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張遼簡介?

張遼簡介?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馬邑之謀發起者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勸降昌豨。

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於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新軍叛亂。勇登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謚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壹。

擴展資料:

張遼生平重大戰役介紹:

1、合肥之戰

公元214年五月,孫權進攻皖城,張遼率軍求援不及,又馬上返回合肥守備,並馬上向遣使向曹操報告。

曹操這時正率大軍征討漢中張魯,來不及救援合肥,於是寫了壹封密函派護軍薛悌帶至合肥,而且在這封密函上署上“賊至乃發”四字,要求張遼等人要等到東吳進犯時才能拆開來看。

這壹年八月,也就在這封密函送到不久後,孫權就來了,“率十萬眾圍合肥”。按照曹操的要求,眾人壹起拆封,閱讀了這封密函。

密函的內容,是曹操對此次抵禦東吳進犯的人事部署,“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第二天壹大清早,張遼便與李典壹起率領著八百人的敢死隊,殺向了東吳陣營。張遼身披盔甲,手持長戟,壹如既往的發揮其勇猛向前的作戰風格,率先攻進了東吳軍營中,不僅殺了數十名兵士,還斬了兩名將領級的人物。

面對措手不及的東吳軍,張遼是越戰越勇,不僅奮力拼殺,還大呼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覺中沖殺到了孫權所在的中央大營。

孫權對張遼突如其來的進攻毫無防備,大驚失色,周圍眾人壹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到高處防禦,“以長戟自守”。

張遼見孫權依托高處及長戟防備,便挑撥孫權軍,“叱權下戰”,孫權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先觀察清楚情勢。

由於孫權居於高處,很快便發現張遼所帶領的部隊人數並不多,於是便利用自身兵力上的優勢,“聚圍遼數重”。張遼的左右見狀馬上突擊,打開壹個缺口,張遼得以帶領數十名親兵突圍出去。

這時還有壹部分敢死隊隊員被東吳軍圍困著,他們向張遼呼救:“將軍棄我乎!”張遼聞聲又反沖殺進包圍圈中,並帶領剩下的人員突出重圍。

這壹戰,張遼與李典率領敢死隊從清晨沖殺到中午,作為領軍人物的張遼,表現是最突出的壹個。面對張遼如此神勇的表現,《三國誌·張遼傳》用了九個字來形容東吳軍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也因此,東吳軍隊士氣大跌。

反過來,合肥的守軍則因此士氣大振,對張遼更是佩服不已,全軍上下壹心壹意修築工事,堅守城池。

值得壹講的是,張遼此次帶出的八百人,不是曹魏擅長的騎兵,而是步兵,曹丕在後來追念張遼、李典的詔文裏就清楚地寫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

2、白狼山之戰

207年(建安十二年)八月,曹軍壹直急行軍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裏”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與蹋頓單於、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才倉皇集結“數萬騎”向西迎敵。

兩軍在白狼山遭遇。這是場遭遇戰,其實也是場決戰。如果曹操戰敗,那麽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如果烏桓戰敗,那麽他們的柳城勢必失守。

當時烏桓的優勢是以逸待勞,兵馬“盛眾”,但他們面對曹軍的到來卻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遊牧民族壹樣,他們單兵能力強,但整體作戰弱。

曹操的優勢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百戰余生的精銳騎兵和“虎豹騎”,不過他們經過十幾天的山路和急行軍,體力已經大打折扣。

更何況他們的重裝主力步兵在後面,面對多於自己的烏桓軍,很多曹軍將士們也都感到恐懼和發怵,希望等待後續部隊? 。

在“左右皆懼”的氛圍中,張遼“勸太祖戰,氣甚奮”。曹操看張遼氣吞山河,勇猛無畏,“壯之”,又登白狼山觀敵陣,看到烏桓軍陣不整,陣形松散,所以“自以所持麾授遼”。

張遼臨時獲得了曹操用來指揮部眾的麾旗,於是,指揮先鋒部隊直沖敵陣,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壹場血戰。徐晃、張郃、韓浩、史渙、鮮於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萬騎兵的大混戰,可以想象戰鬥的慘烈。

烏桓原本就人心惶惶,壹看曹軍如此勇猛,其陣行開始崩潰,混戰中,蹋頓被張遼臨陣斬殺,還有壹說被曹純部虎豹騎俘獲後斬首? 。

烏桓群龍無首,最後終於被殺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面崩潰,此戰中,曹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虜二十余萬人。

曹操收烏桓精銳,之後率其征討四方,號稱“天下名騎”,邊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

百度百科——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