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小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5,6課的生詞

小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5,6課的生詞

5.詹天佑 二、自讀“預習”,自述背景

1、讀“預習”,畫出介紹詹天佑及其時代背景的句子。

思考:

⑴詹天佑處在什麽時代?

⑵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這件事,在當時有什麽政治意義。

⑶妳還知道哪些有關詹天佑的知識。

學生回答之後,老師結合資料作相應的補充。並對詹天佑的生平作壹介紹。

三、自學生字,理解詞語

1、默讀課文,在居民點上找出生字,新詞。

2、妳用什麽方法學習生字?

⑴挑出形聲字壹起學習:

控(kong)、嘲(chao)、繪(hui)找出字的形旁和聲旁?

⑵用換偏旁的方法學習:

撓(nao)、漿(jiang)、竣(jun)、岔(cha)、扛(kang)。

⑶記住易錯筆畫的字。

如:毅、藐。註意不要多筆少筆。

3、根據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

學生自己學習,交流,然後教師用電腦出示生詞:

阻撓:阻止或暗中破壞使不能發展或成功。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動或越出範圍,操縱。

嘲笑:不懷好意地取笑別人。

毅然;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竣工:完工。壹般指較大的工程。

藐視:輕視,小看。

轟動:壹下子引起很多人註意。

傑出:才能、成就出眾,超過壹般人。

要挾: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和條件。

贊嘆不已:連連稱贊,不住的說壹些稱贊的話。

四、自由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 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麽事?(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事。)

2、找壹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全過程?(課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標出全文圍繞哪壹句話來寫?(第壹句)。

4、每個自然段講什麽?全文可分為幾大段?每段講的是什麽內容。

第壹段:(1自然段),概括介紹了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2、3自然段),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原因。

⑴清政府提出修築計劃,帝國主義國家出來阻撓、要挾。

⑵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引起了國內外轟動。

第三段:(4、5、6自然段),詹天估方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

⑴勘測線路過程中詹天佑是怎麽做的?

⑵施工中工開鑿隧道的情況。

⑶在青龍橋設計“人“字形線路。

第四段:(7自然段)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

6.懷念母親 .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壹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A案

課件:季羨林相關資料

談話導入

1.了解作者。誰知道壹般“國寶”是指什麽?(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壹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壹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裏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壹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妳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麽。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壹生有兩個母親:壹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壹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

(壹)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逝後,季老壹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壹草壹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壹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壹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麽,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壹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麽,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麽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麽意思?對於“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後壹節中的“沒有斷過”、“壹直”“十壹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麽”,我們壹起來看看為什麽。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裏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裏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壹塊,我就蹲在壹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壹次。我當時並沒有註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壹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壹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妳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壹句話裏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壹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1)學生瀏覽以上資料談體會。

(2)聯系“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讀或師範讀。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師相機引讀: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壹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壹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壹日。”

“後來到了德國,來到壹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麽,母親頻來入夢。”

(三)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湧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 動情地讀壹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 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 讀讀最讓妳感動的壹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麽,還有什麽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沈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壹切都沈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沈靜到不能再沈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壹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2) 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麽事?

(3)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麽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象說話:

如,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4)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 季為什麽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學生交流。

設計想象說話:

如,他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5)朗讀其他相關內容。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遊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後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麽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壹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壹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月28日……

(四)抒發情感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遊子夢中壹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壹讀(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1.讀著讀著,妳仿佛聽到了什麽?

2. 讀著讀著,妳又仿佛看到了什麽?妳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妳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

3. 這是何等的魂系夢縈啊!妳從這“開頭”“結尾”中感受到了什麽樣的情感?

4. 從文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好嗎?

拓展升華

1.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

“在夢裏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蒙蒙的,母親仿佛從雲堆裏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壹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現在終於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余,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遊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吉普。我在心裏套壹首舊詩想成了壹首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

客樹回望成故鄉。

2.小結: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這樣壹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為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祖國母親怎麽能不稱之為“寶”呢?

(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橋小學 張祖慶)

B案

教學準備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麽熟悉的字眼,多麽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壹起輕輕地喊壹聲——母親。

妳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壹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 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壹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裏,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壹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麽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妳這樣的認識?

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1)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2)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麽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壹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1)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麽?(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壹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壹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壹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 寢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壹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壹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裏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麽?(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不知道為什麽,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壹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麽,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妳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3)感情朗讀。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壹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甜蜜”和“淒涼”是不是有矛盾?妳怎麽理解?(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裏,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壹絲安慰、壹些寬心、壹點甜蜜,少了壹些淒涼、孤獨。)

(2)感情朗讀

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壹樣的!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麽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為什麽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讀。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①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腦海裏,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③在淚光裏,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麽?

