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詞典與古代漢語字典的區別:
前者的功能是以查閱古代漢語的詞語的意義、用法為主,後者的功能是以查閱古代漢語中的字的註音、釋義、用法等為主。
《古代漢語字典》是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合鳴。
《古代漢語詞典》是由《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編撰,商務印書館出版,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學習古代漢語和閱讀古籍使用的中型語文工具書。
擴展資料:
《古代漢語字典》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字典》收入古漢語常用單字5000余個。字頭以漢語拼音註音,釋義力求簡明準確,具有概括性,義項能合並盡量合並,並註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讀者學習古漢語、閱讀壹般古籍時查檢之用。
《古代漢語詞典》內容簡介
第1版前言
本詞典由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古漢語教研室全體教師和商務印書館漢語工具書編輯室幾位同誌集體編寫,開始於1985年。
為了掌握第壹手材料,我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先做卡片,對古代以正統書面語寫作的有代表性的典籍,諸如《論語》《孟子》《國語》《戰國策》《荀子》《老子》《莊子》《孫子》《呂氏春秋》《論衡》《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唐宋文舉要》等等,都做成了卡片。
確定收詞的範圍和原則,主要是根據本詞典的性質和讀者對象,從實際需要出發。收單字10000余個,除常用的單字外,還兼收壹些難字和常用的異體字。
收復音詞24 000余條,在以語詞為主的原則下,又兼收了少量的百科性條目。對於義項的確立,我們力圖突破先入為主的框框,從語言的實際材料出發,進行客觀的歸納。在釋義方面,盡可能做到準確、簡練,壹般不采取兩說並存或模棱兩可的說法。
第2版修訂
壹、 釋義和書證是本次修訂的重點,釋義不妥或有硬傷的改正之,書證有誤或年代較晚的更換之。更換書證,其時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二、 增加了壹些有文獻用例的單字,相應刪去壹些僅見於字書而沒有書證的生僻字。復音詞也做了某些調整,有所增刪。
三、通假音讀本字的讀音,不再單立音項;凡通假字與本字讀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後,用括號標出所讀本字的讀音,如錫,通“賜”(cì)。
四、異體字從嚴掌握,凡音義有別者,不做異體處理,如“修”“脩”,“雕”“琱”“雕”“雕”等皆單立字頭。
五、引書體例略作修改,如《楚辭·離騷》改為屈原《離騷》,不出《楚辭》;《文選·東京賦》改為張衡《東京賦》,不出《文選》。
六、詞條立目用字基本采納《通用規範漢字表》,表外字不做類推簡化。
七、根據《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重新編制了《部首檢字表》?
百度百科-古代漢語詞典
百度百科-古代漢語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