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樂不思蜀
釋義: 蜀:三國時的蜀國。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快樂得不再思念蜀國。
用法: 用來表示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三國誌·蜀誌·後主禪傳》: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成語故事:
公元223年,蜀漢的建立者劉備去世,他十六歲的兒子劉禪即位。劉禪昏庸無能,後來諸葛亮等輔佐他的人相繼去世,蜀國便每況愈下,國勢日衰。公元263年,在魏國的大舉進攻下,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劉禪被迫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居住,魏帝封他為安樂公。劉禪居然很滿足,心安理得地又在異國他鄉過上了享樂生活。壹天,魏國的當權者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間特地為他安排了蜀地歌舞。在場的蜀漢舊臣看了,觸景生情,百感交集,有的還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看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司馬昭見狀,私下對壹位大臣說:“壹個人竟糊塗到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議。即使諸葛亮在世,也不可能保住他的江山!”司馬昭故意問劉禪:“妳思念蜀地嗎?”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裏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原在蜀漢任職的正暗地裏對劉禪說:“要再問您,您就應該哭著說,我沒有壹天不思念。”不久當司馬昭再次問起時,劉禪果然照正教的說了,還勉強地擠出了眼淚,被司馬昭當場揭穿。劉禪的言行從此成為千古笑柄。
扶不起的阿鬥:劉禪,字公嗣,小名阿鬥,是三國時期蜀國劉備之子。他即位後,不理朝政,壹切國事均由諸葛亮代為處理。諸葛亮死後,劉禪日益昏庸,終日飲酒作樂。他的昏庸無能在歷史上出了名,後來,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鬥”比喻那種懦弱無能、沒法使他振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