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十羊九牧”是什麽意思?
十羊九牧,出自《隋書·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意思是: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壹,無所適從。
從我們掌握的資料看,中國歷代的封建王朝的官員,都有壹個從少到多的增長過程。也就是王朝末期比王朝初期官員多。
以宋朝和明朝的官員數量為例:
宋朝官員人數:
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官壹萬余員;(仁宗)皇祐(年間)二萬余員;(英宗)治平(年間)並幕職州縣官三千三百余員,總二萬四千員。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凡四萬兩千有奇。”
從北宋初年的1萬多,增長到南宋末年的4萬多。
明朝官員人數:
明初洪武時期(1368-1398),全國官員二萬七八千人;以後逐漸增加,到正德年間(1505-1521)文官二萬,武官八萬;嘉靖前期(1522-1567)整頓吏治,官員人數減少;到萬歷時期(1573-1620)維持在八萬人左右。比明朝初年翻了壹倍還多。
從整個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官員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多!
據1987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分析》壹書公布的中國歷代官民比例:西漢,7945:1;唐朝,2927:1;明朝,2299:1;清朝,911:1。
為什麽各個朝代的官員都是不斷增長的呢?為什麽時代越發展,官員數量越多呢?
從單個王朝來講,王朝初年,往往是戰亂之後,經濟雕敝、人口銳減、百廢待興,能供養的官員數量較少;而且,統治階級剛剛經歷過戰爭等激烈鬥爭,壹般都是壹個精幹的、高效率的統治集團(因為不精幹不高效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所以官員數量比較少。
隨著王朝統治的延續,各種制度逐漸完善、各種繁文縟節不斷增加,就需要更多官員從事壹些務虛的工作,而且經濟恢復之後,國家能夠供養更多的官員。另外還有不少人,因為祖上公德的蔭庇,世襲罔替自動獲得官員身份。所以到王朝末期官員越來越多。
從整個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來看。實際上是壹個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過程,是壹個封建專制體制越來越健全的過程。秦漢只有三公九卿;隋唐就有了三省六部制;宋朝更是冗官,相互牽制;很多官職都是疊床架屋,目的就是避免專權、相互制約。
說到底,官員數量的越來越多,官員人口比例急速上升,其實就是中央集權帶來的制度成本。皇帝為了保證下面的官員不會因為大權獨攬,就需要通過分權來的互相監督以及互相制衡,而分權所造成的現象就是官員的數量的攀升。
這是壹方面原因,另壹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生事物不斷出現,社會管理需要管理的事物越來越多,社會管理也越來越復雜,就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專門管理相應的社會事務。這也造成官員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