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

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

 《桃花源記》描述的是壹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通過課文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理解其社會理想。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初中 八年級 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壹

 課標引路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註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

 單元學習要求

 “學習本單元,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壹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懂課文大意,積累“交通”“妻子”“無論”“不足”等常用的文言詞語。

 2、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社會理想。

 過程與 方法

 1、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通過多種誦讀形式讀懂課文大意。

 2、在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展開想象,進行文學再創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同時形成自我的情感體驗,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

 2、引導學生珍視今天的和平生活,熱愛祖國。

 教學過程

 導入

 1、導語:同學們,妳知道世外桃源這個 成語 嗎?(請壹個同學 說說 “世外桃源”這壹成語的含義及出處,並屏顯該成語的含義,提醒學生積累該成語。)

 2、學習目標(屏顯)

 (1)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通過多種誦讀形式讀懂課文大意,並積累壹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了解作者的社會理想,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3)品味語言,展開想象,進行文學再創作。

 (設計意圖:1、開門見山地導入新課。3、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環節之壹?讀懂課文,積累詞語

 壹、正讀

 1、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或把握不準的字圈出來,然後利用註釋和工具書合作解決。

 2、屏顯重點字詞,正音並幫助學生掌握。

 夾岸數百步

 豁然開朗

 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黃發垂髫

 便要還家

 鹹來問訊

 此中人語雲

 詣太守

 南陽劉子驥

 3、大聲朗讀課文,註意節奏,畫出把握不準的語句,師生***同研討。

 (屏顯可能誤讀的 句子 )

 緣溪/行

 忘/路之遠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後/遂/無問津者

 二、點讀(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向閱讀課文註釋,要求學生“點”著課文註釋,壹個壹個地讀)

 1、要求學生大聲地慢慢地理解性地朗讀課文註釋,不理解之處畫上橫線。

 2、學生質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詞,幫助學生理解積累。

 (1)重點字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便扶向路

 (2)通假字:便要還家

 (3)古今異義詞:交通妻子無論不足

 (4)壹次多義:舍誌尋

 (5) 同義詞 :鹹=悉=皆=並緣=扶要=延

 (6)成語:世外桃源怡然自樂豁然開朗無人問津落英繽紛

 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學生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

 1、各人自讀自譯,畫出不會翻譯的語句。

 2、男生提出疑難,女生翻譯。

 3、女生提出疑難,男生翻譯。

 (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並糾正不當之處,屏顯學生可能不大會翻譯的語句)

 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4、齊讀課文。

 教學環節之二?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社會理想

 壹、品讀(所謂“品讀”,就是在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析、品位和賞析。)

 1、桃花源的外面是什麽樣子的?請從文中找出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的語句。

 2、桃花源的裏面是什麽樣的呢?請從文中找出描寫桃花源內部環境的語句。

 3、桃花源中的人給妳留下怎樣的印象?

 (小結:作者筆下的桃花源環境優美,男女耕作,老少皆樂,民風淳樸,是壹個和平安寧的地方。)

 5、這樣的地方在當時找得到嗎?為什麽找不到呢?

 6、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理解其社會理想。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乘的環境裏,中年以後長期隱居在農村(寫作本文時作者已57歲,隱居農村已十余年),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裏,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這篇 文章 裏,他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中。(屏顯)

 教師引言:唉,陶淵明何其不幸,生在亂世之中,這麽尋常的生活對他來說卻是壹個遙不可及的夢。而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同學們,飲水得思源,妳知道在這太平盛世的背後,有多少人的努力嗎?妳知道我們能夠坐在這兒學習,這背後有多少人在為我們默默地付出嗎?是啊,我們要珍視今天的和平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為國效力。

 二、拓展延伸?追尋妳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教師引言:千百年來,桃花源的 故事 讓無數人為之傾倒,因為它構建了壹個美好的樂“源”。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壹個世外桃源吧。同學們,妳理想中的自我、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什麽樣子的呢?

 教師練筆:《我有壹個夢》

 我有壹個夢

 我有壹個夢。夢裏,天空蔚藍蔚藍的,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山,郁郁蔥蔥的,各種動物歡樂地奔走其間。水,澄澈見底,魚兒蝦兒暢遊其間。啊,夢裏的世界多麽潔凈!沒有滾滾而來的沙塵暴,沒有四處彌漫的霧霾,沒有工業廢水,沒有漂浮的塑料袋。

 我有壹個夢。夢裏,中東部家庭和西部家庭手拉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手拉手,全世界的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不用踏著泥濘步行數裏去上學,不用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啊,夢裏的世界多麽美好!沒有貧窮,沒有疾病。

 我有壹個夢。夢裏,世界和平安寧,沒有殺傷性的武器,沒有戰爭,更沒有屠殺。

 ?

 教學環節之三?品味語言,展開想象,進行文學再創作

 壹、研討漁人與村人的對話(體會本文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二、展開想象,寫壹寫《村人與漁人談話錄》《漁人與太守談話錄》

 教師練筆

 (壹)

 漁人(自言自語地):哇塞,這是什麽地方啊?天上?人間?

