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古典寫法,將“三綱五常”這些本不存在於商代的文化也扯進去了,於明朝人讀起則無礙,因為類似封神的故事天天在他們身邊上演,但今天的人看起來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封神演義》是小說,但小說也要合邏輯,否則會影響其生命力。從這個故事看有諸多的不合理之處:
1. 蘇護得罪費尤二人,但二人卻反將他的女兒推薦給紂王,豈不料日後他將會父憑女貴?以小說所塑造二人之貪財好利的個性,連這點也看不透?
2. 紂王在從女媧宮回來的很長時間,看起來也沒有昏到那種程度,也曾經想過從民間選秀女,但諫之即止,為何會對從未謀面的蘇妲已這樣急不可待?
3. 在忠臣滿朝的當時,為何沒有壹個大臣來諫阻紂王的這種行為,反而在冀州受困後姬昌才出來說了壹大堆挖別人肉自己不心痛的話,完全可以用虛偽來形容。這合理嗎?
電視劇《新封神榜》也許就是看出了這種不合理性,對這個故事進行了壹番改動:
1. 費仲的身份改為蘇護的舅子,這樣他將美貌的甥女獻給紂王以博取富貴,從心理上便合理許多。
2. 蘇護與姬昌早定為兒女親家,這有壹石三鳥的作用。其壹,塑造蘇妲已與伯邑考纏綿的愛情故事。第二,讓蘇護拒絕求婚更理直氣壯。第三,讓姬昌出於避嫌,不敢施救變得更為合理。
這種改法有很多優點,但並未解答後面的兩個問題,並不對改變傳統的紂王的“昏暴之君”的形象有幫助,卻對蘇護原本的正氣凜然的形象造成了損害。而且妲已與伯邑考,壹個居北壹個居西,相隔何止千裏,單純將他們的相識相愛以父母之命來作原因也太簡單了。
歷史的真相是如何呢?,歷史上的確是有場殷商討伐有蘇國的戰爭,妲已就是做為那場戰鬥的戰利品被帶回了朝歌,但那場戰鬥的真實起因早就湮沒了。
但從史書上看,本來商朝就有言:“國之大者,唯祀與戎。”祭祀與戰爭是商民族最愛好的兩項運動,加上當時中央政權對地方諸候控制力有限,不少諸候國都是屢降屢叛,商王也是屢次征伐,所以對有蘇氏的用兵則僅是商王朝無數次對外戰爭的普通壹次,如果不是打出了個妲已,也許就不會引人註目了,諸候大臣自然也是不會在這上面多話。
這就是歷史,但落實到小說上就不能這麽寫,因為它缺乏故事性,改編是必需的。
但改編後的小說該如何讀呢?我們固然可以認為費仲、尤渾其蠢如豬,紂王昏庸如獸、許仲琳文筆欠佳,但我們應該明白,〈封神榜〉可能是許仲琳個人的作品,但武王伐紂的故事卻是中華民族***有的財富,從殷商至今流傳了三千多年,無數先人們在這上面動過腦筋與智慧,有很多素材,也許采用它們的許仲琳也沒看明白。而我們做為繼承者,應該高看這部作品,切不可以壹兩句“沒有寫好”就把它丟到壹邊,或是對其缺點視而不見。
那麽,如果解讀這件事為佳呢?我認為還是得從小說中去找出最好的答案,當小說有所論及不到的事,最好還是在歷史中找出有關的答案,這樣至少要比現代人的YY強上百倍。
改編是必要的,但如果隨意而粗糙,就對原本的故事就容易構成傷害。這種傷害可大可小,新封神榜算是好的了,壹些作品胡謅老姜是個變態狂,最後讓人弄成了獨眼龍,就損害了他在中國人心目中傳統的正義形象。
而與此同時,新時代的作家們卻又毫不吝惜地將單純、善良這些美好形容詞送給紂王與妲已,在這種作家筆下,商周之戰已經變質,再不是原來所認為的正義戰勝邪惡,而變成了邪惡戰勝正義了。
站在作者個人創造的角度上這不是錯誤,但如果因為影響了整個封神故事的流傳以及在民眾心目中的定位就不好說了,我並不是危言聳聽,壹部難以理解、處處不合邏輯的古小說與壹部情節動人的今人作品,誰更會吸引讀者呢?
