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枝春,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梅花。
2、指梅花。典出陸凱寄梅事。賀鑄《綠頭鴨》“風城遠,楚梅香嫩,先寄壹枝春。”
3、梅花: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欲問江南壹枝春指的什麽
"壹枝春”是指梅花
出自於《荊州記》。
南朝劉宋時,有兩位著名的文士,壹個是《後漢書》的作者範曄,另壹個是詩人陸凱,他們兩人情趣相投,常在壹起撰文賦詩,是壹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陸凱到江南任職時,範曄正居住在長安,他們二人遠隔千裏,很長時間沒有見面,彼此都想念著對方。於是陸豈從江南把壹枝梅花寄到長安範曄那裏,贈詠梅詩壹首,表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詩中寫道:“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即,我折取壹枝梅花,讓驛使捎到北方,交給妳這住在長安的老友;江南本無什麽可寄,姑且送給妳這枝梅花作為紀念吧!
後來,人們有它表示詠梅或別後相思。宋代黃庭堅《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裏就有了這個典故:“欲問江南近消息,喜君貽我壹枝春。”
壹枝春欲放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作者為宋朝詩人李清照。其古詩全文如下:
賣花擔上,買得壹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前言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壹個側面,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顯示了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註釋
⑴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⑵壹枝春欲放:此指買得壹支將要開放的梅花。
⑶淚: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
⑷奴:作者自稱。
⑸雲鬢:形容鬢發多而美。
⑹“徒要”壹句:意謂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裏當指前者。比並:對比。
翻譯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壹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後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雲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並列,教他看壹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賞析
這首詞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壹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詞人買下壹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後壹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壹開頭寫在賣花擔上買得壹枝花,但不說買得壹枝花,卻說“買得壹枝春欲放”,就寫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用個“欲”字,有將要的意思,說明春意還沒有蓬勃。從沒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將要蓬勃,這正是詞人的敏感。接下來筆鋒壹轉,轉到另壹方面。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
著壹“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壹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象;後壹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結合。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透露了詞人的愛花感情,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淚染”的“染”,四印齋本《漱玉詞》作“點”,“點”不如“染”。因為“猶帶彤霞曉露痕”,把露水寫成帶著紅霞的痕跡,好象帶著紅色,所以稱“染”。作“點”,就把這個含意忽略了。露水是無色的,看作有紅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輕勻,說明這枝花是紅的是輕勻的,所以說成“淚染輕勻”了。把“曉露”同“彤霞”聯系,顯出詞人的富有想象力。這個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紅色相結合的。由花的紅色想到淚染,由淚染想到淚帶紅色,想到給紅霞染紅,這個想象就這樣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壹方說起,側重於內心刻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樣說,好象與上文無關,其實是暗中相關的。上面已經用擬人化手法把花說成有淚,這裏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擬人化寫法的自然發展。此句活活畫出壹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裏表面上是說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裏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
如此寫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壹個波瀾。這樣設想,就引起壹個微波,產生比美的想法。通過這個想法,引出她和郎心靈的`美好,透露出兩人的愛美,透露出兩人相愛的感情來。借這個插花的事,來寫出兩人的愛情來,這首詞就有了意義了。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詞人就把花兒簪鬢發上,讓新郎看看哪壹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余味。“雲髻斜簪”,豐神如畫。這裏李清照,寫出了壹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的心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壹首獨特的閨情詞。
聊贈壹枝春是寫愛情的嗎
聊贈壹枝春不是寫愛情的。
《贈範曄詩》是北魏詩人陸凱的壹首五言絕句。前兩句點明詩人與朋友人相隔甚遠,只能通過驛使的來往相互傳遞問候。後兩句則通過贈送梅花來表達對友人的祝福。
賞析:
前兩句寫到了詩人與友人遠離千裏,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逢驛使”的“逢”字說明不期然而遇見了驛使,由驛使而聯想到友人,於是寄梅問候,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使全詩充滿著天機自然之趣。
後兩句則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僅不是壹無所有,有的正是詩人的誠摯情懷,而這壹切,全凝聚在小小的壹枝梅花上。由此可見,詩人的情趣是多麽高雅,想象是多麽豐富。“壹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壹代全,象征春天的來臨,也隱含著對相聚時刻的期待。聯想友人睹物思人,壹定能明了詩人的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