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貂蟬的出身,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其人本姓霍,無名,山西忻州人,與名將關羽為同鄉。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名)。京劇《鳳儀亭》說東漢末年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雕;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午夜拜月,月裏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
中國古典“四大美女”之壹的貂蟬形象,始見於《三國誌平話》、《三國演義》等小說演義。登場於《三國演義》第8、9、19回。因陜北諺謠曰: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所以很多人認同貂蟬是陜西米脂人這壹說法。
後人評價貂蟬是《三國演義》中的壹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憑借自己的美貌智慧在諸侯爭霸的戰亂年代,輾轉於各諸侯之間。《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分別用兩首詩歌來贊嘆貂蟬的歌舞雙絕,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裏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壹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壹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閉月”之稱,意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麗。
蔡東藩在《後漢演義》裏評價貂蟬:“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壹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為戈矛,反能致元兇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並說:“庸詎知為壹身計,則道在守貞,為壹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壹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三國貂蟬的結局曾經耗費大量筆墨渲染貂蟬義舉的羅貫中,對貂蟬“長安兵變”後的描述,始終著墨不多,三國演義上最後壹次提到貂蟬的時候還是跟呂布壹起在白門樓被曹操圍困時,後來呂布兵敗身死就沒有說明了。在歷史價值被榨幹之後,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拋棄。但仍有壹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問她的下落,繼而任意虛構故事,以致其結局形成了“慘死”和“善終”兩大系列。
“慘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種不同的版本:第壹種版本是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其妻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受納這位汙點美女,怕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難免為他人所玷汙,只有壹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
第二種版本是另壹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是說曹操欲以美色迷惑關羽,使其為自己效力,遣貂蟬前去引誘。貂蟬使出渾身解數,上下挑逗,關羽心如磐石,為了自己不受魅惑,殺死了貂蟬。
基於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來,貂蟬和關羽的形象,日益貼近士紳階層的倫理標準。
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的貂蟬向關羽痛說內心冤屈,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歷,贏得關羽的愛慕,但關羽決計為復興漢室獻身,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削發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壹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也有四個核心版本:第壹種版本則稱貂蟬本是曹操送給董卓用來迷惑君主的壹名美女,後來成為了董卓的侍婢,並挑撥呂布殺死了董卓,在“長安兵變”呂布敗走後貂蟬又落入了李嘀手,再次挑撥李嚶牘汜自相殘殺,在李啾徊懿倩靼芎篚醪踝鈧棧氐攪瞬懿偕肀摺U庖話姹鞠嘍嶽此當冉嫌欣史依據。
第二種版本是貂蟬出家為尼,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後在尼姑庵裏壽終正寢。
第三種版本則宣稱關羽不戀女色,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而貂蟬則壹直守節未嫁,終於熬成了壹個貞烈老嫗,被鄉人建廟祭奠。為謀生和豐富群眾文藝生活起見,貂蟬還組織戲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戲臺,曾是該村的壹個誘人景點。
第四種版本稱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後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敗身死,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無主的村婦。
隱居說:在央視三國中貂蟬(陳紅飾)在呂布殺死董卓後選擇了隱居,終老壹生。動畫版三國演義作品中貂蟬的結局和央視三國版的完全壹樣,董卓被殺死後自己的使命也就結束了,因此貂蟬選擇了隱居。
在《三國誌曹操傳》中貂蟬在呂布死後多年和魏國猛將許褚壹起***度余生。
在高希希版《三國》中嫁給呂布,呂布兵敗而死,貂蟬請求曹操斂葬呂布後,用七星刀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