 村人:妳是誰?從哪來?

 漁人:我?,我是打漁的,今天天氣好,運氣也好,打了好多魚。我就劃著船沿著溪水走著走著,看到了壹片美麗的桃花林覺得很神奇,就跟著過來了,沒想到這裏別有洞天啊!我是不是在做夢啊,妳們這是天上,還是人間?

 村人:傻瓜,當然是人間了!

 漁人:那這裏的“人間”跟我生活的的那個“人間”迥然不同,咋回事呢?

 村人:這?,說來話長啊,還是到俺家裏去,咱們慢慢聊吧。

 (二)

 ?

 作業布置:

 壹、必做題

 1、把重點字詞整理到 筆記本 上。

 2、完成《基礎訓練》前六大題。

 二、選做題(從以下題目中任選壹題)

 1、寫壹寫妳心中的世外桃源。

 2、展開想象,寫壹寫《漁人與村人談話錄》或《漁人與太守談話錄》。

 附:板書設計

 環境優美

 男耕女作

 老少皆樂

 民風淳樸

  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感受桃源勝境,理解作者表達的社會理想。

  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學習。

 2、導練結合,充分體現“練為主線”,培養思維和創新能力。

 3、誦讀法。

 教學時數:2課時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記”是古代壹種文體,本文原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就出自本文。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大致內容,對學習中的疑問作出標記。

 2、聽課文範讀,註意字音、斷句,理清課文思路,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哪些情節?

 3、妳能用最簡潔的詞語概括桃花源在妳心目中的整體印象嗎?

 (美、樂、奇)

 (解說:這壹環節的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在導語的鋪墊和撩撥之下,學生帶著興趣進入課文,體現自主精神,教師可利用課件進行檢測,如字音、壹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幫助學生在自讀中理解大意,掃除障礙;通過範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桃源作出初步評價。)

 三、分步品味

 (壹)想象桃源之“美”

 1、找出描寫桃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朗讀並背誦。

 2、桃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妳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妳能選壹個景點用下面的句式描繪壹下嗎?

 句式:這裏的------美,妳看(聽)------

 3、教師點拔,發現描述者對詞句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予以指正,對有創造性的予以肯定,註意以下字詞:鮮美、開朗、交流

 4、小結:聽了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壹幅幅美麗的畫面,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風景秀麗,美在靜謐祥和,更美在民風淳樸。

 (解說:這壹環節的設計著眼於 想象力 、表達力和培養、訓練。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進行創造性的描繪,並在課文內容的串聯下,點撥字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深入探究課文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理解桃源之“樂”

 1、桃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那麽“樂”表現在什麽地方?

 2、自讀2、3段,以其中壹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那些人為什麽樂?

 3、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對桃源內社會生活的描寫,並調動歷史知識,得出桃源之樂的根本原因。

 4、學生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解說:這壹環節的設計在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桃源之樂,並結合古代社會的黑暗現實,理解桃源之樂的社會根由。力求突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特征,加深理解課文,進行 思維訓練 。)

 (三)評讀桃源之“奇”

 1、桃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桃源廳在何處呢?

 2、評說桃源之“奇”,指導朗讀。

 評:桃林之奇

 山洞之奇

 人們之奇

 結局之奇

 讀:讀出驚奇語氣,讀出重音。

 3、小結:全文曲折回環,懸念叠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桃源似有而無,似真而幻。作者的描繪令人心馳神往。

 (解說:這壹環節放手讓學生發現和評論,將思維訓練、語言訓練和朗讀訓練繁密結合。由評讀桃源之奇到探索詩人引人入勝的寫作技巧。)

 第二課時

 四、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1、作者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社會理想,妳有什麽看法?

 2、歸納:毛澤東《登廬山》中的壹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中華大地的千年世態變,怎能不豪情滿懷?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如果陶淵明地下有知,不知欣喜為如何?

 (解說:本環節也是學習目標之壹,主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對學生進行理想主義的 教育 。)

 五、課堂練習

 (壹)字詞

 1、註音:豁然 儼然 阡陌 垂髫 邑人 詣太守 驥

 2、解釋下面詞的古義和今義:交通 妻子 絕境 無論 鮮美

 3、解釋多義詞:舍 尋 誌 為 乃

 (二)閱讀後做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 捕魚 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 , ,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4、填補文中橫線上的語句。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意思是(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都是壹個樣式,很相象。

 B、第壹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渲染氣氛,為桃源的美好作烘托、鋪墊。

 C、“豁然開朗”壹詞寫出了漁人進入桃源後的感受。

 D、第二段主要寫了桃源的美好環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6、“黃發垂髫”指 ,這裏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

 (三)閱讀後做題:

 ( )見漁人,乃大驚,問( )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離,( )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7、將“漁人”“村人”這兩個詞語,準確填入文中的括號內。

 8、用原文回答下面問題:桃源人“皆嘆惋”的原因是什麽?

