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蔡其矯·祈求》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蔡其矯·祈求》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文學名作《蔡其矯·祈求》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蔡其矯,當代詩人,1918年12月12日生,福建省晉江縣園阪村人。幼年隨家庭僑居印尼泗水。1936年在上海暨南大學附中讀書時參加學生愛國運動,開始寫反映抗日鬥爭的作品。1938年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39年隨該校部分師生到達晉察冀邊區,在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文學系任教。1941年寫《鄉土》和《哀葬》兩詩分別獲晉察冀邊區詩歌第壹獎和第二獎。1942年寫歌詞《子弟兵歌》,被選為廣泛傳唱的軍歌。在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寫劇本寫歌詞,如《月雪之夜》等。1945年當隨軍記者,寫報導之外,也寫詩。1948年後從事國內外政治和社會的研究工作。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學講習所任教,後任該所教學研究室主任,參加中國作家協會。1956年至1957年發表了許多詩作,這些詩分別搜集在《回聲集》、《回聲續集》(均於1956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濤聲集》(1957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三個詩集裏。1958年至1959年先後發表的詩有:《把心交他帶去》、《農村水利建設山歌》、《長江水利工作者的願望》、《長汀》、《寧化》、《九鯉湖瀑布》等。1962年後,從事自由詩、民歌體和古典詩詞研究。詩人受過惠特曼、聶魯達的影響,也從祖國傳統的詩歌以及民歌中吸取營養,接受中外詩歌的多種表現方法,註意題材和形式的多樣化。現為福建省文聯專業作家,已將20年來所寫的詩作收編為《迎風集》、《雙虹集》、《福建集》三個詩集。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了《蔡其矯選集》。

內容概要

祈求

我祈求炎夏有風,冬日少雨;/我祈求花開有紅有紫;/我祈求愛情不受譏笑,/跌倒有人扶持;/我祈求同情心——/當人悲傷/至少給予安慰/而不是冷眼豎眉; /我祈求知識有如源泉/每壹天都湧流不息,/而不是這也禁止,那也禁止;/我祈求歌聲發自各人胸中/沒有誰要制造模式/為所有的音調規定高低; /我祈求/總有壹天,再沒有人/像我這樣的祈求。

波浪

永無止息地運動,/應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壹切都因妳而生動,/波浪啊!沒有妳,天空和大海多麽單調,/沒有妳,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 /妳是航海者最親密的夥伴,/波浪啊!妳撫愛船只,照耀白帆,/飛濺的水花是妳露出雪白的牙齒/微笑著,伴隨船上的水手/走遍天涯海角。今天,我以歡樂的心回憶/當妳鏡子般發著柔光,/讓天空的彩霞舞衣飄動,/那時妳的呼吸比玫瑰還要溫柔迷人。可是,為什麽,當風暴來到,/妳的心是多麽不平靜,/妳掀起嚴峻的山峰/卻比暴風還要兇猛? 是因為妳厭惡災難嗎?/是因為妳憎恨強權嗎?/我英勇的、自由的心啊/誰敢在妳上面建立他的統治? 我也不能忍受 *** 的呼喝,/更不能服從邪道的壓制; /我多麽羨慕妳的性子/波浪啊!對水藻是細語,/對巨風是抗爭,/生活正應像妳這樣愛憎分明/波——浪——啊!

雙桅船

落下兩片白帆/在下午金色的海面上/像落下兩片饑渴的嘴唇/緊貼著大海波動的胸膛。在它下面/是隨著微波歡笑的陽光/在它上面/是含情不語的風。我想/這就是船對海的愛/和周圍對這愛的頌揚。

珍珠

貝的創傷!/外來的妨礙物/侵入柔軟的體內/壹月又壹月,壹年又壹年/裹上壹層又壹層的粘液/使它圓潤光滑/這是痛苦的結晶/海的淚/卻為人世所珍惜!/我仿佛覺得它猶帶著海的鹹味/帶著日月星辰和雲的悲泣。

悲傷

它來時有如滾滾的烏雲/鋪天蓋地,氣勢兇猛; /壹霎時把光明都吞沒了/還帶來嚇人的閃電和雷鳴。於是臨到壹場傾盆大雨/好像白帳子籠罩四境;/高山大河全消失了/只見草木倒伏,路面沸騰。但是它終於被自己帶來的風吹掉/轉眼之間它已無蹤無影; /天空顯得比以前更加蔚藍,/大氣有如透明發亮的水晶。它不但不能壓碎我的心,/反而洗亮了我的眼睛; /它沒有壹次能逃脫我的微笑,/也沒有壹次贏得我的尊敬。

燈塔

高舉徹夜不熄的光明,/照臨四周深不可測的陰影,/使荒漠的海域不再死寂,/在黑暗中心激起海之戀情。/那幽光從波浪與巉巖遠射出去,/無視於大海洶湧咆哮的警告,/像飛流壹般傾瀉出狂喜的愛,/感染每壹個夜航中海員的心。/仿佛是作為自由的報信者/闖進這蕭索的時代,/為了播送歡樂/忍受暴風驟雨的襲擊/挺身和苦難鬥爭/生活是由憤怒和對人的熱情構成。

