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介
種類
演奏
傳說
阿肯彈唱
與熱瓦普區別
樂曲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冬不拉,又名東不拉、東布拉,是中亞地區的傳統彈撥樂器,在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新疆的哈薩克族中尤其流行。琴桿細長,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兩種。壹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琴頸即指板,過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發音小孔,張羊腸弦兩根,琴身有羊腸弦品位。
冬不拉音量不大,但音色優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壹般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運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夠形象地表現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鳥鳴、歡騰的羊群和駿馬疾行的蹄聲等。指法有壹彈壹挑、兩彈兩挑、兩彈壹挑、壹彈兩挑、連奏、撥奏等,還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內弦配和音)。彈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種變化。尤宜於表現快速樂曲。冬不拉彈唱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藝術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於自彈自唱,也可用於獨奏或樂器合奏,表現力非常豐富。而且它輕便,易於攜帶,適合於草原上遷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們的喜愛。
哈薩克族的音樂工作者,對冬不拉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鋼絲弦,擴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編輯本段
種類
冬不拉
冬不拉的種類繁多,大都由整塊松木或樺木鑿成,雕刻精細,鑲嵌美觀。音箱有兩種形式:壹種是三角形,以近代詩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壹種是橢圓形,以哈薩克的民間阿肯江布爾的名字命名,叫“江布爾冬不拉”。兩種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腸制成,多數為兩根,也有三根的。現已改用尼龍纏鋼絲弦代替了羊腸弦,並增加和使用銅質品位。
冬不拉彈奏的力度和速度變化多端,尤其適合表現快速的樂曲。
哈薩克族的音樂工作者,對冬不拉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鋼絲弦,擴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編輯本段
演奏
演奏冬不拉,將琴斜置於懷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彈撥。左手按弦時,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無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撥弦,其余三指少用,有時也使用撥片彈奏。壹般以外弦奏旋律,內弦作和弦襯托,有時也相反,還經常用內外弦同時彈奏旋律。
編輯本段
傳說
傳說壹
冬不拉
很久以前,哈薩克人就居住在靠近壹片森林的地方,過著寧靜的遊牧生活。結果森林裏有壹只兇惡的瞎熊,經常跑出來傷害牧人和牲畜,使人們不得安寧,國王派去了幾批獵人都被瞎熊傷害了。
國王的獨生子名叫“冬不拉”,他瞞著父王,挺身而出,為民除害,與瞎熊進行了壹場轟轟轟烈烈的搏鬥,殺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犧牲。當牧民們找到王子的屍體時,都泣不成聲,誰也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國王。
這時有個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去見國王。國王問他:“妳知道王子的下落麽?”阿肯指著壹棵高大的松樹說:“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國王生氣地說:“明天它如果不告訴我,我就殺了妳!”聰明阿肯在牧民們的幫助下,砍下大樹的壹個支杈,連夜制作成壹把精美的樂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聲歌頌王子的壯舉,傾訴對王子的崇敬和懷念。
