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大學生越來越多,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留給專科生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那麽,專科生就真的那樣壹無是處嗎?專科生就活該 沒出息嗎?答案是否定的,看了下面這個故事,我相信壹定會改變妳對專科生的看法,下面告訴妳史上最牛的專科生是誰? 高壹高二沒學習 高三逆襲方法 差生血拼高三逆襲計劃 真實學渣逆襲案例 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成功案例 差生逆襲成學霸的案例和學習方法 如何當學霸訣竅八個 學霸是怎麽當上的 高三學霸跳樓自殺內幕 史上最牛的專科生:曹曉潔 金融危機當前,在眾多研究生、本科生對就業前景憂心忡忡的時候,江西壹所民辦高職院校的兩年制普通專科生曹曉潔,在未畢業時就被福富軟件、印度INFOSYS、IBM等三家跨國軟件公司同時選中。此事壹出,頓時如壹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她也因此事被譽為“史上最牛女專科生”。 最近看了關於曹曉潔的報道,令我很震撼。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長相也普普通通,兩次高考失利。這位貌似平凡的專科女孩,卻得到了令研究生、本科生都羨慕不已的就業機會,這是偶然嗎?就此事本身來看,曹曉潔的故事之所以被爭相報道,說明類似情況發生的幾率並不高;但挖掘事件本質就不難看出,她成功的必然因素已大大超越了偶然因素,也就是說,她的成功並非偶然現象。 事實上,曹曉潔身上所具備的品質不僅不亞於比她學歷高的學生,甚至擁有許多更為耀目的“亮點”: 異常地刻苦努力 曹曉潔來自來自四川瀘州農村壹個普通家庭,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條件,想走出農村就必須努力到“山窮水盡”,這樣的精神是她成功的重要條件之壹。 堅定不移的目 曹曉潔的夢想是進入IBM等國際壹流IT企業,而在她達到夢想的過程中,曾有過兩次高考失利的經過,而且考入的是專科院校。這對她來說並不是有利條件,但她並沒有因此拋棄自己的夢想,而是鼓起勇氣向著目標大步前進。“不拋棄,不放棄”是她的又壹成功要素。 抓住壹切鍛煉機會 競選學習部副部長、組織英語角,並經常活躍在各種晚會、典禮等活動的臺前幕後,曹曉潔因此贏得了各種獎勵和榮譽。紮實的專業知識外加多種實踐經歷,使她積攢了頗具競爭力的多項技能,逐漸成為了中的佼佼者。 高標準的歷練過程 曹曉潔並沒有選擇家教、促銷的兼職工作,而是參加並通過了IBM先鋒實訓基地第二期學員的考核,並且積極地應征成為壹個日語團隊的組長,但她不僅是團隊中唯壹的女生,資歷還是最淺的。 有信心+經得起考驗 曹曉潔在完成專科學業後,又參加了福富軟件公司(FFCS)的面試,並成為被錄取的12名人員之壹;同時又應聘了印度INFOSYS公司,並獲得了面試機會;後又因在IBM先鋒實訓基地的出色表現得到了IBM上海的試用通知。 平和踏實的心態 雖然被譽為“史上最牛女專科生”,但曹曉潔並沒有因為社會輿論和媒體報道而“沖昏頭腦”:“我想我知道我是誰,自己不會找不到北。”面對各種熱捧和非議,她能用如此平和的心態面對,確實很令人欽佩。 相信驚呼“專科生怎麽這麽牛”的人,從曹曉潔身上蘊藏的亮點中壹定能得到答案。再換個角度看這件事,如果把事件主人公換做本科生,相信同樣的事情必然不會獲得如此高的關註,所以在“曹曉潔事件”被爭相報道的背後,存在於人們內心的“學歷潛規則”才是令人大跌眼鏡的主因。專科生就沒有得到跨國公司青睞的資本嗎?“能力”比“學歷”重要的呼聲早已不絕於耳,但在事實上,許多企業還僅僅停留在以學歷衡量求職者能力的階段,因此在招聘會中因學歷屢屢受挫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與專科生相比,本科生讀四年,理當比專科生學到的知識更多,但僅憑簡單意義上時間的疊加,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就壹定強大嗎?貌似高專科生壹等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多被優越感迷惑了雙眼,認為學歷等於“保險”,因而忽視了實踐和能力的鍛煉。即便走上了工作崗位,“眼高手低”的情況也令許多公司頭痛不已。 專科生痛苦並矛盾著,本科生痛苦並驕傲著。就在大家對硝煙四起的就業市場望而興嘆,祈求“天將降工作於斯人也”的同時,曹曉潔卻堅定地大步奔向自己的夢想,壹躍成為炙手可熱的跨國人才。她的成功不僅為徘徊於就業迷霧的專科生撥開了壹絲光亮,更給本科生們在就業心態上提了個醒兒。相信在健康且方向明確的就業目標下,會有更多的“曹曉潔”湧現出來。到那時,也許類似的事件也不再作為新聞被大家津津樂道。當然,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是憑壹時的頭腦發熱就能達到的,因為無論何時,能夠主宰自己將變成是巨人還是侏儒,依靠的不僅是夢想的指引,還要學會腳踏實地把它變為現實。 史上最牛的專科生:從專科生到研究生的逆襲 2009年的那個炙熱的九月,我從內蒙的壹個小縣乘坐火車顛簸了近50個小時,來到了貴州的壹個小城——凱裏。 當時並不知道,我會在這裏度過五年的時間。 凱裏給我的第壹印象,並不好,甚至有些糟糕。破敗的火車站,烏泱泱的人群,聽不懂的方言,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陌生面孔,這些都讓我恐慌。