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頭_”。梵文dhūta的譯音。意為“抖擻”,即去掉塵垢煩惱。因用以稱僧人。亦專指行腳乞食的僧人。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以法師景行大迦葉,故以頭陀為稱首。”《法苑珠林》卷壹○壹:“西雲頭_,此雲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塵垢,是故從喻為名。”宋洪邁《夷堅乙誌·張淡道人》:“其徒有頭_壹人,又秘藏紙畫牛壹頭,每與客戲。”《西遊記》第十七回:“話說孫行者壹_鬥跳將起去,_得那觀音院大小和尚並頭陀、幸童、道人等壹個個朝天禮拜。”清鄭燮《道情》之三:“老頭陀,古廟中,自燒香,自打鐘;兔葵燕麥閑齋供。”頭陀,梵文Dhūta的音譯,意為抖擻,謂精勤振奮,去除煩惱汙垢,意即棄除對衣、食、住等貪著,以修煉身心。即佛教倡修的苦行。亦稱頭陀行、頭陀事、頭陀功德。凡是修習頭陀苦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嚴守如下十二種修行規定:
(1)要選擇空閑的地方;
(2)要過托缽的生活;
(3)次第乞食不擇貧富;
(4)每天日中壹食;
(5)要適量飲食;
(6)午後不得飲漿;
(7)要穿糞掃衣;
(8)只有三身衣;
(9)要常樹下坐;
(10)要常露地坐;
(11)要在墳間坐;
(12)要常坐不臥。修學頭陀苦行者,要過這樣簡單的生活,這也是清凈的生活。頭陀華譯為抖擻,即抖擻衣服飲食住處等三種貪著的行法,修頭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條規則,叫做十二頭陀。俗稱行腳乞食的僧人為頭陀,亦稱行者。
頭陀就是苦行僧的意思。「頭陀行」為心甘情願地自我偏苦、吃苦的修道生活方式。早期『阿含經』中載有「十三頭陀法」。「頭陀」(dhata)意為「修治身心,舍棄貪欲,去除塵垢煩惱」,是釋迦佛時代古印度宗教修持中的壹派,也是印度各小國間社會上所尊崇的道風。由於「苦行」有助於五欲的舍棄和煩惱的調伏,而苦行者又常具有特殊的德能,因此,古印度以來,苦行僧在社會群眾崇拜和信仰方面,感動力和影響力就特別地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