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化作蝴蝶。
早年間,男的念書,女的不念書。祝英臺要去念書,爹爹說:“念什麽書?咱丟不起這份名譽。”嫂子也不叫去。
祝英臺裝了個算命的打板先生,英臺爹爹把算命先生請到家去算命,算完命,爹爹誇算命先生算得準,賞了壹些銀子。英臺把帽壹摘,把衣裳壹脫,說道::“口口聲聲叫先生,妳連女兒還認不清。”爹爹見算命先生是英臺裝的,連說:“罷了!罷了!”就答應叫英臺去念書。
英臺嫂子說:“壹個閨女家出去念書,不抱著外甥回來才怪呢。”英臺說:“我把這件紅綾襖埋在窗外月季花下,如果這件紅綾襖爛了,就是我在外邊學壞了,這件襖不爛,祝英臺就不能學壞。”
祝英臺女扮男裝,領著個丫環扮的書童去念書。嫂子在家使壞,燒開水澆紅綾襖,又弄些燒灰培在月季花下,好叫紅綾襖爛了,可是,燒開水澆花,越澆越茂盛,培燒灰燒紅綾,越燒越鮮明。
祝英臺和梁山伯在壹塊念書,倆人在壹鋪炕上睡覺,英臺不脫衣裳,梁山伯問她睡覺怎麽不脫衣裳,英臺說:“俺娘生得拙,釘扣釘壹百,解扣解到亮,系扣系到黑,俺就爽心不稀脫。”
英臺到了月頭身上不利索,梁山伯就問她怎麽腚上有血,她說:“俺腚上生了個追腚,月月來送血。”祝英臺尿尿蹲著尿,梁山伯又問她怎麽蹲著尿尿,英臺說:“站著尿尿學狗尿,蹲著尿尿講禮道。”
祝英臺看好梁山伯了,念完書住家走,就把繡花鞋給了師娘壹只,叫師娘給他倆做媒人。
他倆走了不遠,祝英臺把梁山伯手心上寫了壹個反“女”字,叫他回去問問老師是個什麽字。老師壹看,就知祝英臺是個女的,他把梁山伯的真魂壓在了硯臺底下。梁山伯就沒有真魂了,兩個人就下山了。
走到壹個疃旁,祝英臺想告訴梁山伯自已是個女的,又不好直說,就轉著彎說道:“走壹疃,又壹疃,
遇上個大嫂在壓輾,
我問大嫂怎麽壓,
吱嘎嘎,吱嘎嘎,
條帚掃,簸箕扇,
壹瓢壹瓢往上添,
壓出小米好做飯。”
梁山伯說:“說這些做什麽?趕快走吧。”兩個人又走。走啊,走啊,祝英臺又說:“走壹裏,又壹裏,
遇上個大嫂納鞋底,
我問大嫂怎麽納,
大針納來小針拔。”
梁山伯說:“說這些做什麽?趕快走吧。”兩個人又走。走到壹條河邊,祝英臺又說:“走壹河,又壹河,
河裏壹對大白鵝,
頭裏走的是公鵝,
後邊母鵝叫哥哥。
叫聲大哥背過河。”
梁山伯不明白祝英臺的意思,又說:“脫下襪子鞋過唄。”祝英臺又說:
“濕了裹腳清水擺,
濕了花鞋難也難死我。”
梁山伯還是說:“妳凈說這些做什麽?咱趕快走吧。”兩個人又走。走啊,走啊,遇上個井,祝英臺說:
“走壹井,又壹井,
子說萬說妳不醒,
妳看井裏有個什麽景?”
梁山伯往井裏壹看,他倆的影子照在井裏,就說:“有兩個小人唄。”他倆又往前走。走啊,走啊,遇上個松林,松林裏邊有壹丘墳,祝英臺生氣了,說:
“走松林,又松林,
松林裏邊有丘墳,
丘墳裏邊有死人,
妳比死人還差幾分。”
梁山伯還是不明白,說:“說這些做什麽?趕快走吧。”兩個人還是走,眼看要分手了,祝英臺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就對梁山伯說,她家有個小妹,把小妹許配給梁山伯,梁山伯還是不明白,兩個人就只好分手了到了家。
老師把梁山伯的真魂放了回來,他想起了祝英臺道上說的話,就知道祝英臺是個女的,馬上去英臺家求婚。到了英臺家,英臺爹爹已把她許配了馬家。馬家富,梁山伯家窮,英臺的爹爹嫌貧愛富,不許英臺嫁給梁山伯。
梁山伯回家後,天天想祝英臺,得了病死了。臨死前,他告訴媽媽,把他埋在馬家大道旁。祝英臺去梁山伯家吊孝,見梁山伯睜著壹只眼,閉著壹只眼,她說:“妳壹眼睜,壹眼閉,妳閉上眼睛有賢妻。”梁山伯的眼就閉上了。梁山伯家就把他埋在了馬家大道旁。
英臺結婚那天,裏邊穿喜服,外邊穿孝衣。花轎走到梁山伯的墳時,壹股旋風上拄天,下拄地,刮得擡花轎的走也走不動,英臺要下轎看看梁山伯的墳,落下轎,祝英臺撲到梁山伯的墳上就哭,哭啊,哭啊,墳“呼嘎”壹聲裂開了,祝英臺壹頭紮進墳裏去了,墳裏飛出了壹對白蝴蝶。
擴展資料:
梁祝的真實性
關於梁祝傳說,有眾多權威專家學者考證歷史上確實真實存在過,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並有眾多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可供佐證。
明代崇禎版《元氏縣誌》裏明確記載“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沖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該記載無疑是元氏產生“梁祝傳說”最有利的史料證明。
初建於宋初的封龍書院到目前為止仍然保留著相傳梁祝二人壹起讀書的讀書洞,同時,在宋代石橋“吳橋”旁邊有壹處古墓,被譽為古代元氏八景之壹的“吳橋古冢”,相傳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
在考察了位於元氏封龍山上的封龍書院以及查看相關史料後,梁祝傳說基本能夠和本地名勝古跡聯系在壹起,有充分的史料來源和民間資料。
據元代鐘嗣成的《錄鬼簿》記載,元曲四大家之壹的白樸創作的15部元雜劇中就有壹部名為《祝英臺死嫁梁山伯》。白樸曾師從元好問,因著有多種雜劇而成為戲劇家。元好問長期活動在封龍山壹帶。白樸的這篇雜劇很可能是取材於當地傳說,遺憾的是該劇本已失傳。
中國***產黨新聞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