 9、翻譯“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六、拓展延伸

 1、欣賞:影視歌曲《神奇的九寨》。

 2、課外閱讀:《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源行》(王安石)、《桃花溪》(張旭)、《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總說:本教案力求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結合課件,努力激發學生興趣,充分體現引導自學,體現了新課標精神。教學中以“美、樂、奇”為切口開始全文的學習,又緊扣“美、樂、奇”收束,課堂練習力求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通過課後延伸,開闊視野,提高理解、鑒賞水平,了解陶淵明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的影響。挺實用。)

  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三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壹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古今異義詞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加強誦讀訓練。

 教學難點:

 認識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中應註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可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再體會領悟其語言特色和思想。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壹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壹、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二、指導閱讀“閱讀提示”,簡介作者作品。

 ①陶淵明,名潛,字子亮,東晉詩人,詩歌多以表現田園山水、歸居之樂見長。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生靈塗炭。陶淵明曾做過幾任小官,因不滿現實黑暗,辭官歸隱,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可獨立成篇。

 三、教師範讀課文,然後學生自讀課文。

 1.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儼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1)基本讀準斷句,註音語氣節奏。

 ②讀完後理出難解的字詞句。

 四、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請三位同學讀完全文。

 教師要糾正讀音錯誤,不明顯的句讀錯誤暫呵不予糾正,留待下面的教學環節。

 2.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可讓學生發言提出.也可讓學生自由上講臺寫在黑板上。教師在此基礎上歸類整理。要求學生領會掌握以下加點字同的含義:

 ①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為具言所聞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2)乃不知有漢:竟:乃大驚:竟

 3)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都兩兩狼之並驅如故:壹起

 4)壹為具言所聞:詳細地具答之:詳細地

 5)甚異之:對?感到驚異欲窮其林.窮盡,走到盡頭

 鹹來問訊:都黃發垂髦:用特征來指代老人和小孩

 復延至其家:請處處誌之:同“誌”,作標記

 諧太守:到?去,尋病終:死

 6)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現在指神情莊重或假裝正經的樣子。

 阡陌交通:交錯相通。現在指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率妻子邑人?:妻子兒女。現在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魏晉:更不用說。現在用作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說如此:像這樣。現在指“這樣”。

 芳草鮮美:鮮嫩美麗。現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練習五,了解文言文主語、賓語的省略情形。

 五、誦讀訓練。(鍛煉朗讀能力,加深課文理解。)

 教師應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讀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雲?中“語”舊讀玉,現不作要求。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語調、節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問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應重讀,語調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

 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3.自由朗讀,鼓勵學生力爭有所提高進步。4.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背出第壹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語的意思。

 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恰然自樂世外桃源無人問津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壹、檢查作業。

 1.抽查第壹、二自然段的背誦情況。2.學生口頭解釋所查成語的意思。

 二、結合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課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哪些情節?

 發現桃花源(第1段);進訪桃花源(第2、3段):尋找桃花源(第4、5段)。

 2.齊讀第1段,思考:漁人是怎樣發現桃花源的?為什麽會“甚異之”?這壹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遠近”說明漁人走了很遠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說明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漁人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這壹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壹開篇就渲染出壹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會是什麽樣子呢?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3.請壹位同學們朗讀第2段,思考: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見到了怎樣的景致?

 進入桃花源不容易:“林盡”-“壹山”-“小口”-入”-?”極狹”-“復行”,這表明桃花源的隱蔽,與世隔絕,難於發現。

 漁人見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見到的人“悉如外人”?“恰然自樂”,說明桃花源環境幽清,人們生活美滿安寧,豐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齊,音律和諧,生動地勾畫出壹幅祥和安寧的田園圖畫。

 4.請壹位同學朗讀第3段,思考:

 ①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麽?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雲....無論魏晉”相呼應。””設酒殺雞作食?”,“鹹來問訊”表現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②“皆嘆惋”說明了什麽?

 漁人“?。壹為具言所聞”應說的是秦末以來戰亂的歷史,桃源人聽後,為世上的動亂、黑暗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5.默讀課文最後兩段,思考:

 ①漁人離開桃花源後“處處誌之”,目的是想今後再訪桃花源,可人們再去尋找時,卻“迷”、“未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麽?

 使人覺得桃花源是壹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聖地,可遇而不可求。

 ②最後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

 與“不足為外人道也”壹句相呼應。

 三、齊讀全文,討論 總結 以下內容。

 1.課文在情節的安排處理上有什麽特點?請具體談談。

 情節的曲折、跌宕的表現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麽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裏邊到底有什麽?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③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麽用意?①為什麽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壹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步步相生,使課文情節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以上為理解要點。》

 2.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理想社會?

 應聯系作者所生活的社會時代背景來理解。這壹理想社會表現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壹種美好的願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導學生去認識“它只是壹種空想”之類的方面。)

 四、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寫壹篇小短文。要求:①設想妳是漁人,寫妳進入桃花源後的見聞,不與課文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