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山海經·海內經》中說鯀偷了天帝的息壤(可以生長的土)來擋洪水,沒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殺死了鯀,但他雖死猶生。《歸藏·啟筮》雲:“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這幾句話是說“禹是從鯀肚子裏生出來的。他的父親死後三年屍體不腐爛,最終生出了兒子禹。”這正說明了這個失敗的英雄壯誌未酬,精神不滅,他把不屈的奮鬥精神傳給了下壹代———禹。而禹就是在總結上壹代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艱苦不屈的奮鬥,用疏導的方法治服了洪水,獲得了成功。
鯀失敗了,鯀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後世人們正是根據鯀禹治水神話中“失敗生出了成功”這壹情況創造了成語: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壹帆風順的事,(用生活中普遍的感受,重申我們經常會遇到失敗)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緊接著以偉人之所以成功來說明正是因為他們正確對待失敗)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以愛迪生為壹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論證“失敗是成功之母”)壹生的成功不計其數,壹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壹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麽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壹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壹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壹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誌青年的成才道路。