家裏本不贊同我這個獨女跨越幾千裏來壹個陌生的地方上學,是我執拗的堅持絕不復讀。因為我知道,以我的成績,就算再復讀壹年,也考不上本科。我太向往象牙塔的生活,而且年少輕狂時又太自負,深信學歷對我沒什麽影響。其實現在想起來,這個說辭無非是為了掩飾。因為妳只有站在那個高度,妳才有資格評價事件本身。就像是“讀書無用”這句話,只有讀書多的人說,才有資格;而如果是文盲說讀書無用,別人只會笑話妳,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但我還是來了,因為我別無退路。 在壹個六線城市的地方二本學院讀著專科專業,看起來,我的前途壹片渺茫。 這個世界其實很現實,妳的學歷,在很多情況下,代表著妳的水平。它是壹塊必要的敲門磚,因為能力這種事,口說無憑。而如果妳壹紙985的畢業證甩過去,處境絕對不壹樣,這會直接證明妳最起碼有著較為上乘的學習能力。雖然學歷向來不是能力的唯壹證明,但不得不承認,這卻是最直接的證明。 我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專科生涯。不得不說,我過的很開心。第壹次離開家,離開單調乏味的高中生活;第壹次住集體寢室;第壹次接觸各式各樣的校園活動,這壹切無疑是新鮮的。那時十七、八歲的年紀,又哪想過什麽未來和以後,瀟灑的過壹天是壹天,周旋於各種社團和班級活動,有種如魚得水般的解脫。 在大二的學期末有壹個省裏針對專科生組織的考試,叫“中期選拔”,只要通過,就可以直接進入本科班學習,畢業之後拿著和本科壹樣的文憑。但這名額甚少,拼的也是真刀真槍的學習能力,我當然毫無懸念的會失敗。 但我發自內心的,羨慕我們班考上的那兩位佼佼者。 命運之神很垂青於我。在我大三即將畢業的那個四月,省裏將“中期選拔”進行了改革,改成了“專升本”。就這樣,我們在即將畢業的這壹年成為了第壹屆專升本的學生,我就又多了壹次機會。 我知道,這次我壹定要抓住。因為這壹次機會,已經是上天眷顧,失去了,就再也不會有。我成功了。 兩個月的苦讀,讓我在2012年的八月,盼來了壹紙錄取通知書。 時至今日,我依舊覺得,2012年,是我的重生之年;那年的6月7日,和高考同壹天開展考試的那壹日,是我的重生之日。 那是壹種對自我的重新認知。在成就感的鼓舞下,妳會覺得,自己其實沒有那麽糟,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到。 但那時,考研依舊離我太遠。 專科生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要考研,那是癡人說夢。且不說好多好多的學校根本就不接受專科學歷報考,即使接受的,也要加試。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所以從不妄想。 考上了本科,我有種終極目標達成般的放松,對現狀很滿意,沒想過要繼續前進。壹直以來,我就不是個多有野心的人。 但那個時候,我戀愛了。 對象是本院的學長,高我壹級,本科。我專升本通過的那壹年,他考上了研究生。 我專科時,他本科;我本科時,他讀研。 我無意去追隨他的步伐,但是我不想失去我的愛情。 但處於兩地,相距甚遠,我唯有考研。 備考時艱辛的種種,我已不想再贅述,因為有賣苦的嫌疑。但事實上,當妳真正發自內心的想去達成壹個目標時,妳根本就不會覺得那有多苦。熱切的期盼和執著的信念,會幻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妳在孤獨的追夢路上,依舊能有歡喜。 更重要的是,從專科生到研究生的這壹路,我改變的不僅僅是學歷。先是眼界的拓寬。 就像是壹個饑餓的人,只想有些食物來果腹,而壹個解決了溫飽的人,卻想吃的更美味。壹個人的眼界是被格局限定的。蟬不知雪,便以為世界僅到秋。 曾經以為,大學原來是這樣的,後來才發現,大學原來不僅僅是這樣的。記得壹位老師曾經說過,妳想遇見更好的人,就要努力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因為只有站在那個高度,才有接觸的可能。妳唯有上升到壹個不壹樣的平臺,才能擁有不壹樣的視野。 來到南京讀研後,我才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當壹場又壹場高質量的講座接踵而至時,當學校組織我們在南京會堂聽取錢學森之子作報告時,當我作為考研成功的學姐來到另壹個城市為學弟學妹們經驗時,我知道,這些,都是我讀研之後解鎖的新關卡。在這之前,遙不可及。 再是信心的重塑。 不得不說,成就感是驅使人奮進的不二法則,人是需要被鼓舞的。當我從專科生變成了自己曾經不敢想象的研究生時,當我來到金陵這座繁華城市時,我才隱隱約約的明白,原來我也可以。 從2016回首2009,多少次覺得不可思議,自己是怎麽壹步步走過來的?雖然現在讀研的學校,不是985,不是211,只是壹所壹本學校,但我依舊知足。因為我知道,曾經我連進入本科院校都不敢想,現在能在壹本的大學讀研,已經是壹種福氣。更重要的是,曾經遇到難題,我會退縮的認為“我不行”,現在,我可以從容的說“我試試”。這種轉變,是花金錢學不來的。 不是所有人在壹無所有後,都有從頭再來的勇氣,也許更多的人, 是壹蹶不振。而如若愈戰愈勇,結局就會大不同。 所以信心的重塑,也是這壹路走來積累的寶貴財富。現在的很多時候,我依舊很自卑,因為在研究生這個陣營中,我僅僅是壹所普通學校的研究生,當與眾多名校的學子相遇時,我依然有掩飾不住的羨慕。但我不再畏懼。因為我知道,我現在超越了曾經的自己,而未來,我也會超越現在的自己,遇見更好的機遇。 從2009到2016這七年,我改變的,不只是學歷,也不只是城市的遷移,更是態度,也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