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的讀音是zhǐ,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上有刺,葉子為三片小葉組成的復葉,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花白色,漿果球形,黃綠色,味酸苦。也叫枸橘(gōujú)。
詳細釋義
〈名〉
1、枸橘,又稱“臭橘”
枳木似橘。從木,只聲。——《說文》
殷以椇。——《禮記·明堂位》。註:“椇之言枳椇也。謂曲橈之也。”
楗六枳而為籬兮。——《後漢書·馮衍傳》。註:“枳,芬木也。”
橘逾淮而北為枳。——《周禮·考工記·序宮》
2、壹種耐寒的中國落葉橘樹,有三小葉的葉片,果實小有芳香,很酸。廣泛栽種作為觀賞葉或作為綠籬,尤其作為砧木以芽接各種食用的柑桔
3、古縣名 。戰國時楚有枳邑,漢置枳縣,屬巴郡。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縣
擴展資料
組詞
壹、枳椇 [ zhǐ jǔ ]?
1.落葉喬木,葉子卵圓形,花淡黃綠色,果實近球形,果柄肥厚彎曲,肉質,紅褐色,味甜,可以吃。種子扁圓形。果柄、種子、樹皮等都可入藥。
2.這種植物的果實和果柄。‖也叫拐棗。
二、枳殼 [ zhǐ ké ]?
枳樹成熟已幹的果實,皮薄而中虛,可入藥,功效同枳實,而力較和緩。
三、枳棘 [ zhǐ jí ]?
1.枳木與棘木。因其多刺而稱惡木。常用以比喻惡人或小人。
2.比喻艱難險惡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