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四傑簡介,吳中四傑都有哪些文化造詣
明初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的並稱。因四人都是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全以文名著稱於世,故稱“吳中四傑”。四人由元入明,詩多懷舊、題詠之作,抒發故國之思和生民之痛。那麽吳中四傑簡介,吳中四傑都有哪些文化造詣?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解答解答。
高啟(1336-1373)字季迪,號槎軒,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漢族,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唐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友“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楊基(1326——?) 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於吳中(今江蘇蘇州),明初十才子之壹。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後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
張羽(1323-1385),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元末明初潯陽(今江西九江)人,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 ,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壹。官至太常丞,工詩善畫,山水宗法米氏父子。早年隨父宦江浙,後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中(今江蘇蘇州)。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師,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投龍江而死(註:不是跳江自殺,而是綁起來被扔到長江裏淹死)。
徐賁(1335-1380)明初畫家、詩人。字幼文,祖籍巴蜀(今四川),居毗陵(今江蘇常州),後遷平江(今江蘇蘇州)城北,號北郭生。張士誠抗元,招為僚屬,賁與張羽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吳興)。洪武七年(1374),被薦入朝,洪武九年春,奉使晉、冀,授給事中。歷任禦史、刑部主事、廣西參議,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壹年(1393年)大軍征洮、岷,以軍隊過境、犒勞失時,下獄。洪武十三年,以“犒師不周”處死。
吳中四傑雖然都有著十分高明的文化造詣,但是下場都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他們都曾為張士誠做事,而張士誠卻在爭霸中被朱元璋打敗,所以最後壹個個都落得個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