當然,這樣吸引的主要是指那些讀書只是求消遣的讀者,但對故事的傳播以及發展卻是以他們為主流。打個也許不恰當的例子,當《西遊記》形成主流後,除了專家學者,有誰還記得歷史上那個真實的、睿智、勇敢的唐僧?而這變化就是在說書人壹次又壹次開講《玄奘法師記》開場前為等待觀眾而信口胡謅中完成的。照這樣變化,顛倒〈封神〉的正邪觀只是時間問題。這樣顛覆千百年來形成的正邪觀念,很有些“非嶽飛而是秦檜”的味道,並不是好事。
俗話:“有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林黛玉”,對於小紂如此急色不可耐早有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許仲琳的解讀是他本人昏暴、新版封神的解讀是因為他的寂寞,而我,則另有解讀。
首先,我們要明白《封神演義》描寫了什麽故事,是壹個英明的君主,被自己的欲望所毀滅的故事。但恰恰在對於小紂的英明這個關鍵形容詞上,原著的描寫是不夠充分的,統觀全書,小紂的形象除了淫暴、就是愚蠢,頂多有些勇力,除了開頭說了他幾句好話外,實在與“英明”二字不沾邊。
而新近的描寫及改寫,兒女情長是有了,但與壹個王者應有的智商、能力扯不上多大關系。
讓我們先分析壹下紂王的家庭生活。
紂王,男,年齡估計在三十歲左右(小孩大的十二歲,古人普遍早婚,應是這個年齡段。)高智商、高學歷,高職位,英俊魁梧,富有多金,文武全才。
在《封神演義》開始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三個老婆,但比起後世的皇帝的妃嬪數量算少的了。(儒家後來提倡壹個老公兩個老婆的標準婚姻,但對小紂的身份地位來說,小小超標壹下算個屁啊!可能有人要拿蘇護說的話來反對,這以後再說。)
長妻姜氏,現職位:王後,兼職:王子他老媽。出身:東伯候之女。 東伯候姜家的力量不用說了,東方最大的諸侯國,勢力僅在殷王室之下。
次妻黃氏,現職位:西宮娘娘。出身:武成王之妹。
黃家也是數壹數二的高門大戶,值得註意的是,從地理關系來看,後來黃飛虎反五關,過了黃家老爺子黃袞把守的界牌關再過壹關就到了西歧。他們是西方防衛的重要力量。
可能有人對黃家的戰鬥力有疑問,但有句話說得好:黃家只要不遇見使法術的,百戰百勝,遇見使法術的百無壹勝。
老婆三號楊氏。現職位:娘娘。出身:未知。
楊妃的來歷書上沒寫,不過她讓很多沒讀過原著的網友大罵:“電視劇不尊重原著。”從前兩位王後的身份來看,楊妃也應是顯要大臣之女。在《封神演義》的前身《武王伐紂書》中提到過有位南伯候姓楊,不知道許仲琳創作小說時有沒有考慮到這壹因素。從這點來看,楊妃多多少少與南方扯得上關系。
現在就象打麻將,三缺壹了,數壹下,姜後老家在東方,黃妃老爹在西方,而楊妃來自南方的可能性比較大,獨缺北。
蘇妲已正是來自北方。
看了小說的讀者應該沒有誰認為冀州是個小國。事實上,當年大禹王劃定天下疆域為九州,中壹,東南西北各二,冀州就是北地雙州其中之壹。換句話說,在大商北邊諸候國中也是數壹數二的強國!僅在四大諸候之下。
從後面的故事也可以看出來,蘇家父子驍勇善戰,北伯候崇候虎在他們手中大吃苦頭。要不是有個能幹的弟弟,差點壹敗塗地。
擁有這樣強大的勢力,卻沒有制約他們的法寶,是多麽讓人擔憂的壹件事!所以在小說中蘇護膽敢想反就反,寫張大字報就溜了。
有人說,《封神演義》寫的是明朝社會,其實我看不全是,至少,在官吏這個角度上就與明朝的實際不太沾邊,從唐代實行科舉考試以來,地方的最高長官壹般都由文職充當,除去唐末那段混亂的歲月,地方上壹段都是軍政分離,管政不管軍,管軍不管政,雖說管軍隊的名義上也受管政的節制,但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地方長官也不可能想調兵就調兵,哪能象蘇護這樣軍政大權壹手抓!
其實作者在書中加入了自己很多的想象,在政治的描述方面,很難說他學的歷史知識沒起作用。畢竟,軍政分離這玩藝在明朝是屬於當代的事,而他學的儒家經典的形成卻是在軍政合壹的先秦時代,他可能受了裏面很多記載的啟發,已經盡了力來還願商周時代的情景,只是力有不及罷了。
在那個時代,殷王與周圍的邦國的關系更象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壹樣,即不能象條狗壹樣呼來喊去,也不可能有現在的和平公約遵守,控制他們就得靠別的方法,聯姻就是其中壹種,從紂王的幾個妃子的出身看,就可以說明這壹問題。拋開楊妃不說,姜後與黃妃都出自壹等壹的高門。
紂王要娶妲已是有與冀州聯姻的因素考量,這是我的結論。但壹定會有人提出異議,因為小說中沒有明確把這因素寫出來,然而結合小說所塑造的歷史背景來看,這卻是很有可能的壹件事。可能有人會說那他為什麽不先和其他三方伯候聯姻?這個問題很簡單,西伯候與小紂的關系已經不是單純的聯姻關系,早上升到血統了。另外,也不是家家都有適齡的漂亮女兒的,這就關系到紂王本人的愛好了。有漂亮女兒又有實力的諸候自然是第壹選擇。
這就是費仲提出的以壹女代天下諸女計劃被紂王接受的真實原因。事實上,他與費尤二人緊密結合,唱了壹出雙簧,軟硬兼施的就是要與冀州確定婚姻關系,這樣的話,事實上就更緊密的坐穩了江山。這場婚姻其實不是紂王的昏暴之舉,而正是他的聰明之處!
