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恐怖小說要註意什麽事項。(這類的高手和作家來)
恐怖小說的寫手在增加,作品的數量也在增加,出作品的出版商也在增多,但是具體到單本的恐怖小說銷量大多數作品卻並不大。恐怖小說在經過了四五年的發展後,為什麽會越來越像早點攤的小吃,品種多卻賣不出價錢來?為什麽沒有出現壹道大菜?這裏面有什麽原因呢? 除了出版商包裝的力度,以及對市場仍然感到陌生以外,恐怖小說創作上的缺陷,即套路化和程式化的寫作,也是壹個因素。 在某壹類型的文學作品盛行的時候,這壹類作品就可能出現套路,大家可能都自覺不自覺地往盛行的風格上靠攏。比如軍旅小說,官場小說,偵探小說等,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恐怖小說也壹樣。 那麽恐怖小說的創作套路是什麽?我看了部分作品,總結了壹下。 第壹,就是遠離生活。很多恐怖作品,喜歡把故事發生的場景放在荒山、野村、古廟、老宅之中,認為這些地方本身就很恐怖,可以增加作品的恐怖元素。其實,這是壹種偷懶的行為。因為現實生活中的讀者,已經越來越遠離這些所謂的恐怖元素,缺乏對這些東西的認知,再加上接觸的恐怖作品比較多了,也就對這些東西產生了麻木感。把故事放到壹個遠離現實的地方去展開,雖然容易任意想像,寫起來會舒服簡單些,但本身就為這個作品埋下了失敗的伏筆。不管什麽類型的小說都不應該遠離生活。 第二,過多的第壹人稱的自述式描寫。以“我”為視角進行寫作,也是相對容易和快捷的,尤其是在中短篇恐怖小說中,這種做法尤其盛行。但我認為,第壹人稱的寫作,從市場來看,卻是個劣勢,因為讀者必須得首先接受“我”的視角。如果“我”的身份過於特殊,或者作者的寫作主觀性太強,可能讀者會有接受的困難。而且如果幾個中短篇結成集子,壹大堆“我”,很容易語氣重復相近,引起閱讀疲勞。 第三,只有恐怖場面的描述,缺乏故事的邏輯鋪陳,根本就沒有思想內涵。這是大量恐怖作品的通病。換句話說,根據傳說也好、生活中的觀察也好,寫出壹個恐怖的場面是相對容易的。很多寫手也由此有了創作的沖動,在小說的起始階段大量描述恐怖的場景,布下疑團,但卻缺乏對故事整體脈絡的把握,寫到後來,寫手完全控制不住局面,造成了很多故事情節上的漏洞,甚至無法自圓其說。在最起碼的故事邏輯都很難把握的情況下,當然就更談不上有思想內涵,或者說想通過故事去表達什麽。這樣的寫作,唯壹的後果就是把不成熟的,或者失敗的作品推向了市場。 第四,恐怖小說不能給讀者恐怖以外的東西。很多人都有這個認識,就是恐怖小說不能為了恐怖而恐怖。但不為了恐怖還為了什麽呢?去年《鬼吹燈》的成功就給人很多啟示。因為這部小說除了高潮叠起的情節外,還夾帶有大量的地理或者生物知識,很有探險的味道,能大大豐富讀者的閱讀。說白了,看完長見識——雖然這見識是真是假還有待考證,但這足以讓《鬼吹燈》成為壹個與眾不同的作品,讓讀者能感知到新的口味。而當下很多所謂的恐怖作品,缺的則正是這個“恐怖以外”。這與作者的興趣、知識水準有著很大關系。 第五,語言的枯燥與單壹。恐怖小說該用什麽語言來寫?很多人都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煞有介事式的敘述方式,也就是比較壹本正經的敘述,然後再用這樣的語言去造恐怖效果。由於這樣寫作的人太多,很容易就造成千篇壹律的場面。但仔細想想這兩年比較受歡迎的作品,則大多拋棄了模式化的語言,作者多是有自己的語言個性的,比如天下霸唱,比如壹枚糖果。其實語言這個東西,完全在於作者自己的把握。即使是在寫恐怖小說,也沒有必要端起架子來,可以幽默,可以哀婉,可以氣勢磅礴。在任何類型的創作裏,成功者都是語言有個性的。 第六,恐怖小說的邏輯落點過於單壹。所謂的邏輯落點,就是壹個故事發展到最後,揭開迷局,到底是怎麽回事。過多的恐怖小說尋找的邏輯落點,不外乎是幻覺、精神病患者、夢、鬼神、異度空間或者是有人故弄玄虛之類。這就給人枯燥之感。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彩,恐怖小說的作者也應該善於在生活中發掘,不要過度拘泥,畢竟遇到上述情況的人還是太少了。 第七,也是最重要的壹點,那就是報復情結。報復情結在恐怖小說中出現得如此密集和頻繁,不得不說是作者創作的巨大誤區。壹件事情,出人命了,或者是鬼出來嚇人了,或者是遇到了奇奇怪怪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壹種報復。其實故事的源頭讀者很容易猜到,就是什麽人受了委屈,有了冤情,或者戀愛失敗,等等,不管是怎麽樣,就是變成鬼了,也要報復壹下,這樣才能心滿意足地投胎去也。現在恐怖小說裏的報復情結,很像是武俠小說裏的奪寶情結,大家為了什麽秘籍,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換到恐怖小說裏,大家為了生活中的委屈,動不動就出來嚇人。這種創作,很可能是受了因果報應的思想影響,人們都想通過對壞人立竿見影的報復,來達到懲惡揚善的目的。實際上,這又是壹個陷阱,因為讀者很容易就意識到,壹切陷阱都是為了報復,所以大家只關心報復的手段與程度,這就提高了寫作的難度,甚至讓寫作變得枯燥,寫手們絞盡腦汁想的,都是如何報復才更血腥更恐怖。這對讀者也是不好的誤導。 其實報復心強的,只有人。到了鬼神境界,即便是冤死的,恐怕也未必那麽想報復。因果相報,自有輪回來做,又何必讓那麽多孤魂野鬼不去投胎,留在人世間以惡制惡呢?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可換回到現實生活中,就有那麽多值得報復的事情嗎?如果每個人受了委屈,都要想辦法報復回來,就像恐怖小說中寫的那樣,豈不是生活毫無樂趣與希望可言。所以,大家寫作的時候,應該不要再落入報復的俗套,因為報復太多了,對於恐怖小說的發展,也不是壹件好事。 說了這麽多,只是想表明壹個意思,那就是現在恐怖小說的品種很多,數量很大,但精品缺少,有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作品陷入了套路。盡管它們的外包裝不同但是就像統壹的白開水裝在不同的杯子裏,容易叫人疲倦。這當然和官方對恐怖題材作品的種種限制有關系,但根源還是在於作者本身的修養與素質。說壹千道壹萬,中國的恐怖小說要出現精品,還得靠作者們多讀書,多體驗和觀察生活,多有些感悟。僅僅坐在書齋裏,靠著熱情與興趣寫作,還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