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太簇的六律

太簇的六律

古代有六律,只古樂的十二個調,它包括黃鐘、無射等六個陽律以及大呂等六個陰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稱,而且還有固定的音高,如黃鐘相當於今天西樂的C調,無射相當於A調等。

古代還有八音,是對樂器的統稱,包括金(鐘等)、石(磬等)、絲(琴瑟等)、竹(管、簫等)等八類,每類包括若幹種樂器,如《石鐘山記》“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無射”就是無射鐘,因為此鐘合於無射律;歌鐘就是編鐘,它常用於歌唱伴奏,所以稱為“歌鐘”。

在民族音樂體系中,壹首樂曲的相對音高壹般有五個,所以稱為五聲音階,它們是:宮、商、角、徵、羽。其實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1、2、3、5、6。而我們也有4和7,分別叫作變徵、變宮,只不過使用得比較少罷了。而絕對音高壹***有十二個,正好也和前面所說的C,#C,D……對應,稱為十二律。他們是:

黃鐘 大呂 太蔟 夾鐘姑洗 仲呂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鐘

並且,和西洋音樂壹樣的,可以以黃鐘、大呂……的任意壹個為宮音,定下是什麽調的音階--均,稱為旋相為宮。比如,用黃鐘為宮音(也就是以C為1),他的音階就是黃鐘均。同樣的,我們可以有大呂均,太蔟均等。

現在我們找壹根弦,長度為8.71寸。這根弦發出的音就是黃鐘音,我們按住黃鐘音的2/3,的地方彈壹下,就得到了林鐘音,再取林鐘音的4/3就得到了太簇,取太簇的2/3就得到了南呂,南呂的4/3就得到姑洗……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得到十二律中所有的音。這就是所謂的: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這種音的生成方法就稱為三分損益法。而在西洋音樂理論中稱之為五度相生律。古代最早記載生律方法的書是《管子·地員篇》。而最早記載十二律生律法的是《呂氏春秋》。

那麽,我們平常所說的宮調到底是什麽呢?要說這個問題,先得談談什麽是調式。

中國民族音樂也有調式,常用的是宮、商、角、徵、羽五聲調式。即分別用宮、商、角、徵、羽作主音。比如《國歌》就是宮調式,《春江花月夜》就是商調式,《梁祝》徵調式,《三國演義主題曲》就是羽調式。不同的調式其音樂風格有明顯的不同。(大家可以多聽壹些不同調式的歌或曲子,感受壹下它們的區別。)因此不同歌曲需要用不同的調式來書寫(詞不也是歌曲?),才能更好的表達歌詞的內容。也因此,倚聲填詞和調式密切相關。嚴格的說變徵和變宮調式也是有的,只是也用得很少。

又引《尚書大傳》“謂之七始”,其註雲:“謂黃鐘、林鐘、太簇、南呂、姑洗、應鐘、蕤賓也。”歌聲不應此者,皆去之。然據壹均言也。宮、商、角、徵、羽為正,變宮、變徵為和,加倍而有十四焉。

今梁、陳雅曲,並用宮聲。按《禮》:“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宮。”盧植雲:“十二月三管流轉用事,當用事者為宮。宮,君也。”鄭玄曰:“五聲宮、商、角、徵、羽。其陽管為律,陰管為呂。布十二辰,更相為宮,始自黃鐘,終於南呂,凡六十也。”皇侃疏:“還相為宮者,十壹月以黃鐘為宮,十二月以大呂為宮,正月以太簇為宮。餘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備五聲,合六十聲。五聲成壹調,故十二調。”此即釋鄭義之明文,無用商、角、徵、羽為別調之法矣。《樂稽耀嘉》曰:“東方春,其聲角,樂當宮於夾鐘。餘方各以其中律為宮。”若有商、角之理,不得雲宮於夾鐘也。又雲:“五音非宮不調,五味非甘不和。”又《動聲儀》:“宮唱而商和,是謂善本,太平之樂也。”《周禮》:“奏黃鐘,歌大呂,以祀天神。”鄭玄“以黃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均,調也。故崔靈恩雲:“六樂十二調,亦不獨論商、角、徵、羽也。”又雲:“凡六樂者,皆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故知每曲皆須五聲八音錯綜而能成也。《禦寇子》雲:“師文鼓琴,命宮而總四聲,則慶雲浮,景風翔。”唯《韓詩》雲:“聞其宮聲,使人溫厚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此則當聲為曲。今以五引為五聲,迎氣所用者是也。餘曲悉用宮聲,不勞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勖論三調為均首者,得正聲之名,明知雅樂悉在宮調。已外徵、羽、角,自為謠俗之音耳。且西涼、龜茲雜伎等,曲數既多,故得隸於眾調,調各別曲,至如雅樂少,須以宮為本,歷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余調,更成雜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