琴聲中有陣陣松濤,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鳴,也有草原人民悲傷的啜泣,國王聽著琴聲,悲痛萬分,是松木制成的樂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訴了國王。琴聲壹會兒雄渾激昂,壹會兒低回婉轉,壹會兒音韻鏗鏘,壹會兒又如泣如訴......從此,哈薩克人有了自己的樂器,為紀念王子,人們以“冬不拉”來命名樂器的名字,而彈唱冬不拉的民間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傳說二
冬不拉是新疆哈薩克族人心愛的樂器,它的來歷,有壹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草原上有壹個殘暴的可汗。與他壹樣兇狠殘暴的兒子,在為他籌辦50大壽前的壹次狩獵中失蹤,可汗命令王宮裏的奴仆必須在三天內找到他,誰帶來不好的消息,誰將會受到嘴裏灌滿鼎沸鋁水的懲罰。
壹個年輕的騎手在壹棵胡杉旁發現了可汗兒子的屍體。他找到了草原上最聰明的老牧人,請他幫忙出主意,老人苦思了好久,終於想出了辦法:只要不用嘴說,就可以逃脫殘酷的懲罰。只見他從房前的樹上據下兩塊最好的薄木板,宰殺了自己的馬,抽出馬腿上兩條長筋。
老人將薄板和長筋做成了壹把神奇的樂器。帶領尋找可汗兒子的仆役們縱馬直奔王宮。來到王宮,可汗坐在他的寶座上,在宮殿的中央擺著壹口裝滿鼎沸鋁水的鍋。“妳給我帶來了王子的消息嗎?”可汗沖著老人兇殘狂吼。老人拿出昨夜趕制的樂器對著可汗彈起來。
淒美的樂聲如實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可汗聽完暴跳如雷,要處罰老牧人,老牧人神情鎮定的告訴可汗,發出聲音的是我手裏的冬不拉,如果要處罰就處罰它。
失去理智的可汗,命令武士處罰老牧人,老牧人拿起冬不拉唱起了心底埋藏已久的積憤。
老人的歌使仆役們個個擡起了頭,宮廷武士挺直了胸膛,跟隨著老人壹起高唱。歌聲像火山爆發,可汗頓時失去了往日的威嚴,他被憤怒的歌聲嚇得癱瘓了,從高高的王位上摔下來,摔進那鼎沸的鋁鍋裏。這就是冬不拉的第壹支歌,從此以後,草原上便流行開了哈薩克人民心靈的夥伴——冬不拉。
編輯本段
阿肯彈唱
阿肯彈唱豐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蘊。冬不拉伴奏下的歌聲,充溢著強烈的民族氣質、性格、理想與追
冬不拉
求,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地域風情。歌詞中有大量的諺語、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機警而幽默,生動而風趣,樸素凝煉,淺顯易懂。
彈奏曲調有的含蓄而內蘊;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沈穩而纏綿;有的粗獷而強悍,融合了東方與西方音樂的元素,是哈薩克民族歷史與現實精神世界的真實反映。歌詞和曲調水乳交融,飛翔在廣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只翅膀”的寫照,和從生到死“唱著來唱著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傳說填補信史的空白。冬不拉以簡樸輕盈的構造,蓄納天地萬籟之聲,淋漓盡致地傳達出草原特殊的音樂語匯,表達著哈薩克人民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在階級社會中,冬不拉琴伴隨著牧羊人飄動的篝火,伴隨著阿肯激昂不平的聲調,訴說著草原上的憤懣與辛酸。
編輯本段
與熱瓦普區別
熱瓦普
由來不同:
熱瓦普是維吾爾族和塔吉克族彈弦樂器。流傳在塔吉克族的叫拉布蔔。十四至十五世紀已出現。清代列入四部樂。
冬不拉,哈薩克族彈弦樂器,是新疆地區彈唱音樂的重要伴奏樂器。
組成結構不同:
熱瓦普音箱半球形,木質,蒙以蟒皮,張五根金屬弦,多個音品(改革的熱瓦普音品可多至二十六個)。
冬不拉的音箱為木質的,有扁平和瓢形兩種,琴桿上有九個纏皮線的品位,張兩根弦。解放 後,冬不拉經過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鋼絲弦,音域得到擴大的同時增大了音量。制成高低不同的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高、中音冬不拉的音色明亮、清脆、技巧靈活。
演奏方式不同:
熱瓦普的音色響亮,多用於合奏與伴奏,亦可作為獨奏樂器使用。獨奏樂曲為木卡姆或民歌的曲調,現已有不少新的獨奏作品出現。
作為新疆地區彈唱音樂的重要伴奏樂器,冬不拉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較小,壹般用於自彈自唱、獨奏與合奏等。
編輯本段
樂曲
流傳在民間的冬不拉樂曲達200多首,其中以馬為題材的樂曲最多。其次為描寫狩獵生活、歌頌美麗山河和反映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解放後出現的較優秀的獨奏曲有《高潮》、《熱愛祖國》、《延安頌》和《伊犁河的波浪》等,協奏曲有《美麗的巴爾魯克山》等。
享受冬不拉歌曲吧 :/v_show/id_XNjMzODM3N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