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方言中壹般讀作 “kū lüàn”。
蒙古語音譯詞,又譯為“庫倫”。
其字型由“口”框住的“四方八面”可形象的表示其意為“城圈”即“圍起來的草場”,通俗的說指“網圍欄”。在內蒙古方言中指圍住的土地,特指牧民為了保護草場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壞而用鐵絲網圍住的壹片草原,稱為“草圐圙”。“圐圙”壹詞現多用作地名,如祁縣東觀鎮南圐圙、展旦召大圐圙等。
河南方言中也有這個詞。除了做“圓圈”、“範圍”講以外,還可以做動詞,如將某東西圈起來可以說“把它圐圙住”。讀“kuluan”。做名詞時壹般加兒化音,讀“kuluaner”。如月暈,可以說“月亮四周有個圐圙兒”。
北方方言,即“環兒(huár)”之反切,意與“環”同,通常寫作“胡拉兒(hú lar)”,作為前綴時作“胡拉(hú lā)”,如“胡拉圈兒(hú lā quār)”。
位與河北省張北縣境內有壹個鎮應叫“大圐圙”在當地地名實為“大囫圇”,可是在生活中當地的老百姓還稱之為大圐圙dà kū lüàn,據歷史資料記載,此地名源於蒙古語。
位於山西省山陰縣也有壹個村子叫圐圙村。
習俗
山西省的壹些地方,在孩子做滿月的時候,要做壹種食品——大饅頭,不過饅頭的形狀是壹個圈,類似現在糕點店裏的圈面包,大小可以套在孩子的脖子裏,這種圈饅頭,當地的老百姓就叫做——圐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