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和11月,中越聯合勘界委員會正式成立,並開始起草勘界有關法律文件。根據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將在邊界全線埋設1537座界碑。
按照國際慣例,陸地邊界談判的第壹步就是兩國各自提出邊界主張線。在最初的主張線提出來後,兩國專家組比對發現存在近300處爭議。但是雙方在詳細談判協商後,確定真正有爭議的地方只有164處,***計227平方公裏。最終,這227平方公裏土地113平方公裏劃歸越南,114平方公裏劃歸中國。
除了分歧,自然條件的險惡也給堪界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中越邊界地區地形險要復雜,氣候條件惡劣,越南奠邊省及萊州省等許多地區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在1347公裏的邊界線上,有344公裏以河為界,而且連續的洪澇導致河流變化。許多邊界線遠離村舍,往來道路極為困難。壹些勘界立碑工作組人員必須跋山涉水,穿越三四天叢林才能到達邊界線,而且壹些地方還有地雷遺留,工作人員流血受傷是常有的事情,有的甚至犧牲了生命。所以,在勘界過程中往往需要當地向導來協助勘測。
界碑還分為單立界碑、雙立界碑和三立界碑等幾種。“有的地方只需要立壹塊界碑就能明確邊界走向,這叫單立界碑。有的地方地形比較復雜,出現山坡、山谷、河流、峽谷等立了主碑之後,還需要立壹塊附碑來標明邊界走向。為了確定河流主航道中心線,需要在河的兩岸各立壹塊界碑,這叫同號雙立。”中國國家測繪局中越測繪辦主任武曉淦告訴記者。
正因為情況的復雜性,中越邊界上原來預計界碑編號1373號,總計大約1534塊,但從最終的情況來看,為清晰地表明走向,新增了400多塊界碑,界碑總數達到近2000塊。
有趣的是,中方的界碑與越方界碑有著鮮明的對比。
在憑祥友誼關口,中國大型界碑身高1。6米,基座高達40厘米,正面碑身鑲有直徑30厘米的金屬國徽。中型界碑有1。2米高,底座也是40厘米,而小型界碑的底座只有20厘米,碑身只有1米高。中型界碑立在邊界上比較普通的位置,小型界碑則往往立在人跡罕至的偏僻地方。
憑祥邊境立碑人員張力高告訴記者:“越方所立的雙號界碑也分成大中小3種型號,尺寸與中方相當,但湊近壹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差別,越方的界碑是空心的,中方的界碑都是實心的,而且幾乎都是整塊的花崗巖。”
根據國際慣例,我國所立的中越單號界碑分成大中小3種類型。確定立哪壹種型號的界碑,需要通知對方。在交通通道、口岸等邊境來往頻繁的地區,壹般會設立大型界碑。界碑由壹塊完整的花崗石刻成,預計使用壽命至少100年。
武曉淦告訴記者,從技術上說,中越邊境很早就開始動用高科技的控制系統來確定邊界,高精度的衛星定位系統使得界碑和邊界走向達到了厘米級別。
此前,武大偉與胡春山就兩國陸地邊界和海上問題舉行會談。雙方壹致同意將全面加強在陸地邊界事務中的協調與合作,***同致力於兩國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和***同發展。雙方重申將努力通過外交談判尋求解決海上問題的辦法。雙方壹致認為應***同努力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並同意啟動制定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的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