石,究竟從何而來呢?又是如何運到這萬仞絕頂之上的呢,是天造神設,還是人力所為?天造神設過於虛幻,人力搬運又不大可能,於是,在塔雲山,就形成了眾說紛紜的神奇傳說,更形成了壹個等待破解的千古之謎。
“金頂旋轉在九霄,腳踩飛雲魂飄渺。果是人間壹仙境,天宮勝景獨這好。”塔雲山,猶如壹座聳立的豐碑,濃縮著世間所有的光華,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永恒地閃光,嫵媚而深情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