海潮,永恒的呼號。/星辰,永恒的沈默。/吶喊和無聲/都不由人選擇。不為真實寫詩很容易。/謊言只為掩飾空虛。/光榮的花瓣/並不就是真理。探索人心已成為詩的生命/也許曾經找到可又失落。/青煙和灰燼,/都是火的兄弟。

時間的腳步

我聽見它/當往日的呼喊變成低語/當長期的緘默化為悲憤 當頌揚之場不再感人/當眼睛尋找生動事物/我聽見它 在面前的舞臺上展開/當歷史被召喚回來/在冰冷的記憶中/顛來倒去地浮現 當最好的經驗/在現實的幕布上退色/當年代久遠的夢想/在幽暗中絮語/我聽見它,我聽見它。

作品鑒賞 蔡其矯的詩向來的特點是,歌唱我們生活中的光明,但也嚴肅地正視生活中的落後、痛苦的現象。在50年代,他屢遭批評,原因是他對現實的這種清醒態度,是他在詩中表現的所謂“不健康”情調,是他大量采用的自由體形式。這種批評並不公正,詩的世界不應該是狹窄的,花園裏不應該只是單調的熱鬧。60年代,蔡其矯的詩很少。打倒“四人幫”之後,他又重新煥發了創作的活力。詩集《祈求》是他寫於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作品。在這裏看到的依然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對現實的關註和對於藝術的不懈追求。《祈求》壹詩寫他對於社會發展變革的種種希望,希望以致於祈求,所表明的是詩人急切虔誠的心態。詩人祈求消除禁區,祈求豐富,祈求人間正義,最後三行使得詩的意蘊往上跳了壹個層次:祈求不再祈求。這不只是藝術技巧問題,由此可以想象多年來詩人祈求得多麽苦。與此題目相仿佛的另壹首詩《請求》,寫得更有意思。詩人請求愛情給他勇氣、果敢和明斷,請求自由給他信心、審美和尊嚴,最後,在獲得勇氣和信心之後,詩人“把燃燒的挑釁擲給太陽”。這詩寫於1976年,詩人以這樣哲理性詩句表達了對於愛情和自由的渴望,這在當時是有啟蒙作用的,而對於作者,我想正好表達了他的體驗。《波浪》表明詩人很會體驗,他說波浪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還說如果沒有波浪,就會感到單調和寂寞,甚至於說波浪“照耀白帆”,這是壹個很好的描寫和感覺。這首詩的技巧還表現在:從第二人稱轉到第壹人稱,讀者於是發現,波浪原來就是詩人的心,原來詩人羨慕波浪的性子。在這壹本詩集中,就這壹首寫於60年代,寫於1962年,因而就能從中了解詩人60年代的心態。《珍珠》的構思是新穎的,獨創的。通常是贊揚珍珠的美麗和純潔,而在這裏詩人說珍珠的孕育是淵源自見的創傷,是痛苦的結晶,是海之淚。這是很可以給人啟示的,大凡美好的東西,都是痛苦的結晶。我們設想,蔡其矯的詩讀起來很美,恐怕也可以說是痛苦的結晶吧?《悲傷》這樣的詩裏,有詩人很深的體驗,也有很深的思考。詩人說悲傷它來勢兇猛,但終於會被自己克服,尤其是詩人說不能被悲傷壓倒,而要讓悲傷洗亮眼睛,要用微笑來面對悲傷,甚至要鄙視悲傷,這些詩句是很能振奮人的。可以想見,詩人恐怕曾經經歷過太多的悲傷,但終於以悲傷中走出來,獲得了理性。這樣的詩裏所包含的人生經驗和人生哲理是有分量有深度的。《雙桅船》壹首是以想象和比喻取勝。做詩很要緊的壹條是獨創,是有獨特的想象,有人甚至把詩創作歸結為運用與更新比喻。在傳統的比喻裏,落帆大都帶有壹些落潮、惆悵、消沈的意味,而在蔡其矯這首詠落帆的詩裏,“像落下兩片饑渴的嘴唇/緊貼著大海波動的胸膛”,完全是壹派陶醉的愛的氛圍。用這樣的描寫來比喻“船對海的愛”,是既大膽又新鮮的。從這本詩集裏幾首吟詠大海的詩,可以看到蔡其矯詩創作的嬗變。蔡其矯在50年代的詩,有不少是寫海的。東海,南海,海的濤聲,海島上的懸崖,海上的颶風。寫在大海上巡行,在海邊瞭望的保衛海的水兵,寫漁家女兒,寫燈塔管理員,詩人“用熱情的詩句歌頌海上衛士和海上建設者”。到了七八十年代,從這本詩集的幾首詩如 《雙桅船》、《珍珠》、《夜行》等看,社會層面的明顯描繪減少了,詩人自己內心的體驗加深了。這種情況,正如詩人在《詩》裏所寫:“探索人心已成為詩的生命/也許曾經找到可又失落。/青煙和灰燼,/都是火的兄弟”。蔡其矯的詩在新時期之所以煥發活力,探索精神是重要原因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