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求2013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4個人物事跡

求2013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4個人物事跡

1、黃旭華:中國第壹代核潛艇總設計師

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船舶制造專業,先後從事過民用船舶和軍用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1958年開始參與並領導我國核潛艇的研究設計,歷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壹九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受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核潛艇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現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30多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劉盛蘭:高齡老人拾荒助學子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壹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壹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開始資助貧困學生。劉盛蘭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壹件新衣,可卻把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他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壹珍藏的是壹個深藍色布袋,裏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

3、陳俊貴:守墓老兵

1980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修築天山公路,部隊被暴風雪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出門求援,在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壹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班長犧牲前囑托陳俊貴替他回家看望壹下父母。陳俊貴復員後,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但他始終打聽不到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1985年,陳俊貴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20多年過去了,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

4、段愛平:老百姓的貼心人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並出資為村裏建了壹所新小學。1999年,段愛平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裏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經過幾年時間,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由於其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6、方俊明: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壹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後悔那次行動。壹個家庭的艱辛,壹個生命的委屈,這壹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恒定不變的價值。

7、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2000年,格桑德吉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壹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這些年,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只見過女兒4面。

8、姚厚芝:絕癥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

1999年,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藥療”。 2009年,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繡十字繡能賣錢。她咬牙花2800元購回壹幅6.5米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從此,姚厚芝每天繡十字繡的時間長達17個小時。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這幅***需127萬針的十字繡終於完成。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姚厚芝想將十字繡保存下來,即便有壹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9、龔全珍:將軍夢,守護情

1957年,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區、服務群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群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

10、胡佩蘭:20年來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

胡佩蘭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退休。退休後,她壹直堅持坐診。胡佩蘭生活節儉,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壹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壹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