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字長康,小名為小虎子,晉陵無錫人,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顧愷之見多識廣,才思廣博,擅長寫詩作賦和書法,尤其擅長繪畫,主要精通畫人物畫和山水畫。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於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癡絕。
畫家顧愷之出生在江南的壹個士族的家庭,根據史料記載,顧愷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孫吳和西晉時期都當過官。顧愷之當官的路途並並不是特別順利。最開始的時候,擔任過參軍的職位,在大司馬死後,他又任命為刺史府的參軍。直到晚年,他才進入朝廷擔任散騎常侍,但是沒過多久便去世了。
顧愷之的官職雖然壹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為他在繪畫和文學上的成就在當時還是具有很高的人氣的。當時的人們都說顧愷之有三絕,就是癡絕、畫絕和才絕。其中,癡絕就是指顧愷之的為人率真、幽默,並同時又有點癡呆的感覺。畫絕就是指他在繪畫上面的造詣,從而肯定了他的繪畫功底十分了得。文絕是說他博學多才,非常擅長寫詩作賦,在書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顧愷之流傳在世間的文學作品並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學成就的應該是《觀濤賦》和《箏賦》。他的繪畫作品比較多,但是有很多都已經流失。顧愷之的繪畫作品的題材十分廣泛,不僅有人物畫,世俗故事等,還有飛鳥走獸和山水繪畫等。
顧愷之的藝術成就顧愷之是中國繪畫歷史上卓越的理論家,也是有名的大畫家。他的繪畫風格極其突出,有?顧家祥?的稱號,同時也開創了?秀骨清像?的繪畫風格。顧愷之具有現實主義的繪畫精神和風格,是繪畫歷史上的大宗師,就像壹顆燦爛無比的星星,永遠照耀著中國的畫壇。
顧愷之所創作的人物,從人物的形態上來看,比較修長、清瘦、俊秀;從人物的精神和氣質上來看又具有風度和才華。在繪畫的用筆上,他主張細膩的?春蠶吐絲?的畫法,線條大小均勻,粗細變化不大,線條又十分流暢,給人壹種輕快、明朗的裝飾效果,同時又相互聯通、相互緊密聯系的特點,讓人看了感覺非常有故事感。顧愷之的繪畫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註意人物的神態,內容主要是包括對人物的性格的理解,甚至人物所處的社會地位等等,同時又提出要用形態來傳達神韻,用聯想的方式來進行描繪等觀點,從這些方面來解決傳神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顧愷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圖》的絹本,《洛神賦圖》的絹本和《斫琴圖》的絹本。所寫的畫論目前也僅存3篇,分別是《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和《論畫》。
顧愷之是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畫家之壹,雖然他的原來的作品都已經流失,但是他的藝術成就仍然對後代有著深刻的影響,在我國的繪畫史上的記載是不可能磨滅的。
顧愷之畫論解說顧愷之所寫的畫論在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有所記載,完整的畫論有3篇,分別是《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和《論畫》。通過這些畫論的理解和解析,我們便能看出顧愷之對繪畫創作的'構思和想法。
在上面的3篇畫論中,可以基本歸納出其中的中心意思,即傳神論、遷想秒得、以形寫神等等。?傳神?主要思想就是要重視對人物精神狀態的表達,用精神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思想。顧愷之認為描繪手彈奏五根弦的畫面雖然很細膩也很難把握,但是相比較描繪?目送飛鴻?的精神和內心又可以說是簡單得多了。同時在論畫中提出?以形寫神?的繪畫境界,就是強調人物的形態和神態都應該具備。?遷想?是指讓作者在對人物描繪的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對象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以此來進行構思和揣摩,從而達到自己想表達的效果,簡單地來講就是想象創作的過程。?妙得?就是指要巧妙地把握人物的內在的本質和精神。總的來說,?遷想妙得?的意思就是要求作者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相互統壹,同時要與自己所描繪的人物以及讀者的思想相互的融合。
這些理論事實上是從謝赫的六法論中延伸而言的,可以說是論點的先驅。後來經過顧愷之自身的理論和實踐漸漸地演化出屬於他自己的觀點,對後來的中國畫的創作和美學的思想觀點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