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關於黃河詩句及作者

關於黃河詩句及作者

1.有關黃河的詩句註明出處、年代及作者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黃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過黃河

〔明〕李東陽

清口驛前初放船,

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

壹夜狂風到海邊。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裏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登鸛雀樓)

王維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艄公號子聲聲雷,船工拉纖步步沈。運載好布千萬匹,船工破衣不遮身。運載糧食千萬擔,船工只能把糠饃啃。軍閥老板發大財,黃河船工輩輩窮。”

“壹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

“三氣周瑜在江東,諸葛亮將臺祭東風。祭起東風連三陣,火燒曹營百萬兵。”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風》)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唐 李白《寄遠》)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唐 杜甫《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壹支黃濁貫中州。

2.有關黃河的詩句和詩句的作者及分析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1],春風不度玉門關。 賞析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並州(今山西太原市)人。

曾官文安縣(今屬河北)尉。其邊塞詩與王昌齡、高適等齊名。

現僅存絕句六首。 這是壹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

“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載有《涼州歌》,並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進。

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把我們帶到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面前。

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於江南水鄉柔媚明麗之美,而是壹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這種美使人立即感到歷史和未來,立即感到永恒和無窮。

最能表達這種美感的是詩的前二句。“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壹瀉千裏。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於萬山叢中。

它仿佛由天上流來,又仿佛流向天外。“黃河遠上白雲間”,是詩人真實的感受。

李白不是也有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嗎?這絕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詩人眼前所見到的似乎只有兩件事物:地上奔湧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雲。

詩人全神貫註,空曠而絕無寂寞之感。黃河、白雲,色彩對照明麗。

水在流,雲在飛,使人感到宇宙的脈搏與呼吸。 稍稍將目光轉移, 詩人看到了天地間別的景物。

“壹片孤城萬仞山”。對此仍是那樣地強烈。

城是“孤”的,是“壹片”,山則眾多,高達萬仞。山之高,更顯出城之小,山之眾,愈見其城之孤。

通過這壹對比描寫,祖國西北邊塞的雄奇廣袤之美顯現出來了。 詩人在上兩句用這麽大的魄力寫景是為了什麽呢?原來是為了寫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沈感慨。

這就是詩的後兩句的內容。羌笛,是西北邊疆富有地方色彩的樂器。

當羌笛的聲音隨風傳來《楊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時,詩人的情緒激越了。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間縈繞。

那是戍邊的軍士在吹奏送別曲吧。他們曾經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告別了親人,踏上漫漫的征途。

現在,只要吹起這支曲子,他們的眼前仿佛會立即浮現妻兒的淚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詩人勸慰他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妳們何必借《楊柳枝》來抒發滿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過玉門關的。這兩句,寫邊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調轉為憂傷。

但這種憂傷不是壹般悲抑低沈的哀嘆,而是暗含諷刺之意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裏也”。

可見詩人的真意並不在於誇張塞外的荒寒,說那裏沒有春風,而是借自然現象來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關心征人的生活,對於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不給予壹點溫暖。 這首詩是壹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壹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二者統壹於短短的四句詩中,引人遐想,耐人尋味,使人對盛唐邊塞有較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 ------------------------------------------------ [1]楊柳:漢橫吹曲辭名《楊柳枝》的省稱。

又名《折楊柳》。唐俗,贈別常以柳枝,取其“絲長”(與“思長”偕音)之意。

故《楊柳枝》也多用作送別曲。 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賞析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

舊址在今山西永濟縣。唐時屬河中府。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

鸛雀樓曾是壹方登臨勝地,唐人海於樓上憑高望遠,即興賦詩,故《夢溪筆談》謂其上“唐人留詩者甚多。”惜乎大浪淘沙,歷史無情。

鸛雀樓本身既已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采的唐人題詠也隨之蕩然無存。然而,其中王之渙所作的這壹首《登鸛雀樓》詩卻有幸越過了壹千余年的歷史長河,直到今天還傳誦於千家萬戶。

這不能不證明它本身具備了強大的藝術魅力。 今天我們重讀這首短詩,仍然強烈地感受到那種力量的存在。

詩的開頭是壹對偶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對仗純樸自然,工整流暢,真是天衣無縫。白日依山,黃河入海,視野開闊,胸懷寬廣,詩人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壹開始便不同凡響。

自然,這暗中也寫出了登樓本身,只有登臨縱目,眼光和胸襟才會如此高遠寬闊。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

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

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壹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壹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

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壹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壹種永恒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麽,它便是壹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

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我們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但是,我們的詩人並不是俗手丹青,僅以描摩為能事。我們的詩人還兼有哲。

3.有關黃河的詩句和詩句的作者及分析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1],春風不度玉門關。 賞析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並州(今山西太原市)人。

曾官文安縣(今屬河北)尉。其邊塞詩與王昌齡、高適等齊名。

現僅存絕句六首。 這是壹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

“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載有《涼州歌》,並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進。

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把我們帶到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面前。

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於江南水鄉柔媚明麗之美,而是壹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這種美使人立即感到歷史和未來,立即感到永恒和無窮。

最能表達這種美感的是詩的前二句。“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壹瀉千裏。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於萬山叢中。

它仿佛由天上流來,又仿佛流向天外。“黃河遠上白雲間”,是詩人真實的感受。

李白不是也有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嗎?這絕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詩人眼前所見到的似乎只有兩件事物:地上奔湧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雲。