④感情朗讀。

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壹個是生身母親,壹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

齊讀文章的最後壹段和第1自然段。

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請大家互相交流。

摘錄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系的句子,讀壹讀。

(浙江省紹興市昌安實驗學校 吳渺峰 )

《懷念母親》“索隱”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立霞

案頭擺放了幾本季老的散文集,其中壹本的封面上,慈眉善目的季老坐在桌前微笑著。

這微笑總是讓我想起幾天前的拜訪。那個下午,季老也是這樣坐在桌前,幾縷斜陽灑在老人的肩頭、桌上,老人輕輕打著手勢娓娓而談。其實,我們並不忍心問過多需要動腦筋的問題,老人畢竟已屆耄耋之年,而且正在醫院修養。而難得的是,老人聽力甚佳,思路清晰,說著話常有笑意漾在眉梢嘴角,談話興致也很好。

我們的談話內容離不開教材與教學,也談到了季老新近入選教材的文章。季老的《懷念母親》壹文被選入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翻閱著教材,季老說教材編寫者對入選文章進行修改是必要的。就《懷念母親》,他只說了幾句話,同壹篇文章,寫兩個母親,比較有意思,也比較容易接受。小學生要懂得熱愛祖國,懂得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

《懷念母親》壹文是季老的回憶錄《留德十年》中的壹篇。《留德十年》從1934年,青年季羨林大學畢業期待赴德留學終於成行寫起,壹直寫到1946年歸國返鄉為止。數十篇文章,洋洋十數萬言,寫盡了十壹年羈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壹篇自成壹體,各自獨立;連在壹起則以時間為序,整體呈現了先生十多年的經歷。在這些文章中,《懷念母親》顯得有些特別,它沒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樣以寫事或寫人為中心,而是在敘述文字中夾雜了相當比例的日記、文章片段,頭緒比較多。它的主要內容,對母親(生身母親、祖國母親)的懷念是年輕的季羨林歐洲十壹年中不間斷的情感。寫羈旅生活中對生母、故國的深切懷念,既沒有像其他文章那樣以敘事或寫人為中心,也沒有恣意抒情,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說,“我特別強調‘實事求是’四字,因為寫自傳不是搞文學創作,讓自己的幻想縱橫馳騁。我寫自傳,只寫事實。”為了遵從這樣壹個寫作原則,寫《懷念母親》時,季老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來“保存自己當時的感情”。這樣壹種組織語言材料的方式,是服從於整本書作為回憶錄的性質的。

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文本。季老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回憶幼時的生活和表達對母親早逝而自己無從迎養的愧疚、悔恨,對解讀《懷念母親》很有幫助。此外,《懷念母親》中有兩段文字摘自季老寫於1936年的《尋夢》。《留德十年》附錄中有《尋夢》全文,不但有助於解讀《懷念母親》,而且此文寫得情深意切,讀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懷念母親》壹文初讀平淡無奇,甚至感覺跳躍性比較大。讀過壹些相關的作品,了解了寫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靈,再回頭去讀,漸漸讀出了味道。季老學貫中西,文通古今,對如何寫散文有自己的獨有看法。他曾說,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實,“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現在,為了自傳“只寫事實”,他在寫此文時盡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季老壹生埋首躬耕於古文字這片堅硬的土地,開掘出壹部部豐厚的典籍,他偶爾到散文這片田裏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靈文字。季老壹生寧靜淡泊,從他的散文中,我們卻又讀出了壹個善感而多情的季羨林。他曾為壹莖古藤被砍斷而暗自垂淚(《幽徑悲劇》),他曾為身邊小動物病亡而“內心顫抖”(《老貓》),他曾為異國他鄉偶然相識的少年魂牽夢縈(《塔什幹的壹個男孩子》)……母親早逝使少小離家的他今生無法膝前盡孝,這成為他“永久的悔”;去國離鄉時親老、妻少、子幼,本以為兩年即可回國,卻因為戰亂被阻留異國他鄉——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怎不是他異國十壹年中內心深處熾烈的情感?也許,這時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話:平平淡淡才是真。

學習季老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是很有意義的。如何更好地把握這篇文章的特點當然很重要。這篇文章入選教材之後,有多處改動。並不是編者自認為有多高明,原文在《留德十年》中,與前後各篇文章之間有聯系,把它選出來作為獨立的壹篇文章要小學生學習,有必要盡量減少這種聯系帶來的閱讀障礙,此其壹;其二,為了便於小學生理解、接受,修改後的文章頭緒也簡化了些。但是,即使作了改動,這篇文章相對全冊教材中的其他課文來說,還是比較特別。了解了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歐洲十壹年中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始終不斷,季老在散文中想把這種情感經歷表達出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那麽,怎麽把握這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呢?季老就這篇文章說的幾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啟發:同壹篇文章,寫兩個母親,比較有意思,也比較容易接受。小學生要懂得熱愛祖國,懂得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

再壹次寫下這幾句話,我仿佛又回到了拜訪季老的那個下午。我回想著在病房中安然靜坐的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忍不住打開了電腦中存放的照片。老人身穿白色的家居服,靜靜坐於桌前。桌上,是他常用的水杯、剛摘下的眼鏡和我們帶去的教材。他右手輕輕擡起,面帶微笑,正在說著什麽。老人的大半個身子、桌上的書、眼鏡、水杯都淋浴在陽光中,看上去是那麽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