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後人多節儉打壹節日名:中秋節。
具體說明:
華夏後人多儉省,中的“華夏”是中國的故稱,因此,取壹個“中”字,“夏後”可以理解為夏天過後,那就是秋天,取壹個“秋”字,“儉省”可以理解為“節省”取壹個“節”字,因此,華夏後人多儉省打壹節日名是:中秋節。
中秋節的介紹: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等。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神化傳說: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裏有壹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是中國神話傳說,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壹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於諸多舊小說,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掌故中,它常與金烏相對,表示金丹修煉的陰陽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