詩人全神貫註,空曠而絕無寂寞之感。黃河、白雲,色彩對照明麗。

水在流,雲在飛,使人感到宇宙的脈搏與呼吸。 稍稍將目光轉移, 詩人看到了天地間別的景物。

“壹片孤城萬仞山”。對此仍是那樣地強烈。

城是“孤”的,是“壹片”,山則眾多,高達萬仞。山之高,更顯出城之小,山之眾,愈見其城之孤。

通過這壹對比描寫,祖國西北邊塞的雄奇廣袤之美顯現出來了。 詩人在上兩句用這麽大的魄力寫景是為了什麽呢?原來是為了寫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沈感慨。

這就是詩的後兩句的內容。羌笛,是西北邊疆富有地方色彩的樂器。

當羌笛的聲音隨風傳來《楊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時,詩人的情緒激越了。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間縈繞。

那是戍邊的軍士在吹奏送別曲吧。他們曾經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告別了親人,踏上漫漫的征途。

現在,只要吹起這支曲子,他們的眼前仿佛會立即浮現妻兒的淚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詩人勸慰他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妳們何必借《楊柳枝》來抒發滿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過玉門關的。這兩句,寫邊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調轉為憂傷。

但這種憂傷不是壹般悲抑低沈的哀嘆,而是暗含諷刺之意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裏也”。

可見詩人的真意並不在於誇張塞外的荒寒,說那裏沒有春風,而是借自然現象來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關心征人的生活,對於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不給予壹點溫暖。 這首詩是壹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壹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二者統壹於短短的四句詩中,引人遐想,耐人尋味,使人對盛唐邊塞有較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 ------------------------------------------------ [1]楊柳:漢橫吹曲辭名《楊柳枝》的省稱。

又名《折楊柳》。唐俗,贈別常以柳枝,取其“絲長”(與“思長”偕音)之意。

故《楊柳枝》也多用作送別曲。 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賞析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

舊址在今山西永濟縣。唐時屬河中府。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

鸛雀樓曾是壹方登臨勝地,唐人海於樓上憑高望遠,即興賦詩,故《夢溪筆談》謂其上“唐人留詩者甚多。”惜乎大浪淘沙,歷史無情。

鸛雀樓本身既已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采的唐人題詠也隨之蕩然無存。然而,其中王之渙所作的這壹首《登鸛雀樓》詩卻有幸越過了壹千余年的歷史長河,直到今天還傳誦於千家萬戶。

這不能不證明它本身具備了強大的藝術魅力。 今天我們重讀這首短詩,仍然強烈地感受到那種力量的存在。

詩的開頭是壹對偶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對仗純樸自然,工整流暢,真是天衣無縫。白日依山,黃河入海,視野開闊,胸懷寬廣,詩人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壹開始便不同凡響。

自然,這暗中也寫出了登樓本身,只有登臨縱目,眼光和胸襟才會如此高遠寬闊。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

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

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壹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壹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

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壹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壹種永恒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麽,它便是壹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

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我們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但是,我們的詩人並不是俗手丹青,僅以描摩為能事。我們的詩人還兼有哲。

4.描寫黃河的詩句及名篇作者

描寫黃河的詩句:1.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2.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3. 《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4. 《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沈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5. 《江上漁者》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 出沒風波裏。 6. 《惠崇春江曉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7. 《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壹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裏,轉側屋閭無處求。 8. 《江上》宋王安石 江北秋陰壹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5.描寫黃河的詩句及作者和名篇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唐·韋應物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孤村幾歲臨伊岸,壹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黃河夜泊》明·李流芳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渡黃河》明·謝榛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過黃河》明·李東陽清口驛前初放船,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壹夜狂風到海邊。《潼關懷古》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行路難》唐·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6.有關黃河的詩句,寫出處和作者並品析

黃河乾坤灣

燕 翔

2012年3月10日 於清華大學中央主樓104

春早尚寒,或曰料峭。隔壁同事張海亮日襲千裏,獵攝於黃河乾坤灣,展大幅於余面前,貌以激揚,指上點下:“壯哉乎,陰陽乎,天工乎,五體投地乎”雲雲。

余觀此乾坤灣,如鬥牛回轉,磅礴恢弘。水依山勢而盤山勢,灣順地形而分劈之。黃土千仞,百木雕敝,任蕭風兮瑟盼春榮;水靜如停,余冰星耀,待艷陽兮漸入漣漪。

登高遠眺,大河蕩蕩,來不見其源,去不知其終,崎嶇輾轉,幾度沈浮。遙思黃河之源,涓涓清流,似嬰孩初誕,壹塵不染;過青藏高原,年少氣盛,勢不惜力,狂奔於眾山之巔;待入甘陜,恰似而立,雖強若虎狼,然四處濁流渾水,難免交融摻滲,逐成黃河。嗟夫,自嘆而今匆過不惑之年,誠如黃河之乾坤灣,陽剛極盡,將入中原平緩矣。

頓悟老子語:“反者道之動(註1)”。遂曰:黃河萬裏,天定乾坤灣轉處;日月幾何,總有陰陽互逆時。

註1:反者道之動:語出自老子《道德經》,意為反向發展恒為世間大道的運動規律。反:反向,反面;道:大道,規律,天理;動,運動,發展。例如,壹出生,發展的方向即指向死亡;夜之盡頭註定是天明。盛極而衰,否極泰來,陰晴圓缺,生老病死,無不藏含了這種道理。

黃河萬裏,

天定乾坤灣轉處;

日月幾何,

總有陰陽互逆時。

7.有關黃河的詩句,及出處,作者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1、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張養浩《潼關懷古》) 6、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