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莊子的三言

莊子的三言

“寓言”“重言”是敘述描寫,“卮言”是議論。

1、寓言

為大眾所熟知的寓言有兩大要素:“壹是故事性,二是寄托性。”寓言本身並非通過邏輯思維方式來判斷推理,而是通過訴諸形象、故事來闡明釋義道理。寓言是“三言”中所占比例最大、莊子用力最勤、取得成就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壹“言”。

2、 重言

漢字的博大精深便在於,相同的字形有著不同的字義,重言(重疊的重)與重言(尊重的重)雖字面相同,意思卻毫無關聯。對二者我們要分別進行論述。重言在現代語文的修辭手法中,念作為重疊的“重”,指兩個相同的漢字重疊在壹起組成壹個詞。從字數上來說,也稱為“疊字”。

3、卮言

在《莊子》的研究過程中,歷代學者對“三言”中卮言的理解分歧最多,評價也最難統壹。

莊子以“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對卮言進行直接的描述,旨在強調卮言如日出壹樣強大的力量,明確指出“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的作用。

這便是卮言,可以隨心表達、與日俱新、無有成見的言論,與自然合乎因循無盡的變化和發展,以此持久延年,歷久彌新。這也是的莊子處世原則,順其自然,超然物外,與時俱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正是有了卮言的存在,莊子的“道”方能簡明直接的論述,他的哲學思想才能夠發揮得淋漓盡致。

擴展資料

莊子的寓言皆“無端崖之辭”,差不多完全是主觀臆想的產物,突破時間和空間、自然和社會、神話和現實的種種界限,千姿百態的形象,奇幻莫測的構思和汪洋恣肆的語言,構成奇文。

所謂“以重言為真”,即虛構假托前人言行,求實尋真。莊子“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莊子的思想精深博大,在這“沈濁”之世,無法以莊重嚴正的文辭表達思想,只能以虛擬假托的“重言”出之。莊子筆下,“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的宋榮子(即戰國中期思想家宋研)、“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的列子(即戰國鄭哲學家列禦寇),已被莊子改造重塑失其本真。

莊子 “以卮言為曼衍”。莊子以形象寓理,其“卮言”含蓄隱晦,內容具有相當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無所待而遊於無窮”。對莊子“卮言”的理解歷來頗多分歧,莊子主張“大道無言”“道不可言”。

“道”,是超越的無限的,“言”,是世俗的有限的。無限的世界不能用有限的言辭解釋清楚。或許在莊子的心目中,本來就無意以有限的“言”說清玄妙的“道”。因此,莊子的“卮言”方給人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強烈印象。

“莊子”給人以撲朔迷離捉摸不定的印象。莊子之文風,比喻奇特,聯想豐富,意象變幻,文字跳躍,妙筆縱橫,別具壹格。所以魯迅先生“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這壹評判,誠為至言。

以莊子思想核心為綱,以“寓言”“重言”“卮言”三言為目,那麽“莊子”就不難解讀了。

追求自由的心態是以放棄對別人的偏見和欲望為前提。在三千多年前,莊子的境界是宇宙的境界,人世永無絕對自由,人會永遠因的某種意識和欲望受到壓抑而感到不自由。文明以探索靈魂奧秘,追求心靈的自由為尺度。

百度百科-“三言”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