然而這也就是蘇護拒絕紂王的另壹個原因。想想,以紂王天子之尊,正當盛年,哪方面條件不是壹等壹的?要是換了後世的很多大臣,皇帝親自向自己求婚,早感動得壹把鼻涕壹把眼淚了,而蘇護不,他先擺了壹番大道理,說:“陛下宮中,上有後妃,下至嬪禦,不啻數千。妖冶嫵媚,何不足以悅王之耳目?乃聽左右諂諛之言,陷陛下於不義。況臣女蒲柳陋質,素不諳禮度,德色俱無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速斬此進讒言之小人,使天下後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納言聽諫,非好色之君,豈不美哉!”
這話很有問題。
問題出在哪兒?
第壹回說了,紂王有三宮後妃,但又什麽時候後宮有了幾千美女?首先我們就要考查壹下什麽叫“嬪禦”。
嬪禦說簡單些就是皇帝的後宮,歷代以降形成了壹套完整的制度,拿最接近商朝的周朝來說,按規定,天子有壹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壹禦妻。這是法律規定的,總數是壹百二十壹人。看起來是夠開壹家工廠了,但比起後世已經算少的了。特別是明朝的幾個皇帝,完全是毫無節制的花天酒地,只要他們臨幸過的女人,都可以獲得妃壹級的名號。
如果妳認為老許讓小紂平白無故多了幾千的老婆,是為了諷刺明朝的社會,可以就在這兒打往,下面的話對妳是廢話。事實上這裏的確用了很多封建社會才有的東西,如三綱五常。如果妳想與我壹直探討站在故事世界的高度,拋開明朝的歷史,想象這故事真發生在商代,那請跟向下看。
雖然商與周還是有諸多不同,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朝大王能有壹百多嬪妃於現在的人已經是神話,而小紂能有數以千計的老婆更是神話中的神話。算壹算,“數”這個數字至少大於或等於二,小紂才登基八年,這樣壹算,豈不是壹兩天就要做壹次新郎官?就算小紂從出生到成人的所有時間,每周也至少要完成壹至二個才能達到如此高不可攀的數字。所以估計蘇護是將後宮的宮女們全都算上了,意思說:“有那麽多女人,妳隨便找壹個,就不要打我女兒主意了。”
小紂的反應是大笑,不過可能苦笑的意味居多,因為瓜田李下,誰也說不清楚,他回答說:“卿言甚不諳大體。自古乃今,誰不願女作門楣。況女為後妃,貴敵天子;卿為皇親國戚,赫奕顯榮,孰過於此!卿毋迷惑,當自裁審。”其實說了這麽多,就壹句話:“我會好好待妳和妳女兒的。”
小紂把話挑明了.當然,他是在哄人,兩家聯姻的背後的意義蘇護這老政治家會不知道?於是他說了壹番話,將這個問題引伸到政治的高度::“臣聞人君修德勤政,則萬民悅服,四海景從,天祿永終。昔日有夏失政,淫荒酒色;惟我祖宗不邇聲色,不殖貨財,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克寬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敗之道也。況人君愛色,必顛覆社稷;卿大夫愛色,必絕滅宗廟;士庶人愛色,必戕賊其身。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業,必自陛下紊亂之矣。”
這話說得義正辭言,但正在不偏不倚的基礎上壹想,純屬歪理,.不說小紂有沒有數目上千的老婆,就算是有,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為什麽前上千個都沒什麽問題,,偏偏多妳女兒壹個就成了好色了?還要亡國?這完全是在說神話,危言聳聽嘛!
蘇老頭其實是在說橫話,不過站在他的角度是再正常不過的,為了愛女,為了家國,他有他的立場.女兒給了妳,我兩家的命運就聯在壹起,怎麽能上當?但小紂怎麽會讓他這三言兩語胡混過去?於是假裝發火,.嚇唬他壹下,想他能乖乖就範,卻不料老頭壹氣之下在門口留了首打油詩,也用了很多超時空的詞匯,然後跑了。
綜合整個蘇護事件,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真實的導演不是費仲\尤渾,而是紂王本人,因為他才是這個劇本如果能演出成功的最大獲益人,費尤二人不過是按他劇本需要而出演,所以才會如此的賣力,又唱紅臉又唱白臉.站在費尤二人立場上,能夠讓蘇護吃個大大的苦頭,又可討好紂王,何樂而不為?至於費仲懷恨進言說蘇護有個美貌女兒的事,反而可能是他替小紂背的黑鍋.畢竟,絕大多數時代說人家裏有個美貌女兒都是誇贊對方的話,小紂能把罪推到別人頭上說就是因為妳說他家有個美女我才殺了他嗎?說蘇護會感他的恩,人家轉身就明白過來了。
總的來說,不能因為小紂向蘇護求婚就列為好色昏庸的表現,但後來就不壹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